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二九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8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二九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偈颂第九首:
 
  【一切智地无有边,一切众生种种心,如来照见悉明了,此广大门观世入。】
 
  第九尊是普观世业主方神,他修学的法门是「观察一切趣生中种种业解脱门」。在前面我们读过,主方神是就一切众生种种差别业,这样子应机教化,自他两利,成无上道。我们从他的赞颂里面来看,知道这都是诸佛如来的示现。
 
  第一句讲『一切智地无有边』,此地「一切智地」,这一句意思是圆满的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统统具足。智慧的体性没有边际,智慧的相状也没有边际,智慧的作用亦无边际,为什么?这是自性本具的德相。大乘经里面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这是一切智的体;自性本具无量无边的德能,那是智慧的作用;自性本具无量无边的相好,那是智慧的现相;总而言之一句话,不离一切智。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就在此。一切经论里面给我们说了一个目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也是梵文音译的,意思也很清楚,这是属于尊重不翻,这句话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一切智地」。所以学佛目的在哪里?我们总要搞清楚,学佛是求真实智慧、真实的觉悟,不是求别的。智慧现前,它的德用就广大无边。
 
  『一切众生种种心,如来照见悉明了』。「一切众生」讲小宇宙就是自己的身心,自己身心是一切众生;「种种心」真的是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心里面所起的念头,种种心!佛菩萨为众生讲经说法,把一切众生种种心归纳为八识五十一心所,还要加上二十四个不相应,这是归纳的讲法;展开来任何一法都是无有边际,无量无边。迷的人他不知道,迷人随顺自己种种心,种种心起作用就是造业,为什么?没有智慧。佛菩萨智慧现前,「觉了」一切众生种种心,只要觉了,觉是觉悟,了是明了,这一觉了,他就不造业,不但不造业,他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法相宗讲的,讲得很有味道,转八识成四智,八识心心所统统转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此地第三句所讲的,「如来照见悉明了」,这是大圆镜智,于是种种心起作用就不可思议了。末那识起的作用是平等性现前,平等性现前是什么地位?如来果地。佛在一切经论里常常给我们讲十法界的因心,当然因缘无量无边,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佛的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末那是什么?末那是我执,末那是自私自利。下功夫从哪里下?就从这里下手,不再有我执,这个人解脱了。解怎么讲?烦恼结缚解开了;脱什么?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叫解脱。末那要是不转过来,你怎么能解脱?你被烦恼缠缚,你决定在六道轮回。所以修行用功,功夫完全是在转第七识,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我们的心对一切人事物平等,就解脱了;还不平等,还有是非人我,你就肯定搞轮回。
 
  所以诸位要晓得,八识五十一心所是轮回心,用这个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这样说,学佛有什么好处,何必要学佛?学佛还是有好处,用轮回心学佛,不堕三恶道,你生生世世可以在三善道里面享福,你得的果报是善的是吉利的。轮回心要不求觉,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没有不堕三恶道的。大乘经上佛常说,所谓头出头没,一切众生不出六道轮回,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佛祖有个比喻,六道众生三恶道是他的故乡,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度假;旅游观光度假的时间短,你总是在你的故乡住得长,这个现象很可怕。真正觉悟的人,他一定是下定决心要了生死出三界,一定下定这个决心,不再搞轮回,这才叫真正觉悟。如果还贪恋六道轮回,贪恋人天福报,这个佛法叫小觉,很小的觉悟,严格讲不是真正的觉悟;真正觉悟才明了六道苦。人天的福报叫「坏苦」、「行苦」,没有福报的人,他所受的是苦苦、坏苦、行苦,三类苦都要受;六道里头一些修福的众生,苦苦他减轻了,他避开了,但是坏苦、行苦他没有办法离开。所以佛在大经上讲三界统苦!
 
  我们要知道,这才真正觉悟。要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能说我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阿罗汉、辟支佛只知道一个大概,「知法总相」,但是他也相当有受用,烦恼障轻了。但是所知障重,为什么?对于一切现象他不明了,此地讲的「一切众生种种心」,他不明了。他只知道种种心都是妄心,种种想都是妄想,所以他修行的方法很简单,既然是妄想,既然是妄心,算了,统统放下,他能证阿罗汉果。我们今天不能证得就是放不下,放不下你就不能证得;放下就能证得。佛称他们为正觉,而称六道里面的凡夫,纵然学佛也叫邪觉。为什么?觉里面掺杂着邪见在里头就叫邪觉。什么叫邪见?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个见解是邪见,这个思想是邪思,这个行为是邪行,所以你那个觉里头掺杂着邪见邪思邪行,就叫做邪觉;阿罗汉能放下,所以他的觉叫做正觉。佛说话真的是如语者,完全讲的事实真相,没有自己添一点意思在里头,也没有减少一分,所说的跟事实真相完全相应,这叫「如语者」,我们要能体会得。
 
  引伸广义的来讲,一切众生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我们讲大宇宙。实在说小宇宙跟大宇宙那个复杂的状况是相等的,真的是不增不减,是一不是二。为什么?小宇宙、大宇宙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道理很深很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三途、六道、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如来统统照见悉明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就是讲的这个,所说的是诸法实相而已,诸法实相里面包括一切众生种种心。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契入才真正得受用?要细细想想,怎样能契入?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我们在《华严》看到这么多的佛菩萨,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演说种种不同的法门,任何一门都能契入。门径虽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我们乍看好象眼花撩乱,实际上法门再多,原则只是一个,只要把原则抓住,契入不难,我们这一生当中的时间足够了。
 
  那个纲领原则是什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这是众生修行证果的不二法门。什么叫看破?「如来照见悉明了」这是看破。为什么看不破?我们没有智慧,智慧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为什么会没有了?这个没有是讲现在,现在智慧没有了。智慧没有生灭,智慧没有断常,为什么我们现在智慧没有了?佛给我们讲,我们现在的智慧是被障碍了,被什么东西障碍?佛给我们讲,被见思烦恼障碍了。见思烦恼这句里面含义有很深,见思是烦恼,除见思之外,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说见思烦恼这里头就把这三种烦恼都包括在里头,三重障碍,让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够现前。佛现种种身说种种法,目的启发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有所觉悟。觉悟的样子是什么?放下!诸位要知道,放下真的觉悟了,没有放下还没有觉悟。没有觉悟,换句话说,你的智慧不能现前,你的德能不能现前,你的现好也不能现前。你放下一分,你得一分,智慧德能相好你恢复一分;你放下两分,你就得两分。要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相好无量无边!
 
  由此可知,无量无边的见思、尘沙、无明烦恼,我们统统要放下。《华严经》里佛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无明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当中省略掉,当中还有一个尘沙烦恼,那是分别。于是我们渐渐的明了,断烦恼从哪里断?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放下执着,你是在断见思烦恼的功夫,你真干;放下分别,你在断尘沙烦恼;放下妄想,你在断无明烦恼。烦恼断一分,刚才说了,自性本具的智慧透一分,自性本具的能力透一分,自性本具的相好又透一分,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学佛要真干,不干怎么行!
 
  往年我在美国迈阿密讲经,迈阿密有一些奇怪的人,中国人讲特异功能,我们一般讲有神通的人,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说这个人身体是透明的。我们一般人身体是不透明的,他的身体是透明的,这是什么道理?烦恼轻;我们不敢讲他烦恼断尽,烦恼断尽了,那他是如来化身来的,有可能,我们没办法证实。诸佛菩萨身体都是透明的,没有障碍。我们这个身体是漆黑的,什么原因?三种烦恼:见思、尘沙、无明,所以不透明。透明的人了解不透明的,他那个不透明,透明的人一看也能看得穿。像我们身体这个内脏,我们一般肉眼看不清楚,但是在x光之下,就看得很清楚,透视了,透明的人他有透视的能力。透明的人没有别的,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这个能力就现前,这是功夫,真功夫,我们应当要学习。
 
  就看你能不能放下?关键就在放得下。种种心都要放下,执着的心,分别的心,妄想心,这三个是总说;要细说,愚痴的心,贡高我慢的心,嫉妒障碍心,人我不平心,贪而无厌的心,自私自利心,损人利己心,说不尽。我们有没有?我们有,一切凡夫都有,这里头只有轻重广狭的差别;你要是没有了,那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凡夫可以成圣,只要把「种种心」放下,种种心放下之后就是一心。净土宗的修行纲领是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自性本定,《楞严经》里面讲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师子奋迅三昧,三部经上讲的名字不相同,实际上一桩事情。所以我们的修学学什么?一心不乱。要是有种种心,你的心当然就乱,何止三心二意!三心是指阿赖耶、末那、意识;二意是指末那跟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识是意识。三心二意!凡夫用三心二意,菩萨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人知道三心二意,三心二意的人不知道一心不乱。所以从总纲领、总原则上来讲,如是而已,我们不能不知道。
 
  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我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没有离开境缘,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离开,就在这里头修行,在这里头练功夫,在这里头修一心不乱。一心转境界,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心放下,转变成一心。一心是真心;不乱,绝不受外面境界干扰。外面是五欲六尘的境界,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不动心」就是一心,一动就二心、就三心二意;「外不着相」,实在讲就是世尊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的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你就对了。不取于相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乱,如如不动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一心不乱在哪里修?不是在念佛堂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能修成的,不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和光同尘之中练功。
 
  所以说,*轮功不是功,为什么说它不是功?因为他说他第一,他至高无上,诸佛菩萨各个宗教的这些神圣都不如他,这个错了。我们一听就晓得,他还是属于邪知邪见邪行,纵然有觉,他是邪觉,他不是正觉。为什么?正觉是平等的,正觉里头没有大小,所以佛法是正觉,何以见得?佛法是不二法门,那真是纯正无邪,纯正无妄。佛法,真妄邪正从这里面去区分。佛法里面没有对立,它是统一,它不是分立;它是一元,它不是二元。佛在经上常说「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众生跟佛不二,众生跟佛平等,没有高下,这是佛法,这是觉悟。才有分别,就有高下,就有真妄,就有邪正,那就错了。错在什么地方?违背了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不如是,事实真相是平等的,事实真相是不二的,叫不二法门。
 
  我们想一想,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在广州跟印宗法师见面的时候,印宗法师向他请教,问黄梅五祖对于「禅定、解脱」是怎样开示的?六祖的回答妙极了,他说:「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在言下大悟。换句话说,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讲什么叫禅定、什么叫解脱,那是方便说,是随顺众生说,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佛依二谛说法」。这是随俗谛,换句话说,是随顺众生知见而说的,不是随顺事实真相而说的。如果随顺事实真相而说,那是不二法。为什么不二法?随事实真相,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一落在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这句话怎么讲?二法不是觉悟的法。诸位要把这「佛」字记住,佛是觉、觉悟。「不是佛法」就是:不是觉悟的一个方法;「佛法是不二法」就是:觉悟的法是不二法。你要想真正求觉悟,你要用不二法,你就会觉悟,你会开悟。
 
  佛法修学的目的是觉悟,不是在分别名相,不是在解释事相,不是的!它教你觉悟。你们想想看,能大师跟印宗法师的问答,这里头的含义多深,多么微妙!这叫真实说法,我们能体会到吗?宗门祖师讲:「你会么?」真正体会得,随便拈一法,横说竖说、长说短说皆是佛法。没有悟入的人、不会的人,就照着释迦牟尼佛所讲,一句一个字都没有说错,像我们现在录音机一样,把说话全部记录下来,一点没有错误,重复说出来,那也不是佛法。为什么?录音机没有觉悟,诸位细细去观察、去体会这个意思。我们学佛、学讲经说法不能学成录音机,那你就错了。
 
  你要学的是什么?你要学觉悟,要学觉悟就要把为什么不悟那个原因找出来,把不觉悟的因素消除掉,你不就觉悟了吗?不觉悟的原因我们找不到,佛为我们说出来了,妄想分别执着。这个话如果还是不懂,我讲的是最粗俗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你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你不觉;你听经也不觉,你研教也不觉,你念佛参禅也不觉,不管你干什么,你都不会觉悟,什么原因?你觉悟的那个门被堵塞了。什么东西堵塞了?就是你的烦恼习气,你要把堵塞门的那个堵塞拿掉,你这个门就畅通,就觉悟了;不肯把自己茅塞拔掉,你怎么会通?你怎么会开悟?这种功夫就叫做放下,放下自己的烦恼,放下自己的习气,古大德常讲放下自己的成见,你就茅塞顿开,你才能悟入,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在哪里做?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不放过,吃饭离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饭菜平等的;起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饭菜就不平等。这个菜好吃,那个菜不好吃,这个菜合口味,那个菜不合口味,这是什么?这是妄想分别执着。吃饭、喝水、文人雅士品茗,都是妄想分别执着,他哪一天才能开悟?哪一天才能放下「种种心」,一心现前?一心是真心,种种心是妄心。一心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着,那个心叫一心;有妄想分别执着不是一心。
 
  一心在净土宗分三等,理一心,事一心,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比事一心还要浅,念佛的人不能不知道。我们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着,不执着了,得功夫成片;你还有执着,你的功夫成片怎么能得到?功夫成片如果用天台的话来讲,是「观行即」的一心,观行一心;执着断了,确实没有了,还有分别,分别没有断,执着确实没有了,相似一心;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也没有了,不分别、不执着,这个时候分证一心,这就是理一心;到妄想也断尽,那是究竟一心,理一心里头的究竟一心。因此佛给我们讲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四土三辈九品根据什么说的?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说的。因此我们放下,放下之后还要放下,放下也得要放下,我们才能够证得理一心不乱。
 
  一定要知道「种种心」是错误的,种种心是应当要舍的,我们舍,我们成就了。我们成就之后,还要帮助那些还没有成就的人,为人演说,我要做出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听到了,他慢慢的也觉悟、也回头了,这叫度他。所以自度跟度他是一不是二,这是觉;如果自度度他是二法,那二法还是不觉。自度跟度他肯定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契入到这个境界,你才真正懂得佛经上讲的「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所以佛经开头第一句话「如是我闻」,这句话意思好深好深。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什么?就是讲的「如是」;菩萨闻法修行证果,那就是「我闻」。我闻如是,如是我闻,这个话其味无穷,我们能体会到吗?能体会到几分?所以一定要不断向上提升,这个人生才真有意思。只要把觉、把智不断向上提升,自自然然我们就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要测验自己在佛法上有多少成就,实在讲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一切众生相处。你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你真的觉悟;给这个人可以相处,跟那个人不能相处,你没有觉,你还是迷惑颠倒,你还是造业众生,为什么?你用种种心。你如果用一心,那什么人不能相处?什么众生不能相处?一心是真心。用妄心那跟一切众生说老实话到最后都不能相处,能相处的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利害相同的时候,你们能和睦相处,到哪一天利害没有了,他就不能相处。不像真心,真心里头没有利害,所以永远都能和睦相处。
 
  诸佛菩萨对于十法界一切众生都能相处,没有分别,没有对立,没有利害。凡是不能相处的,总是利害的冲突、对立的冲突,总是发生在这些地方,这些都是虚妄不实。于是我们明了,妄有冲突,真没有冲突。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是真诚心,确确实实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但是众生对佛菩萨?虚伪、染污、不平、愚痴、自私,这就是佛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众生排斥,佛就帮忙帮不上,不能帮助他;众生不排斥佛法,这叫有缘。所以有缘无缘不在佛这一边,在众生那一边。「有缘无缘」是众生说的,不是佛说的,佛在经上这样讲,是佛随顺众生说的、佛听众生说的,佛心里头不可能有有缘无缘,为什么?如果有缘无缘那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里头哪有这个二法?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不要冤枉佛菩萨,佛菩萨确实无心、无妄心,就是无妄想分别执着,确确实实无!无妄想分别执着,是纯真之心。这还是我们方便说,为什么?如果我们说一个纯真,纯真对面有一个纯妄,那还是二法。所以真正佛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真正佛法;能说得出来的不是真正佛法,真正佛法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也不能思惟,为什么?一落在思惟里头,就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那哪里是佛法!这个意思不能不懂,不能不知。你要是不懂,要是不知道,你永远得不到佛法,你永远学不到佛法,所以你一定要懂,一定要知道。
 
  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办?就跟菩萨一样,「分别亦非意」,那就对了,执着亦非意!决不是自己心里头真的有分别执着,没有!确实没有!随顺众生,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着。自己心里头没有真妄,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善恶,一法不立,《坛经》上讲的「本来无一物」;我们再换句话说,「本来无一念」,一念都没有。那是真心全体现前,真心全体起用,这就是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果地上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因为他真心,他一心,一心现的报土叫实报庄严土,佛为我们说的,本具的智慧德相圆满现前。我们不入这个境界,那佛不是白学了?入这个境界的秘诀就是一切放得下,真放下了,然后再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三藏经典,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我家里头的事情,点点滴滴。我家里头的事情,那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解了如来真实义;那不是愿解,愿是你有个愿望,你还未曾解了;你真正解了,不是外边事,全是家里事,回归自性!这才是真正的落叶归根,落叶归根这句话讲到极处,是回归自性。从今而后,无一不是自性起用,不但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超越三贤位的菩萨,是《华严经》里面地上菩萨的境界。关键就在一念之间,看你这一念转得过来还是转不过来?转过来,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这种事情,你说难,好象也不难,你说不难还真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你能不能转过来,关键在此地。你要是会转,不难!善财一生成就,龙女一生成就,难在哪里!最难的是在看破,放下不难。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现在我们要怎样帮助自己看破?那就不能不学经教,经教帮助我们看破。经教要怎样学习才有进步?学了一定要做到,你才会有进步;学了做不到,你不会有进步。所以解行要合一,解在行中,行在解中,解行相辅相成,这才能成就。解是看破,行是放下,解得一分,我就放下一分;这放下一分,又帮助我解得一分;解得两分你就放下两分,解跟行永远是互相帮助,相辅相成,我们要用这个功夫。不用这个功夫,不但是你放不下,说老实话,天天听经,天天读诵,你还是不会开悟,你读而不知其义,你天天听,你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你心有茅塞,天天听也听不懂,换句话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决定还是依你的烦恼习气,你每天过的生活还是自私自利,还是贪瞋痴慢,你决定过这个日子,这个日子是轮回的日子,这种思想是轮回的思想、轮回的见解;依轮回心修佛法,佛法也脱离不了轮回,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听,听懂了马上就干,你真懂;听懂了而做不到,你没听懂。所以究竟你懂多少,是看你做多少,你不能做,那说老实话,你没懂。这个法门,普观世业主方神他得到的,他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也以这个法门帮助善根福德相同的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三0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二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一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四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一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四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四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四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三九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祖师面壁 法师求忏 While the Patriarch Sits Facing the Rock..[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佛法与人生——金庸、池田大作对谈录[栏目:佛网文摘]
 生活中的佛法 第五堂课 由心里呼喊出[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四、什么是法?[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第三十六则:诵戒威德不思议[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燃点佛灯 照亮心灯──光明与智慧的启发[栏目:宽运法师]
 蚂蚁和麦粒[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净土法门的特色[栏目:净界法师]
 家里如何做烟供?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