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会与实现佛化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6

佛学会与实现佛化

太虚

  ──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中国佛学会闽南分会讲──

  在缘成本会的意义上,大家对于本人的过誉之处,顶好可以免掉!因大家同是在佛法上携手进行,则十方一切佛及菩萨所有无尽的功德与光荣,人人都是有分,人人都是现现成成的具足,各人本身皆即诸法实相故。维摩经云:‘观佛实相,观身亦然’。依此本性,诸佛一切殊胜功德,我们现前皆可直下承当,与佛平等一如,无二无别,于佛于法外更无一切众生之相可得。据于此理,则各人现在所歌唱赞叹的三宝,即可从各人本性上实现之。虽说如此,但若求其事实上能与三宝相应,则殊非易事了!故须依遵佛法历代所流传下来之教理与法则,探讨研究而修习之,由理解佛法而修学佛法,故有“佛学”名称的建立。通常谓佛学为内学,亦即显示人人本性当体即是佛,若学佛修习,即可将本性由体验到而实现出来,故谓之内学。虽然,在佛学根本真理上,本无若内若外、若自若他的差别,不过依我们常人的思想行为上有种种分别,有种种限制,便不能与诸法平等一如的实相相应了。故应将平常一切嗜好不良的习惯,及与平等实相不相应的思想行为,改造转变过来,使之与平等实相的真理相应,才算是真正的学佛!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说了种种言教,亦即要人依之研究学习而实行实证,俾各人的思想行为走上正规而已。故欲佛教能真正建立在人世,必须于佛学集合同志研习而发扬之,实为现在事实所需要;中国佛学会闽南分会的组成,亦即是适应此种需要。

  现在中国各处因各种的需要,已有各种佛教团体的组织,其名义亦殊不一致。中国佛学会,民十八在南京组成的;承此系统而起的团体,便是现在上海及闽南等的分会。但所以要组织佛学会,自然有其重大的意义!这就是要集合研究佛学的同志,把佛教的真理加以穷究探讨,同时观察时代潮流、人类根性之所适宜而发扬光大之,使佛学真理与时代的新潮流相应猛进,成为新人生所必需的学问;固不仅与一般佛教团体相似,只顾保守,或维持就算尽了职责。由是可知在中国佛教会以外另有中国佛学会来研究探讨真理,适应潮流,树立佛学,实是实现人间佛教,建立人间净土基础的运动。因为现在要建立佛教,不是浮泛不切实际的举动所能胜任,奏效,是要向人群中从事实际工作,然后才能实现人间净土的!负有此等重大责任与使命,故不是向来旧有的残余无精神的佛教团体所可做到,须有健全的新组织,集合健全的知识份子,认真地共同来探求得佛法的真理,然后随时代潮流而宣扬发展,使佛教成为人类所适宜所需要的佛教,故有佛学会的产生。由此、可知佛学会之责任重而且大了!“建设人间佛教”,“改造人间净土”,宣传已是好久了。但若没有集团去从事深切地研究真理,则所谓人间佛教或净土,终不能实现,而只是成了一种空喊的口号。说到这里,本人觉得非常惭愧和悲哀,因为把事实拿来和理论一比较,百千万分不曾达到一分,的确已成了空喊的口号。我们不必从远的大的宇宙方面说,就拿现前这个人类世界来讲,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人类所有种种阶级不平等之间,充塞著种种仇恨争斗和残杀!人生的现象是如此恶浊,可见佛教的真精神,并未能灌输到人类的脑中,成为人类一切事业主动的精神;不然、现在的人世何以不清净而恶浊,人类不但不快乐而且充满著忧悲苦恼呢?在这社会恶浊、人类痛苦的状况之下,佛教的真理与真精神,能否解除人类的苦痛?能否改造恶浊的社会使之变成清净和平快乐的世界?若确知佛法有此功德,足以救济人类的痛苦,能研讨出真理从事建设人间净土,而事实上偏又做不到,这是何等使人惭痛的事!不仅此也,即现在赖以代表佛教三宝的寺院塔庙和僧众,也好像只是残留下来的躯壳;即明知历代传流的教典中含藏著一切功德,而不能应用于实际上来解除人类的苦痛,并且连自己的躯壳也还是支离破碎得不堪!故向来所宣传的“建设人间佛教”,“实现人间净土”,就是要在百千万分中做到一二分,亦须赖佛学同志去把握得佛教的真理,而观察人民与人民间,乃至民族与民族间的种种病态,投以适宜的法药而救济之,方能发生效力。故讲到佛学会,同志们就应该格外负起责任!同时、要对人类的痛苦而发大悲心,对自己的做不到而起惭愧心,由惭愧心而起勇猛心,如此把握真理,牺牲布教,则创造人间净土,佛化人类,庶有实现的一天!

  上面说过,佛教真理能解除人类的痛苦,能与诸法实相的真理相应,的确能把人类的痛苦连根拔去的。因佛体知到诸法实相的真理,说明若色若心的诸法,皆从众多因缘集合而生成,无固定之自性,而人类间所以有仇恨争执的病,其征结即在于“自我”。若了知内根身,外器界,都是众缘所生,其中没有单独孤另的个体存在,离众缘自我不能成立,则对于功利争竞的观念,都可以淡泊而至于完全消灭,决不会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完全要靠通达诸法实相的真理,改变吾人不善良不公平的思想,成为善良的公平的思想,则从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慈悲互助的,相济相成的,其结果就可使社会安宁,世界和平。但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向来都是与实相相违背的,使之与实现真理相应,一时是很难做到;故须于平常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之间,用深切修养的工夫,从一切事事物物上,皆能观察到缘生无自性的道理,则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自可消除,而成为互相扶助,相济相成。要注意的,所谓修养改造人性思想,并不是离开人群不做事业而闭门修养;若离了社会人群而修养,则一入于社会人群中仍谈不上相应,这种修养根本是不兑现的!故须即于日用行事上,把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修养成正洁无疵,学大乘菩萨积极救世的精神深入社会人群中,发大悲救苦之心以牺牲自我利益群众为前提,能如此做去,则社会自然宁静,人群皆可安和,这个世界便成为十善的大道场,何患人间净土不实现呢!

  末了、还希望各位会员,能把握得诸法实相的真理,学习修养而应用于行事上,尽可以厦门的十字街头做我们修学佛法实现佛化的道场!
  十一月二十三日。

(竹摩记)(见海刊十七卷一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会应注重于学
下一篇:正信会员每日必修之常课
 评郭沫若论文化
 为欲由上海往峨嵋者告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
 唯识诸家会异图
 潮音草舍诗存(二)
 庚辰重九缙云登高集序
 生命之研究
 法华经讲演录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拜访太虚法师记
 佛教与护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自由谈——走在人生边上[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般若与人生佛教 一、般若经的传承[栏目:惟贤法师]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潘爱雯)[栏目:唯识学研究]
 菩提心的功德和愿菩提心的学处[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东方文明的崛起[栏目:传喜法师]
 幸福之钥[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第二部 14.抚慰神经质症状[栏目:西藏医心术]
 从阿赖耶识之染、熏说生命现象——对中土唯识学的一点体会[栏目:严耀中教授]
 如何看待和处理附体现象?[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The God in the Banyan Tree [A Bad Promise][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