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要学济公的精神,而不是行为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5

要学济公的精神,而不是行为

    现在有的人觉得:“我现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圆满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这样,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没有智慧的人,还跟着跑,“他现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么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这样想,就有问题了。

    如果修行真正到了一定的层次,真正成就了,他不仅要修行,而且会更精进;不仅要持戒,而且会更严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做:第一,是为了给众生表法;第二,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开心快乐,做起来没有难度。

    我们现在要精进修行有难度,是因为还克服不了烦恼,烦恼一上来就身不由己了。若是要我们严格持戒,日日夜夜求解脱,行住坐卧都修行,有难度。但是对那些佛菩萨再来、成就者而言,精进修行,严格持戒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没有什么难度。

    有的人一听说济公喝酒、吃肉,自己也跟着学。我们不是要学济公的行为,而是要学济公的精神。在他的境界中,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一切都放下了。这也是在给我们表法。我们在内心当中也应该这样,但行为上不能没有分别、取舍。很多大德高僧,包括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都是那么精进,持戒非常严格。

     很多大德高僧严格地守持戒律是对的,济公活佛那样做也是对的,这两种表法都是我们的榜样。一切随缘而做,见解上不能堕入两边。针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表法。

    佛在世的时候,曾经让舍利子、目犍连去度化王宫里的人,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派文殊菩萨去,文殊菩萨在王宫里,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只用一种方法,只说一个道理是行不通的。用各种方法,讲各种道理,才能度化不同的众生。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有一个是“恒顺众生”。必要的时候,恒顺众生才能度化众生。若是跟他硬碰硬,他犟你也犟,很难感化、度化他们。现在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这样来的。

    十种善业里,其中的一个就是化解怨恨。我们作为修行人,与任何人之间的怨恨都要尽量化解,这就是善业。我们不是要跟众生生烦恼、造恶业,而是要用善巧的方法,把他接引、度化进来。度化众生的时候要是能把他直接接引进来最好;若是不能,就跟他走几步,然后再把他接引进来。只要你自己不糊涂,不能忘掉自己的发心,不跟他走远了就行。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弥陀佛能遣除我们寿命上的障碍
下一篇:真正的弘法利生是弘扬教法和证法
 往生,要靠坚定信念遣除内心的障碍
 怎样才能真实得到皈依的功德和福报
 受菩萨戒仪轨简释
 皈依的人家里必须设佛堂吗?
 弄懂最简单的道理 做好最容易的事情
 改变别人的方法是改变自己
 大圆满的窍诀要在自然的状态中体悟
 迈向寂静处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发菩提心必须要依照仪轨
 让智慧进驻心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佛教徒的叮咛[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二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前行讲记 第三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六垢之外散[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请问法师,临终的时候念绿度母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因果明镜论》讲记 四[栏目:智海法师]
 三德六味[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供灯之功德[栏目:索达吉堪布]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本书编辑说明[栏目:贺继墉居士]
 贪嗔痴断了,就得大自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八二)[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