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答白慧问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6

答白慧问

  问:迩来港中有甲乙二人,因问答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句义,引起剧烈诤论。双方来往函件,数达十余,终无结论。然综观甲乙两方函件,论议中所夹带之枝末语言,都不免有所是非。但双方所持基本之意见,却有敌体不同之立场。为明双方立场起见,特将其所持基本见解,取要录述如下:甲之见解:‘空中之旨,以遮为表,即遮了情执始能表显真理,故心经不生不灭──皆为遮情而非表理。不但心经为然,即全部藏经。乃至十方诸佛莫不以此为旨趣,以必须执破情忘,其理自彰。换言之,必断烦恼而证菩提,离娑婆此岸,乃可到极乐彼岸。并认此为大乘了义之谈,如来之根本义’。乙之见解:‘空宗之旨,虽许以遮为表,然亦准以表为遮,即表示真理之后,情执不破而自亡,情执无实体性故。所以据心经而论,不生不灭……为表诸法空相之真理,理既表,情自亡,以明现则暗灭故,若云:全藏教典,十方诸佛,更是表理而非遮情。法华经云:诸佛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欲开佛知见故,示佛知见故,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是以大乘了义之谈,如来根本之义,则唯表真理,更无情执可破。所谓:本无烦恼,元是菩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也’。

  按上甲乙两方见解,有极明显之分野;而双方所解,其理散见大小乘经。若经典不曾深究,理解未有心得者,见甲之言,必是甲而非乙;闻乙之语,又非甲而是乙。唯我大师教通三藏,学博中西,慧目一悬,邪正自别。因此弟子欲明甲乙二人所解孰是,特提三问,敬乞慈悲下一详确公正之批评!一、乙答甲之函,是否圆满?二、甲乙二人对于心经“不生……”之见解,谁为正确?三、甲乙二人之见解,谁是大乘了义之谈,如来根本之义?

  答:一、乙答甲之函,理旨虽得,教诠则疏。二、甲之问题原就教诠,就教诠(空宗经论)判,甲之见解为正,但不应扩为全藏诸佛皆然。三、大乘之空、识、中三宗,皆自居大乘了义,如来根本;忘诠得旨皆对,则空以遮为表──执破情亡,其理自彰──;识以表成遮,中唯表无遮或即表已遮──元是菩提,本无烦恼──;甲空而乙中可知。太虚。二八,八,一四,在昆明。(见海刊二十卷九期)附注 原题“附香港寄来研究问题”,今改入问答。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答赵辰官问(十五则)
下一篇:答朱光潜问
 致蒋主席书
 第五次研究会
 怎样平世界两个不平
 从香港的感想说到香港的佛教
 根本救灾在全国人心的悔悟
 对中国禅宗之感想
 佛教之新认识
 佛法之原理修学及其建立
 重刻地藏经序
 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猴王与小猴[栏目:佛本生故事]
 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真正的本尊[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七十空性论[栏目:五部大论专集·入中论·参考]
 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栏目:达真堪布]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十四、十五综合指要[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0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涤华禅师说——坐禅[栏目:涤华禅师]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三上 九 佛教旗[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以仁义礼智信安天立地 Use Humaneness, Righteousness, Propriet..[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缘缔始终之理[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