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与友人论研究佛教
 
{返回 单培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42

与友人论研究佛教

单培根

世之研究佛教者,有原始佛教、发展佛教之分,以阿含经为原始,以大乘为发展。又有以小乘为人的佛教、大乘为神的佛教。小乘为历史性的,大乘为艺术性的。佛教自释尊涅槃而后,初有上座大家二部之别,后分为二十部,皆大乘所谓小乘也。继而大乘掘起,有中观瑜伽为空有二宗。传华为三论唯识。原佛教为释尊改造婆罗门教而成。佛教兴,婆罗门教衰落。后来婆罗门教改进而复兴。佛教颇受影响,有密教之兴起。印度发展佛教至此而止,终于灭亡,仍盛行婆罗门教。其传于印度之外者,有南北二传。南传流行于东南亚各国,未发展至大乘。至今以阿含为唯一之经典。北传虽有小乘,以大乘为主。在中国者,中观瑜伽之外,更成立中国化之天台贤首,后又有特殊风格之禅宗。大乘卑小乘为不究竟。大乘在印度,中观瑜伽空有之争互不相下。在中国各宗,又都有判教,尊己卑他,相互争论。此中不能无是无非,殊令后之学者迷惑不解。太虚法师尝以大乘各宗分为性空幻心真心,以三论为性空,以唯识为幻心,台贤禅等为真心。颇能见各宗之分歧旨归。夫佛教之在印度,与婆罗门教不能不互相影响。流传既久,不能不逐渐混杂。教徒之中,程度不齐,见解不同,着书立说,各自以为是。逐步趋异,是不可避免之事。中国原有老庄玄学,佛教初传,中国人以玄学之思想理解之。后虽逐步对佛教有深刻之认识,一方面玄学佛教亦日趋同化。此中不能不有像似正法鱼目混珠之憾,愿虽如此混杂,然佛教之本义,亦未始不保留在经典之中,可以探索而得。佛教经典大量传来中国,佛教本义岂不可由是寻乎。佛教之理,以般若为根本。般若部华哗达六百卷之多。同此般若,各宗理解,竟大有差异。性空幻心真心三宗其说般若,大相迳庭。见仁见智,都由其人。为今之计,欲明佛教本义,第一当辨佛教与婆罗门教,同在何处,异在何处,何者是佛所吸收,何者是佛所批判。后世发展佛教中,是否有变相异名,其实同于婆罗门,而为佛教所排斥者。第二当辩佛教与老庄玄学之同异,是否佛教中有变相异名而义实同于老庄玄学者。如是则混杂于佛教中者去,真伪别,是非明,佛教之本义得矣。更须弟三当辨佛教与古今中外各家哲学,是否有名虽异而义实同者。若佛教而同于彼也,则佛教亦无殊胜,不值得特别尊重。佛之为佛,亦为徒有空名,并不符实。必也发现佛教之根本义,不同于各家哲学,而为各家哲学所莫能及者,乃知佛之为佛,其在于此。愿世之研究佛教者,或者以宗教徒之态度,一未完全信仰,郎见明显之矛盾亦不敢惑疑。或者以唯物论之观点,认定佛教是宗教唯心论,甚至不惜歪曲以资其批判。此两端皆失之,不能得佛教之真意也。

摘自《内明》第215期


{返回 单培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无为法辨正
下一篇:意根探索
 建立阿陀那识与末那
 意根探索
 从众生心佛心分析比较谈成佛之道
 成唯识论释义
 单培根居士略传
 《维摩诘所说经序》释
 六无为法辨正
 论相宗空宗与性宗之十异
 与友人论研究佛教
 显於大乘真是佛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九、菩萨在西方三圣中的地位及净土三辈九品的分别[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三十五世 牛头法持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七.不可小看了他[栏目:玉琳国师]
 辨法法性论释·辨析智慧光明 科判[栏目:辨法法性论]
 《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六卷[栏目: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自序[栏目:是非要温柔]
 摄大乘论 第67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七 寻找涅槃[栏目:隆波通禅师]
 我的感悟[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万法唯心,心转万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