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答刘笠青问(四则)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4

答刘笠青问(四则)

  问一:各教下手工夫,俱重持戒,其义云何?
  问二:自修之士,对于人事一切烦恼,如何屏除?
  问三:入道之始,志愿若何,方可成就?
  问四: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正信欤?抑迷信欤?

  答一:戒者、去其染业而不使之复染也。孔子戒色、斗、得,释氏戒贪、嗔、痴,同为扫除根本烦恼。譬如擒贼,擒王为先。而其守持之法,如子思之戒欺求慊,颜子之心斋、四勿、不贰过,皆所以去妄存真,省之又省,以至于无。必也四相尽绝,一尘不染,永久不退,方为戒律精严。故曰:“万法无真,持戒近是”。一切圣贤莫不始基于此,此第一义谛也。

  答二:旧缘无碍而已矣。儒者下学上达,尽人以合天;佛子出世不舍世法,要皆以心照境,不以境蔽心,久则心境双忘,逆顺爱嗔,犹如光满太虚,声传空谷,不相留碍,所谓烦恼即菩提也。夫奔雷掣电起于心目,可谓暴矣,天地反覆,身入玄冥,至深远也。大空如日,三界煊赫,或成冰海,晶莹无际,此亦极宇宙之至变也已。而此种种幻相,灿若空华,终不令翳我明觉,何况寻常人事?一切烦恼皆由无明发生,理障既灭,事障自销,无劳屏除。故曰:“大定无出入”,在学者融会焉可耳。

  答三:但发愿心,决定成就。愿海无边,各随心量。阿弥陀佛以愿力结成净土,接引三界十方众生。观世音、地藏菩萨等,皆各以度尽众生为其本愿。仁者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即愿即行,即人即己。良以万类为一原之分,万法为一心所造,无愿无成。愿量不宏,成就不大;扩而充之,终而成之,则专视学者精进之心与广大之怀以为断。

  答四:正信非迷信也。夫太虚、一心之所弥纶,性为体,神为用,其于物也,体而不遗。人之生也,神与俱来。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诗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即此之谓。凡夫之人,蔽于物欲,囿于形体,性不复见,神失其所依,而不可以终失也。圣人于是教以事神之道,其言曰:正汝形,一汝志,神将来舍,降神也。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侑神也。上帝临汝,无二尔心,事神也。其竭诚致敬,凝神一志若此,实为复性之初步。梵网经曰:“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当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欲成正觉,先具正信,正而后信,何迷之有!(见觉社丛书第四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答杨荦哉问(二次十则)
下一篇:答黄覕子问(二则)
 中国佛教的近况
 生活与生死
 宗教对于现代人类的贡献
 佛法之四现实观
 在菩提场告日僧行辽
 佛法与孔子之道
 上佛教总会全国支会部联合会意见书
 呈行政院维护佛教寺僧
 谒太虚上人记
 论佛教与孤儿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把心打开观察万物气象,聆听万籁声音[栏目: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五百罗汉 026、伽那迦叶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第31课[栏目:净水如意宝讲记·圆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