[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少了“哀矜勿喜”之情
 
{返回 昭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0

少了“哀矜勿喜”之情

释昭慧

  要说狩猎是特定族群的“传统文化”,依然难窥人类社会演进之全豹。究实而言,何尝有一族群,不曾经历狩猎采集、茹毛饮血的岁月?然而“传统文化”必须与时具进,力求趋近人道精神,这是族群内部良心人士责无旁贷的事。其他族群人士一旦置喙,容易被煽动起同雠敌忾的族群情绪,卒至焦点全盘模糊。

  任何一种杀戮,都会给有感知力的生命带来痛苦与伤害。因此,要笔者说出“赞成狩猎”的话,殊为困难。我们只能同情理解:人们受限于环境因缘,容或须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要求山的子民全面禁猎,就如要求海的子民全面禁渔一般,实属奢求。职是之故,笔者不会跑到渔村去抗议渔民捕鱼,也不会跑到市场去抗议肉贩卖肉,自亦不会跑到山林部落去抗议原民狩猎。

  更何况,我们既不可能要求天下素食,则依市场供需法则,自必会有一群人从事与“杀生”相关的行业,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依佛法以观,“不杀生”之规范,我们只能“中道而行”,亦即:在有限的因缘条件之下,尽己所能以护念生灵,而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禁制杀生”。

  然而杀戮行为在文明社会中,即使不得已而为之,总是对受戮生命抱持“哀矜而勿喜”的怜悯之心;由于杀戮易增暴戾不祥之气,因此常被谨慎地放在隐晦的处所(如刑场或屠宰场)或萧瑟的时节(如清晨或秋季)以进行之。动物保护法无法规定“不得宰杀动物”,却明文规定“不得公开宰杀动物”,原因在此。

  “狩猎”这种杀戮行为,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往往因其被视作某些族群的“传统文化”,而相形淡化了它血腥的一面,甚至成了炫耀雄性暴力的“卖点”,这就令人对受戮生命“哀矜勿喜”的感觉益形钝化。此从媒体在刊载(公开射猎或宰杀野生动物的)血腥画面之时,百无避忌,可见一斑。

  狩猎在台湾,从原民裹腹需求、祭祀需要的“传统文化”,一转而诉诸全民的旅游娱乐、商业卖点,何以如此每下愈况?原因是,杀戮行为被美化了,人们的感官被血腥画面刺激到麻木了,对受苦生命,也就少了那份“哀矜勿喜”之情!

九四、一、十九凌晨,于尊悔楼

刊于九十四年元月二十日《自由时报》“自由广场”【释昭慧专栏】


{返回 昭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残暴不仁,竭泽而渔强烈反对丹大林场开放狩猎计划
下一篇:三百万山林“地雷”
 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净土思想的抉择
 忆述与常觉法师的一段法缘
 侠情正气,沛乎苍冥——记述几段与星云大师的深厚法缘
 介绍印顺导师
 人类干细胞研究来源的伦理争议——一个佛法向度的伦理探索
 佛法与生态哲学
 女权路上,喜遇知音——忆述与阿姜苏加多的一场法谈
 初期瑜伽行派之止观要义─“七觉分”的完满开展(下)
 病中的无言之教——印公导师九秩晋五嵩寿感言
 菩萨行者永世的哀伤——在“不舍,不忍”之余,我们应做些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7.善巧度众的比丘 18.佛陀的忏悔[栏目: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为何要打坐 打坐益处(禅修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时轮金刚法概说[栏目:陈士东居士]
 五百罗汉 294、服龙王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幸福的人生一切从心起[栏目:证严法师]
 颇瓦法教授[栏目:蒋康祖古仁波切]
 唐卡[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饮食修行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相应86经 阿奴罗度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正面欣赏,忌妒自离[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