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理要站对位置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8
道理要站对位置
 
  道理端视自己如何去执行,用得对,就很美;若有偏差,就会起争执。期待人人多用真心体解真理,善待他人,社会就能充满亮丽与祥和。
 
  “理”,不过是一个名词,看似无形,也摸不到实物,本来无名无字,只是心理意识;人生却时常要探讨道理,或是争个“理”字。
 
  一般人都会说:“知道、知道。这个道理哪会不懂?即使不懂,只要多听、多看、多研究就懂了。”可是所听到的是不是真理?
 
  如何才能真正体悟道理?很难。在文字上探讨、寻找,甚至体会“理”,谈何容易!文字是用来显理,通常很难一句就让人听得懂,却也不一定要长篇大论才能体会。
 
  有一天,从国外来了一封信,我看不懂外文,就请懂英文的人来看,他看了半天就说看不懂。又拿给懂德文的人看,他说这不是德文,他也看不懂。拿给懂法文的人看,他也不懂。辗转到最后才知道是阿拉伯文。
 
  全球各地使用的语言、文字各有不同,并非人人皆识。如此说来,透过文字去理解的道理,难道不会受文字所限?执着于文字相也会变成一种习惯,一味地认为看书就能懂得道理,囿于文字,反而遇到真实的人事物,就难以圆融。
 
  所以说,重要的是本性,若能在人事物中多用心,不执着,用真诚的本性去体解道理、贴近真理,就是体悟。
 
  虽然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如何贴近真理?就是我们要体会之处。文字或语言只是工具,我们运用工具,藉以真正体会道理。
 
  《金刚经》云:“法,如筏喻者。”意思是,将“法”比喻为一艘竹筏,我们从江河的此岸到对岸去,必须使用船、筏等工具,等到渡过河上了岸,船筏就不需要了。这就是懂得方法还要能运用,而且不受法之束缚;因为到达彼岸后,必须弃船上岸,并没有上了岸,还随身将船带着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多用点心,在每个人的动作言语中,无不是法、无不是理,只是有时候站错边。
 
  我很喜欢孩子,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最天真的本性,用心去听他们的童言童语,往往能听出真正的道理。有一回我到慈济小学,看见一群孩子在操场跑,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就说:“喂!你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要守规矩,你是几年级?”
 
  一个孩子就反问他:“我是二年级,那你是几年级?”
 
  三年级生回答:“我是三年级,你应该尊重我,听我的话。”
 
  二年级生就说:“我是二年级,你比我大,应该要疼我、照顾我。”
 
  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各执一词,就变成争执;两个人都执着于“有道理”,怎么办?其实道理要放对位置,双方互换一下,不就完美了?
 
  道理端视自己如何去执行,用得对,就很美;若有偏差,就会起争执。期待人人多用真心体解真理,善待他人,社会就能充满亮丽与祥和。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亲善离恶
下一篇:三好合一调伏法
 放下嫉妒心
 妥善运用“现在”
 忍辱的毅力
 存善念,息烦恼
 务实面对人生
 对不起,失礼了
 今日事今日毕
 纯真的天性
 笃信破迷惘
 步步踏实 分秒不空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遗教经讲记(十)[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在仰光与宇连令沓谈话[栏目:太虚法师]
 让经旗和观音刻石加持世界(益西彭措仁波切)[栏目:经幡经旗]
 第八课 天台宗的经论与著述[栏目:天台宗简明教程]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七五)[栏目:杂阿含经]
 降伏其心 一 化身与八个意识层次[栏目:万行法师]
 散心、集中心、统一心[栏目:禅名词FAQ]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一四二)[栏目:杂阿含经]
 12 两鬼争尸[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相应17经 无明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