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识行为能力之三者能否一致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9

知识行为能力之三者能否一致

  ──十三年秋在武昌佛学院讲──

  验其知识,察其行为,探其能力,此三者一致与否,然后是圣、是凡可得而分矣。一切有情或知识高超而行为不端,或行为严肃而能力微弱,或知行一致而无能力,或行能俱美而乏智识;人性之不同,各如其面,此亦无可奈何之差别也。唯其性情不同,故求学之趋亦异:或遍重于知识,或注意于行为,或置心于能力。所以、希腊柏拉图以世界一切人民分为三类:一、知识者,即能为哲学之士,不识谋生之术。二、保卫者,即强勇护国之人,而无幽玄理想之心。三、农工等者,即有谋生之技而无正知之流。虽然、真正有志之士,必须知、行、能三者成为一致,始可显其学问之成功。不然、纵有真确之知识而兼勇技之能力,若无增胜之行为,则不能利用其知能于善道,反以此知能助其恶事,滋其罪业,此确知、强能不如无也。纵有端正知行相合一致,若无实用之能力,则成一种空谈虚论,于事何济!纵能行俱美,若无正知,则事理不明!设有所为,徒成迷信。是以要有正知,方有端行,既有正知、端行,方显能力。古圣贤流美于万古,遗泽于千秋,自可想其三者之一致也。

  佛法大旨,虽甚繁多,亦此三者之一致而已。何以言之?以世所谓知、行、能,即佛法中之境、行、果也。真正之知识,即是智慧,故佛具大智慧,方能了达诸境,名无上正遍知也。净善之行为,即是道德,故佛依于正、而修净善,名万德具足也。佛法既具无上正知,圆成万德,自然而成美妙能力之果,所谓以无畏力、施设无量善巧方便化导众生是也。但世人多以才艺为天所赋,所谓天才也。佛法不然,而以为新旧熏习所成。例如吾人始生,不成事理,后由学习,亦渐能之。故有宿习之力,则今世易学而能之,无宿习之力,则今世强学而能之。是以知、行、能之三者,由宿习成熟,非天赋也。故多学一次,则多一次之熏习,多一次熏习,即多一次成熟。知识高超,行为完善,能力具足,三者一致之理,岂容歧出乎!故西洋言真、善、美:谓此能知之心,与所知之境,如实相应,谓之真;又以此心调和物我、自他无碍,谓之善;既有真知善行,法尔而有美妙之能力。孔子以智、仁、勇为三达德,此心之明谓之智;此心之公谓之仁;此心之强谓之勇;此三者相与一致,方成达德。佛法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盖菩提即觉,此觉非菩萨之分觉,乃佛究竟照了诸法、澈底之大觉。佛具此大觉而成同体大悲,为万行之根本,广度无边有情。佛既具此同体大悲,而所起万行,皆为善巧方便随顺世出世间一切有情而行导化,此佛法中一致之言也。由此观之,则知、行、能三者,凡人不能一致,贤哲可能一致,佛乃究竟完成一致也。(研究员会中记)(见海刊六卷五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宣讲佛教对于人生之关系
下一篇: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
 佛教心理学之研究
 建立人间的永久和平
 佛化旬报绪言
 中国近代之民族生活
 为无为漏无漏对观颂
 护国言论集跋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悬论)
 论倭铿赫克尔
 觉社丛书出版之宣言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皈依三宝品讲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沙弥五十颂[栏目:戒律辑要]
 部派时代的业力观(演培法师)[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八[栏目:华梵法师]
 噶举派高僧对藏族文化的贡献[栏目:历史源流]
 人生的领航员[栏目:禅林衲子心]
 无念无得生清净心(陈一阳)[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请问,在家修行、到寺庙修行或闭关,还有就像您这样云游,这几种修行方式,哪种比较适合我们?[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印度佛教说一切有部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关系小考(思和)[栏目:原始部派小乘大乘·佛教理论综合研究]
 《西方确指》劝母念佛乃大孝[栏目:大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