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答王达五问(三则)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5

答王达五问(三则)

  问一:因果法则与忏悔,是不是矛盾的?染业可以忏悔吗,那就是有因不一定有果;不能忏悔吗,那忏悔又有何益?

  答一:忏悔有两面的意义:一面是消灭往昔的旧业,一面是止息以后的新业。引句成语,就是“毕故不造新”。往昔的诸业大多是可以忏悔的,但业因甚强而已成熟者,是不可转的定业。然悔的本身,也是一种因果,新的恶业不生,新的善业即生长;而往昔的恶业也因善业的生长,由慢慢的减退以至消灭。善犹水也,恶犹火也,以水制火,火焉得不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一定的因果法则。但是瓜、豆种下之后,如果又加以催毁,维有播种的因,却不能生出以后的果。这就是因果法则与忏悔并不矛盾的明证。至已经成熟而强有力的业何以不能忏悔的道理,就是缓不济急;这与弦上之箭一经射出无法收回是一样的。以上是说的事忏悔,除此还有一种理忏悔,六祖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为理忏的说明。惟本来无一物是空寂而清净的诸法实相,非登地菩萨不能体证,在初学尚未证得的凡夫,只可把住念头时时觉照。禅宗用功大抵如是,理忏即使未能实证,也可以使定业重报轻受。问二:小乘发心但求自了,也能果证罗汉解脱生死,那学佛何必以大乘是尚?再反转来说,大乘利人即是自他俱利,而其证果还可超出罗汉以上,但求自了的小乘人,又何必不发大乘心?

  答:小乘罗汉还有法执所知障,他的解脱只解脱了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没有解脱菩萨的变易生死,不能称为究竟,所以学佛的人都应该发大乘菩萨心,修大乘菩萨行。但求自了是不合算的,所以本唯大乘。可是、这是大乘菩萨的看法,在小乘人因为根器的关系,他是不能觉得的。佛应小乘人的根机,使先得自了,所以便又有了小乘。

  问三:净土仗他力可以带业往生,不再退转,皆习净土者所常道;不知净土所谓一心不乱,何尝不仗自力?业未灭尽,又何能往生就不退转?往生既不退转,是学佛了生死之目的已达,那么见佛闻法还求甚么?

  答:第三问题,净土的确不能离自力,因为必须自心了解净土法门,深信切愿,又加以若多若少持念佛名,习行众善的心力,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感应,才能临命终时仗佛力接引带业往生。佛说十方虚空有无量世界,净秽不一,所以西方净土也的确是有的,并非诳说。往生以后,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相处的伴侣又都是不退转的菩萨,更加见佛闻法,那有新染能生?那有旧染不灭?怎么会退转呢?所谓仗他力,明白的说,未往生以前及正当往生时,要仗自力感他力,往生以后依仗他力增自力。不退转的意思,是说带去的业在佛土净缘增上力中,定可以消灭至尽,故可不退。见佛闻法,正是增上净缘,怎么能说往生以后再无闻法的必要?(王达五记)(见海刊二十七卷九期)

  (附注) 原题“敦请虚公本师开示的几个问题”。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首都佛学会答问
下一篇:答徐恒志问(二则)
 人物志忆(十三则)
 法苑成立日说法
 中国危机之救济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之三大系
 覆灵涛法师书
 复甘立仁居士书
 太虚法师语集
 佛学与科学哲学及宗教之异同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点亮智慧人生[栏目:索达吉堪布]
 往事悠悠 回首那些飘远的温暖[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堂讲话 第三辑 五、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栏目:道源法师]
 搭建宗教服务社会新平台的建议[栏目:永信法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二节 性、自性、本性与自本性[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方立天)[栏目:佛教与伦理]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讹传(定空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正念、正思惟与正忏悔[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原始大乘的存在(静谷正雄)[栏目:其他日籍作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