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护国言论集校后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9

护国言论集校后

太虚

  在一般人心眼中的佛教,总是脱不了消极遁世,虚无缥渺,不涉现实的幻影;实则佛教的真理,是教人们从消极著手,渐渐趋向积极之途。“灰身泯智”那些小乘行,这不过是学佛经过的途程,并不是究竟的佛教;究竟的佛教,是大乘积极利世的精神的表现。所以误认佛教为消极遁世,为虚无不实,那是绝大的错谬;犹如认小学生摹“上大人”“孔乙己”字帖是没有用处一样的错谬。

  中国的僧侣,素喜高隐山林,闭关自守,所以便养成了离群索居的习惯,把佛陀的遗教,冷清清地放在藏经楼里;致令以一切众生为对象的佛教,一天一天和社会众生分了家似的。试问这样与现实社会相背,走上空洞的路子,自然难怪人们说我们是消极遁世虚无缥渺了。其实呢,佛陀训示我们的,佛法是不离世间而超出世间,从出世间而入于世间,世间法即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即世间法;若故意离了世间法而别求出世间法,抛弃了众生,抛弃了一切,要想体验得大乘佛教的真精神,那是不可能的。

  由于僧侣的一向漠视服务社会的工作,于是纵使有些比较前进的同袍,去参加护国工作,也是很容易被人发生误解的。他们以为僧侣的工作,只是参禅、念佛、赶经忏,除此之外别无工作可言了。孰不知参禅、念佛,这不过是私人进修的分内事,而大乘菩萨的精神注重利他,试思“不入地狱”何能救地狱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不走进众生群里,怎能度脱众生?亦有人以为佛徒是不应有人我相的,护国便落了此国土他国土的分别。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因为佛理虽是普遍平等,而站在所住的国土的立场上说,还是要爱护这国土的;佛说仁王护国经,就是一个明证。申言之,佛教的最高原理是破除我法二执,而获得我法二空,二执若破,当然把国家民族底界限破除。但我们在未成佛的博地凡夫,能够离却国家社会而生存吗?且国家是依人民土地文物等许多因缘条件所构成,这些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国家依人民而有,人民依国家而立,国无人民,则国将不国,人民离开国家,则民无所从立;我们试观犹太以及其他灭亡的国家,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痛,就知道人民需要国家的逼切了。故国家有保护国民的责任,国民有效劳国家的义务;那么我们僧侣既是国民的一份子,又岂能例外呢!

  上面虽然拉杂地说了许多话,其实这些道理,在太虚大师这本护国言论集里,已有种种精到的发挥了。

  太虚大师,是现代中国佛教的领袖,佛学的泰斗,他的思想和学说,中外人士,大多明了,恕不在这里有所论列。自抗战以还,他站在人道正义的立场上,从文字三昧发出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尤博得一般人士的称颂!为使教内人士欲明了自己本身的责任,及给予外界对于佛教的正确认识起见,本社特把大师这两年来发表在各报章杂志的护国言论,辑成一册,单本发行,俾为关怀此问题──佛教护国──者的参考。那末、虽然化了些精神和时间,只要读者能得到需要的读物,觉得也是很值得的。

  本集出版的日子,正当大师率领佛教访问团到印度、锡兰等地朝礼圣迹之期,谨将此册,虔诚奉献大师座前,惟愿他日海外归来,带返了世界人士的正义感,同情心,得到一切众生同沐佛化,共发菩提的效果。

  承江孔殷太史给我们题字,罗落花先生替我们作序,和陈静涛居士、白慧、妙钦二法师底力助,这册子能于短促期间印成,特附此敬伸谢忱!满慈。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护国言论集及全缅视察录序
下一篇:护国言论集跋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
 答或问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根本救灾在全国人心的悔悟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
 中国哲学史评
 学佛先从做人起
 为什么要修学佛教
 禅兵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活即禅修 二 第一日法谈 五盖、四念住、五蕴[栏目:隆波通禅师]
 [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七、皈依的利益 五、不堕恶趣[栏目:皈依修学手册]
 念诵白玛格桑法王祈请文的功德[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赵朴初诗词中的人间佛教思想(王卫国)[栏目:人间佛教]
 健康长寿七法[栏目: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
 究竟一乘宝性论[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斑鸠来了,牧童也来了[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70~79)[栏目:傅味琴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