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盖、四念住、五蕴
1. 现在是我们法谈的时间,请放松身心,眼睛自然的张开。此时,不用作手部的动作,要以觉性来听讲。
2. 在这儿,先把动中禅的要点提醒一下,它的要点就是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要一直保持觉性,动作要轻柔,身心要放松,使觉性持续如链子,愈长愈好。当我们翻掌时,知道在翻掌。当我们的手往上移时,知道手往上移。当我们的手往下移时,知道手往下移。手移动时,知道手在移动。手停的时候,知道手停。一次一个部位在动,要清楚的知道。同样的,走路时知道左脚或右脚正在移动,走时自然而轻松。白天任何时候,眼睛要自然的张开,让眼耳都自然的运作。一直觉知身上一个部位的动作。举手、投足、眨眼、吞口水、摇头、点头等等,都觉知到那一部位在移动。移动时,我们的觉性就在里面,因此,把这个觉知持续成炼,我们的觉性就愈来愈高。人是动物,整天都在动。动中禅就是利用这个自然的原理来培养我们的觉性。
3. 经过不断的练习,你也许已经发现到了五个心理现象,会在禅修中出现,阻碍我们的修行,佛法上称作「五盖」。五盖就是五个障碍,像盖子一样盖住我们的心。第一个盖就是贪欲。贪欲是指对所想要的东西生起贪求的心理。例如,贪求成果的出现,就是一个贪欲盖。第二个盖是瞋恚。瞋恚就是别人触犯了你,你生起了生气的心理,或者想到以前不如意的事情而生气。第三个盖是昏沉睡眠,就是感觉身心沉重、昏昧、提不起劲,想睡觉,觉得很累。第四个盖是掉举恶作。掉举是想到过去所经历的欢乐事情,内心浮动而胡思乱想,生起种种杂念。恶作是指后悔的心理,例如,想到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我何必来这儿禅修,这种后悔的心理,就称作恶作。第五个盖是疑,就是怀疑老师、怀疑方法,怀疑这个方法能不能达到灭苦的目标等等。
4. 要时时警惕自己,贪心、生气、昏沉、杂念以及怀疑这五个盖是禅修的大障碍。如何处理这五盖呢?这要懂得善巧。特别是,昏沉睡眠将要生起之时,你就要立刻逃开,不要给它们抓到。也就是说,当你坐着觉知手部动作时,觉得有一点点的昏沉,就立刻要改变手的姿势,或者起来走路、经行、洗脸。务必要把昏沉睡眠赶掉。记住,永远不要让昏沉靠近你。至于贪念、生气、后悔、妄念、怀疑等等心理生起之时,就不用管它们,只要继续觉知自己的动作就对了,当你的觉性增强后,这些都自动会被处理掉。
5. 为了培养我们的觉性,晚上好好的睡觉后,白天就不用睡觉,要把觉性持续不断,中午不用午睡。开始也许不习惯,但依据以往学员的经验,两三天后就习惯了,而且觉性增加后,晚上睡眠的时间也会自动缩短,并且白天仍然很有精神。
6. 有的学员觉得其它的禅修方法开始不会这么累,为什么动中禅一开始会这么累呢?这有不同的理由,一个理由是因为还没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作息,另一个理由是因为以往有的学员是以静态的方式坐在禅堂,身体都不动,因而昏沉生起时并未察觉,而且觉得自己坐得不错。但是,现在因为要移动手部,你只要有一点昏沉、睡眠,自然就觉得异常沉重而有累的感觉。你如果被昏沉征服,你的觉性就没有了。因此,要不断移动你的身体来做「动中禅」,几天下来,你将发现你的昏沉不见了,而且禅修的品质比往日大大的提升了。
7. 有的学员说:中午没有睡一下,下午反而没精神。不错,开始几天也许会如此,但渐渐的,你不喂「食物」给午睡,午睡就愈来愈无力,最后就消失掉了。在禅修期间,一旦克服掉昏沉,你会发现自己的觉性大大的提升了,而且接下来,你对自己的身心将会有更深的体验。以往许多学员降服昏沉睡眠后,内心就生起喜悦,身体也变得轻盈了。
8. 如果晚上睡得够,但白天却觉得昏沉,那么,这种昏沉是来自无明烦恼。这种无明烦恼必须去除,只要一直的觉知肢体动作或经行,终必将克服。
9. 关于禁语,大家也体会到,即使不讲话,脑中已胡思乱想,若再讲话,那么,内心的宁静就不可能达成了,因此,整个禅修课程要一直保持禁语。静静的觉察自己身心的动作。
10. 在小参时,可以向禅师请问问题,所问的是与此刻的禅修技巧有关的问题,这样对你才有帮助。由于每人的背景不同,因此,禅修中所呈现的身心状况有所不同,禅师会依你的状况给予指导。除了小参时间外,当你有特别的体验而有疑问须要澄清时,也欢迎来找禅师解答,但不要找学员或其它人谈,找别人不但没有帮助,有时反而误导。每人的禅修体验要在最后一天来分享,这时可以好好讲出来。
11. 有的学员问:像现在在听讲,此时手是否也要一直动?这一点,要掌握动中禅的训练基本原则,是一次以一个对象为主要的觉知对象,因此,听时就只是听,以所听的内容作为对象,让耳朵自然的运作着。但是,如果听讲时,外面有声音传来,心就被吸引过去而忘了听讲,那就不对了。反之,如果外面有声音传来却完全听不到,那就是心太专注,应放轻松,使耳朵自然地工作。因此,在听讲时,要保持放松,以觉性来听。
12. 有的学员问:像现在在听讲时可以不可以闭起眼睛?这要了解正念动中禅的禅修目的,是要培养觉性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平常我们除了睡觉以外都是张开眼睛的。因此,在禅修训练时,就一直要自然而轻松的张开眼睛,如此随时都准备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因此,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闭眼睛,平时听讲要轻松的张开眼睛。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呼吸完全顺其自然,不去刻意的调息。动中禅是一个顺乎自然而简单的方法,重点是要轻松而有觉性在。
13. 在这儿要澄清一个观念,就是「觉知」与「专注」的不同。觉知是很轻松,很开放地知道对象。专注或全神贯注则是费力的集中在对象的一点,因此,专注会觉得累,甚至会产生头痛。有些禅修的人,常常头痛,一个原因便是以专注于一点的方式来禅修。而动中禅则完全是走觉知的方式,很轻松的觉知肢体的动作,使心能够持续的觉知动作而没有任何的散乱。觉知与专注不同,觉知时,内心轻松、没有压力、没有散乱。专注或全神贯注时,虽然也没有散乱,但是内心并没有放松,有压力在,因为想要专注于一点,就会费心力。
14. 专注与觉知的不同,可以用譬喻来说明如下:在冰箱里的小冰块,结成四四方方的硬块,也非常的冷,但是一移到阳光下,不久就融化了。专注便像这个样子,在禅堂时,专注一点,内心不动,但是一到生活中,心就散乱了。另一种状况是深海里的水,同样是非常的冷,但却是流动的,不会忽硬忽软。觉知便像这种水,在任何状况都是内心柔和而不散乱。冰箱的冰块与深海的水,同样是水,但是大不相同。专注与觉知也很类似,但是大不相同。动中禅训练我们的身心放松并且充满觉知,能够运用到行住坐卧中。
15. 因此,练习动中禅的手部动作时,内心只要轻松地知道手在动、在停就对了,不是用眼睛去看手的移动,只单纯的感觉到手在移动。但是不可以专注于手上任何一点,如果专注一点,那就有压力、就不自然,会觉得累。同样的,手的移动速度也要自然,不要太快,不要太慢,整个手臂都要放松,移动时内心要不急不缓。这样持续的觉知手部运动的动和停,觉性就慢慢提升起来了。每一动作中的停止,都要觉知到,这个停的动作,对觉性的培养大有帮助。
16. 同样的,来回走路时,用「心眼」去觉知脚的移动就对了,不要走太快,也不要走太慢,要自然的走,也不要专注于脚上某一点,因为我们是在训练觉性,走时眼睛、耳朵都自然的运作着,只要觉知到脚的移动就可以了,并且把这觉知持续如同链子一样,愈长愈好。走时也会觉知到脚与地面的接触,甚至觉知到各种感受,但是不要把注意力移到这些现象去,不要专注到感受上面,而是仍然一直觉知脚的移动就对了,这样,你的觉性就很容易增长起来。
17. 也不要故意走得慢,或者刻意想把动作看得清楚,这样会走入太专注而使身心紧张起来。正确的动中禅的走路,是很轻松而自然的走动,让觉性自然而然的增长,一点也不刻意。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到动中禅的正确方法,进步就会很快。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就是一直觉知肢体的动作,身心保持放松,使觉性持续如炼。
18. 当你的觉性增强以后,就能清楚地看清自己身心的实相。我们的「心」与「身」,在经典上称作「名」与「色」。详细一点,把心又分成「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四种。「受蕴」就是各种感受,「想蕴」就是辨别与记忆,「行蕴」就是心理的造作,如贪心、生气等等。「识蕴」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意识的认知。这些心理现象归纳为「四蕴」,身体则属于「色蕴」,因此,将这些身心现象,合称作「五蕴」。我们每个人,不外是这五蕴所组合而已,没有一个独立不变的我,因此称作「无我」。当我们觉性强时,就能够清清楚楚的看清自己五蕴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说,看清我们的身心现象。能够看清我们的五蕴,就能看清我们的烦恼以及痛苦的来源,接着才能灭除我们的痛苦。因此,不断地培养觉性是当前最重要的事。
19. 有的学员问到动中禅与四念住的关系。四念住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以及法念住。这是将心安住于观察身体、感受、心意及念头。现在有四样东西,如何去练习呢?动中禅就是「四合一」的方法,透过觉知自己的动作,将觉性培养起来后,就以大的觉性将当下的身、受、心、法看得清清楚楚。以大的觉性,同时掌握四念住。因此,动中禅是一个「四合一」的方法,是一条修行的快捷方式。因此,为了看清我们的身心实相,为了照见我们的五蕴,为了达成四念住,就要时时刻刻培养我们的觉性。当我们觉性尚未培养起来之前,不要急着去观察感受及心念,因为弱的觉性会被感受等拉着跑,会卷入其中而不自觉。因此,正确的方式是,要先培养出持续不断的觉性。
20. 有关正念动中禅的传承,由于时代久远,一般相信这种手部的动作,是经由缅甸、寮国传到泰国,再由泰国的隆波田禅师发觉其精髓而重新宏扬开来。隆波田生于1911年,早年学了多种禅修方法,虽然他很努力练习,但未能解决他的生死问题,因此,到了46岁时决定离家实修,并且下定决心:若不能体验正法、亲证真理,就不回家。他在泰国农盖省的摩尼光寺从一位寮国法师学到了这种移动肢体的方法,这位寮国法师所教的方法除了肢体动作外,还要心里默念「动、停」,一教完他就回寮国去。隆波田则继续练习这个方法,但他自己觉得不要默念「动、停」才对,只轻松而单纯的觉知肢体的动作,结果,他的觉性一路增长,到第三天早上当他作手部动作时,有一只母蝎子背着一些小蝎子跌落到他的大腿上,当下他生起了看清名色的智慧,看清身心的无常、苦、无我。不久非常强烈的情绪与念头在他心中生起,他努力回到继续觉知动作,不久一切回复安详。到了晚上,他的觉性强到足以看清念头的来源,不久证悟就产生了。他继续练习,他的心整个改变了,隔日早上经行时,他的体证更为深入,他的贪、瞋、痴一直削减,接着,拔除了对「宁静」的执着,他继续保持对身心的觉知,最后将最细的无明拔除而达到苦的完全灭除。
21. 后来,隆波田就回家把所体验的正法教给妻子与亲友们,引导他们走向灭苦。二年八个月后,他决定出家使正法更为弘开。从此,他所传的动中禅便流传到国内外。七年后,隆波通学到这个方法,十八年后,隆波田指定隆波通为主要道场 - 南来寺的住持。再过四年,隆波田禅师就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享年七十七岁。如果照着正念动中禅的正确方式,勤奋地练习,隆波田保证:「最多三年,苦就可以灭尽;有的人也许只要一年;有的人甚至只要一天到九十天。练习动中禅可以使痛苦减少或者痛苦不再干扰你了。」因此,大家要有信心,要勤奋的一直培养觉性。
22. 最好常常想一下我们的譬喻:觉性像猫,妄念、杂念像大老鼠。如果你的觉性弱,那就像一只小猫,而且是生病的小猫。此时对大老鼠是无可奈何的。小猫的天性虽然不怕老鼠,会去抓老鼠,但小猫会给大老鼠拉着跑,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你现在所须要的是好好照顾这只小猫,不断喂食,使牠健康长大,不用去管大老鼠。当猫长得强壮后,自然会去处理大老鼠。因此,你现在所要做的事,是不断的去喂这只小猫。也就是说,你要一直觉知你的肢体动作。不要静坐不动。如果静坐不动,你很容易昏沉或生起妄念、杂念,不知不觉就给大老鼠拉跑了。
23. 因此,你要一直移动你的肢体,一直觉知你的肢体动作,这样便是一直在喂猫。把猫养大,是你的责任,是你的工作。在禅修期间,你唯一的责任、唯一的工作,便是觉知你肢体的动作。一直培养你的觉性便是你唯一的工作。要努力的喂猫,不要忘了你的责任。
24. 在禅修期间,外面的噪音出现了,别人的举止不合己意时,该怎么办呢?每一位学员的唯一责任、唯一工作是觉知自己的动作。但是,每位学员的背景不同、习性不同,因而,有的学员在开始的阶段难以觉知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妄想纷飞,甚至不能守规矩。当你看到、听到这些不如己意的情况时,最重要的仍是要觉知自己的动作,不要使觉性中断,要先照顾好自己,否则看到、听到不顺己意的事情就生气,那么,你的觉性当下就中断了,因为你心随境转,被境界拉跑了。因此,先照顾好自己。当学员们有特别的个案发生时,将由义工或禅师来处理。
25. 不要有期待成果的心理。有时你会想着:今晚要好好睡,明天努力用功,希望有所突破。结果反而辗转不能入睡。应该只单纯的把心思一直放在当下,轻松的觉知此刻的肢体动作就对了。只要当下做得好,好的结果自然就会来临。
26. 不要用功用过了头。有的人强忍着肢体的痛苦,坚持不改变姿势,反而,心烦气燥,觉性就不见了。要让觉性自然的成长,当觉性强时,对肢体的疼痛,能够适量的承受,而不起排斥的心理,因而,愈来愈能坐得久而且不心烦。觉性强大后,不用强求,就能自然坐得久。
27. 佛陀时期,有一位比丘,名字叫做「首楼那」。他出身富贵人家。跟着潮流也来出家。他非常勇猛精进,来回的经行,一直走到脚都流血了,地面上血迹斑斑,好像屠宰场一样。但是,一点证悟的影子都没有。他想道:「没有人比我更用功了。血流满地,我还不断地用功。但一点消息都没有。是不是这个方法不行?以前在家时,多么舒服,佣人们服侍得好好的。享受都是一流的。现在苦得什么都不是。我也许不是修行的料子,还是还俗去享受人间之乐吧!」首楼那比丘在胡思乱想时,佛陀来了,问他:「首楼那!你以前不是很会调琴吗?琴的弦调太紧,声音会好听吗?琴的弦太松,声音会好听吗?不是只有适中才能弹出好的琴声吗?」首楼那一听佛陀的指点,就知道自己毛病之所在,立刻调整身心,以轻松而自然的心情来修行,不久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将苦完全灭除了。
28. 总之,在禅修时,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渴求开悟,也不可以懈怠。要心平气和的一直觉知自己当下的肢体动作。心跑开了,就拉回来,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从早上醒来,觉知眼皮的张开,一直到入睡前眼睛的闭上,整天都要耐心而持续的觉知自己的动作:在刷牙时、在吃饭时、清理桌面时、上洗手间时、洗澡时、洗衣服时……时时刻刻都觉知肢体的动作,时时都在禅修。这是一个整天的禅修。生活中,有时动作比较复杂,有几个部位在动,那就选择其中一个主要的部位来觉知。如此,整天可将觉知都贯连起来。课程中,有时白天有安排环保的清理工作,这就是禅修的好时刻,此时一边轻松的清理,一边觉知自己肢体的动作。让整个清理过程,变成一种艺术。
29. 最后,将以上所谈的,作一个总结。要知道五盖的生起,要善巧的处理它们,不要给昏沉睡眠占据了,不要卷入妄念之中,要一直觉知自己的肢体动作,使觉性如炼,没有间断,自然就会圆满四念住,自然就能看清自己身心五蕴的实相。要轻松而自然的练习,不要太过勇猛、不要过度折磨自己。
30. 不管是新学员、旧学员,都要好好的培养自己的觉性。好好的喂猫。请继续用功、继续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