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信心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5

信心

太虚

  ──十六年初夏在福州讲──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则知世出世间一切善根功德之本,唯此信心。得之而作圣成佛,失之便流转生死,永溺苦海。惟起大乘之信心,庶几佛种不断,此马鸣菩萨所以有大乘起信论之作也。唯识等论,明十一善心所,亦以信心为首。诸修行人,虽具修百善,若无此信心,则其为善乃杂染而不清洁,不足以期无上之道。昔禅宗三祖僧灿大师信心铭,以明达磨之西来大意。后永明禅师亦谓“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皆足以证此信心为超凡入圣之根本,学佛者之第一层基础也!又如弥陀经谓“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则知净土法门,亦行之非艰,信之唯艰,修此行者之所以愿不切而行不笃者,皆以无真正之信心耳。众生外感业系,内迷妄执,熏染已深。往往虽发心学佛,视其形诚干干惕惕,若已深有信心者,而试使按心自问,则其信心者,依然迷惑颠倒妄想烦恼之心耳。认贼为子,以妄作真,佛法之正信心,渺不可得。论喻信心如水清珠,能澄浊水,故欲证此信心之下落,当观察自心一切迷惑颠倒妄想烦恼等不定之心,皆已寂灭;则此信心,乃根固蒂密,不可动摇,入正定聚菩萨位矣。否则、盲从迷信,犹在颠倒不定之途,未足云已具信心也。欲得此正信心,当去净无始劫来惑习熏染之邪知邪见,而求得佛菩萨之正知正见。兹将邪知邪见之由来,表列于左,为著手去灭之预备。


              ┌邪思──不正思惟妄断为是
           ┌内生┤
           │  └梦想──梦境中或禅静中之发现景象,执以为实
    邪知邪见之由来┤
           │  ┌邪教──遗传来之神教等
           └外来┤
              └恶俗──圆光、扶乩等

  一面竭力破除神权迷信之邪说,私心自用之恶习,一面依佛经论及善知识之开示,

  勤求正知正见,以得此根深蒂固确乎不拔之信心。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信心犹立志也,志立而学成矣。信心立则一切善根具,无上菩提之基立矣。求正知正见之道,当具如下之三种修习:一、经论为正教量,当精澈研究,学习思维,以为思想之标准。二、善知识为先知先觉者,当时刻亲近,乞其开示。三、息心静虑,以参研所疑,以期断疑生信,入佛知见。然大概言之,必如何乃为真正信心?兹依大乘起信论分为四义:

  一、信根本:谓真如性为一切法之根本,即所谓诸法实相,亦谓之本来面目。如实了知其义,确信无疑,谓之信根本。

  二、信佛:图画偶像,固为佛之形相。然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则不可执形相以求佛。佛者觉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觉诸法实相之谓佛 。 故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是而信,乃谓之信佛。

  三、信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了解三界众生之依正,无非有漏之苦,由烦恼业之所集起;欲普令众生皆得解脱,当修习六度万行,即知即行谓之信法。四、信僧:有广狭二义:四人以上曰僧。出家五众同起居、同饮食,以清净戒行而和合之众,曰住持僧 。 三乘之圣贤众,同修一事,同遵一理,彼此和合,大众清净,曰胜义僧。如金刚经中之四向、四果等,华严经中之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皆圣贤僧之类也。能了解其所以为僧者,证得其如何起因,如何修习,如何得果,以此起信,是为狭义的信僧。僧者,和合众义。凡为众缘和合之所成者,皆谓之僧。四大和合而成此身,四大失调则病,四大分离则死,故和合众之性,乃一切事物之所同具,大至世界,小而微尘,无不以和合众为原则 , 能遵此和合众之原则,实施于家庭则家齐,推而至于社会、国家、世界,则天下太平矣。以此起信,是为广义的信僧。

  学佛者,能依此至教量求得正知正见,断疑生信,起正信心;则举足动步,头头是道,道道皆波罗密行,行行入无碍法界矣!故当求正信心之成就,不可玩忽!

  (寂光记)(见海刊八卷八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应如何普及今世
下一篇:学佛的下手方便
 出国访问经过及世界三大文化之调和
 怎样赴龙华三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嘱累品第十三)
 答穆藕初问(十则)
 建设现代中国和中国佛教的途径
 佛学院二千九百五十年圣诞纪念大会缘起
 法与人之研究
 书赠海定
 中国文化之佛教因素
 因明概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身体靠饮食成长,灵魂靠爱心成长[栏目:万行法语]
 34 心路漫言[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7 八圣道 [栏目:宽见法师]
 佛法救世主义[栏目:太虚法师]
 观心·开心 第11章 善心与信心[栏目:依昱法师]
 南传菩萨道 下 第五章:精进波罗蜜[栏目:明昆长老]
 08-021业报与轮回[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能观的意识和能感知的意识是不是两个意识?[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佛教常用词俗解(续)[栏目:永信法师]
 笑看浮云流水[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