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止观禅修之劝请修学四念住
 
{返回 智中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3

止观禅修之劝请修学四念住

本课程的目标是要透过修学四念住而离苦得乐!在《大念处经》一开始,佛对诸比丘说:「此是唯一道路」。就字面意义而言,除了修学四念住这条觉者之路之外,是没有第二条路,没有其它法门可以通往涅槃。唯一的道路也意味着它只导向唯一的目的地──涅槃,而其间不会有其它的岔路。不修学四念住,我们没有经验去引导我们的心,它想怎样就怎样,所以无始劫来一直的迷路、一直的迷路,其它的路只会通往生死轮回,无有出期,继续的苦,因此佛教导我们,这唯一的道路。只要努力学习正确的方法,看清楚我们的心,把心牵引到正道上,循着此路,法随法行,必定可以永远离苦得乐。

佛法的本质,决非抽象的概念而已,也不是以说明为目的;信解行证,不外乎学佛者倾向于法,体现于法的实践。事实上,佛法惟有在信受奉行的实践中,才能表显出来。若是只注重解理而不注重行持,只用思考的方式去了解无常、苦、无我是无法断除烦恼的,有时甚至徒增狂慧和我慢;而只知行持却不明白教理,那更是危险,盲修瞎练只会增长无明和愚痴!因此,本课程的安排是解行相应,而学修并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以解导行,以行证解的。初开始偏重解但不忽略行,是故授课二小时,静坐45分钟;随着逐渐进步,则静坐增加,解门减少而重于小参解惑及心得讨论。

修行者的根性有很多种,止行、观行;信行、法行、悲行;钝根、利根;各种根性的修行者都能找到适合的念住来趣入。钝根的人适合修身念处,利根的人可直接修受念处,因为受念处的所缘比身念处微细。修止时,以色法为所缘,强调对色法的了解,特别适合修习身念处、受念处;修观时,强调舍离无明的过程,以名法为所缘,则强调对名法的了解,适合修习心念处、法念处。

修学四念住重视修心而非修身,只要同学有求圣道的心,不论何种根性,有无静坐经验都欢迎,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但另外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解行相应,学以致用,不愿意静坐者,还请另求高明。

唯有透过修学四念住才能正念正知地活在当下,才能调伏烦恼,才能使提升生命,不再沈沦。


{返回 智中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1
下一篇:止观禅修之九住心2
 止观禅修之修习内观要义
 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3
 快乐的处方
 止观禅修之经行
 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1
 止观禅修之省察记录
 止观禅修之修定资粮
 南北传止观四念住之会通(一)
 缘起的生命教育
 止观禅修之九住心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能否往生,决定在最后一念是否念佛,如何保住最后一念是念佛?[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修持任何善行均应具备六度[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从佛学院到禅学院[栏目:妙境法师]
 老猫[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Kamma or the Law of Moral Causation[栏目:Buddhism in a Nutshell]
 第四十五回 走出离间[栏目:自然的代价]
 05-047基础佛教略说[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聪明人绝不养狗[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学佛修行要解行并重——客堂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