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心是最灵验的感应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1

慈悲心是最灵验的感应

    我们有时候是好心好意地对待众生,但是为什么给自己带来了烦恼呢?还是执着,还是没有放下,还是没有透彻地懂得因果,还不是很明理。我们对众生不理解的时候,还是想逃避。众生就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慈悲,应该摄受,不应该逃避。
   
    佛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慈悲?因为他有智慧。什么是佛的智慧呢?知道轮回苦,知道众生迷。众生为什么轮回呢?就是因为迷在里面。其实转念业消很容易,但是这个小小的念就是转不过来。于是佛对这些众生就更慈悲,更怜悯。
   
    其实涅槃、轮回,净土、娑婆,佛、凡夫,就好比手背和手心。手背是凡夫,翻过来手心就是佛。手背是轮回,翻过来手心就是涅槃。手背是娑婆,翻过来手心就是净土。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化成千手千眼,用一千只眼睛看众生,用一千只手救众生呢?他是着急。但是那种着急不是执着,千手千眼也不是一种真实的形象,而是大慈大悲的一种象征。实际上没有必要烦恼,没有必要痛苦,但众生就是烦恼,就是痛苦。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想拔除众生痛苦,给予众生安乐。悲是拔除痛苦,慈是给予安乐,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为什么小乘修行者在山上修行?因为他接受不了这些外境。他有慈悲心,但是没有大慈大悲心,所以他不敢面对。但是大乘不一样,大乘修行者是在红尘中修行。为什么叫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有勇士的含义。为什么叫勇士呢?就是敢面对。他有大慈大悲心,他要救度众生,就要到社会中,就要面对这些是非。不能舍弃这些众生,否则就不是勇士,就不是菩萨摩诃萨了。
   
    愚痴颠倒是凡夫的一种本性,所以我们更应该慈悲他们,摄受他们,通过各种善巧方便,该软就软,该硬就硬。佛像为什么有寂静和忿怒的呢?那是善巧方便。需要硬的时候,手段要硬一点;需要软的时候,手段要软一点。善巧方便是很重要的,要通过各种善巧方便去度化众生。
   
    有的众生今生今世就能被救度,有的众生来世可以被救度,有的众生是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能被救度。但是你不能厌烦,或者舍弃这些众生。现在有的人根本不了解佛法,甚至还诽谤佛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舍弃他们。虽然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缘,但是我们也要默默地发心发愿:愿他们将来也能遇到佛法,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他能成为我的眷属,使我能够引导他,救度他。
   
    处处都要发善心,处处都要结善缘。这样,将来我们的恶缘就少了,善缘就多了,利益众生的范围就大了。
   
    你能够善待众生,众生也一定会善待你。你觉得他不好,想伤害他,众生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应谁都有。你有好的感,肯定会有好的应;你有不好的感,肯定也会有不好的应。自己一定要好好发心,不要受别人影响。修大乘佛法的人更应该怜悯、慈悲众生。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宝是见证,因果是标准
下一篇:地震、海啸、绝症等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得到一切善神护法护持的善巧方便
 2009年万盏法会6·开显解脱道之发菩提心
 不要成为佛教的油子
 相应的表法才能广度众生
 截断烦恼明心性 次第修行惜人身
 怎样去布施才能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认真是觉,执着是迷
 让善业成熟在我们的身心上
 平等的心态,平等的恭敬
 燃起觉性之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55 心迹[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文殊师利发愿经[栏目:所依经典·显]
 佛教徒的“三必须”[栏目:万行法语]
 339.大慈慧洪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入菩萨行论》第28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七二)[栏目:杂阿含经]
 二八五 宝珠野猪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禅心密印 第十二章 清净平等如琉璃[栏目:达照法师]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六 明佛陀教育[栏目:净空法师·嘉言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