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1

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

太虚

  美国的候尔特,在哲学上是个新实在论者,在心理学上是个行为主义者;其说明意识的学说,曾译在东方杂志上。我前者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尝举了佛学内唯根论来比较。现在候尔特的意识说,越发近于唯根论了。唯根论上的前六识说,与唯识论的不同,只是唯识论上的第六意识之一部分。唯识论上的第六意识与唯根论上的意识,区别如次:


       ┌前 五 识┌同时意识……………┐
       │    │    ┌散位的─┤
    唯识论┤第六意识┤独头意识┤眠位的─┼唯根论的前六识
       │    │    └定位的…┤
       └后 二 识└清净意识……………┘

  唯根论见于佛学的大佛顶经。它所说的前六识,大约同于候尔特所指的意识,亦一般心理学者所认为心理学全领域的意识,这种的意识,且不能为唯识论的第六意识全领域,况能包括八大系情识团的佛学心理学全域。但近代科学者,将第六意识一部分以外的活能力,属归物体中去了。唯根论亦将以属到六根或根尘内去了,故只将第六识一部分为前六识。换言之,亦不过定义不同、分类不同而已。

  大佛顶经之大意云:‘根、尘同源,知识虚现,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知”无性,同于交芦。知识之用,起于六根’。根者、即反应之神经也。尘者、即刺激之物体也。同源者、同是实在或阿陀那也。由尘发知,由物体刺激而发现感觉知觉的知识历程也。因根有相,因神经反应而有知识中所经验割切的时空事物的切面相也。此切面相与其知识,为虚现之关系作用、而非实体构成于逻辑的名辞和数理,故曰:知相虚现无性同于交芦也。观此、可知候尔特的意识,等于唯根论的前六识也。然以唯识论言:此属十二处的不了义学,乃小乘学之破除神我等迷谬者;新实在论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亦以此破除灵魂等谬执者,是其特长,但未是究竟的了义。进言究竟的了义,则“实在”即为根尘同源的第八阿陀那识;实在各自冲动而显现实在为根尘物体的,即是第七末那识;由尘──本质尘、根──净色根刺激反应而现的知识境界,一部分可如候尔特所说的意识;尚有其深细不易观验的,则为同时意识和前五识及清净意识,共有八大系情识团和其组成的关系。于是任何可知不可知界的实在,皆离不了八识团的变和现,而不越出八识团以外,于是乃成了唯识论了义学。在仅仅研究一科之学的,虽用不著研究到此,然若候尔特一流以新实在论哲学鸣的,于此似不能不注意及之罢!这是我对候尔特的忠告!在中国一般幼稚又幼稚的洋学鬼,当然没有受我这忠告的程度!

(见海刊九卷一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
下一篇:心之研究
 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整理委员会预备处)结束通告
 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
 汉藏教理院记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
 汉藏教理院与佛教文物展览会
 追念王一亭长者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序
 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
 大乘入楞伽经释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二难:除灭我慢[栏目:证严法师]
 赵朴初居士“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初探(黄夏年)[栏目:佛教与文化]
 佛法习定入门[栏目:林钰堂博士]
 大无量寿经甄解卷第十三[栏目:道隐法师]
 瓜丝拌金针菇[栏目:素食菜谱]
 祈求消灾免难,要心量大[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漫说《杂阿含》(卷八)~I 第211经(世间五欲经):本经叙述佛陀略说自护不随五欲,诸比丘不解其义,..[栏目:界定法师]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C)(表三)[栏目:界定法师]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第四篇 了境能变识诠解)[栏目:于凌波居士]
 降伏其心 二 大放光明后怎么修[栏目:万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