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沩山门下 沩山灵佑
沩山灵佑(西元七七一─八五三年)
曹溪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沩山灵佑
唐潭州大沩山灵佑禅师者,福州长谿人也,姓赵氏,年十五辞亲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发,於杭州龙兴寺受戒,究大小乘经律。(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大正藏》五一.二六四页中)
佑以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执劳每倍於役,冠年剃发,三年受具戒。时有钱塘上士义宾,授其律科,及入天台,遇寒山子於途中,乃谓佑卅︰「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诸子。」佑顺途而念,危坐以思。旋造国清寺,遇异人拾得,申系前意,信若合符。遂诣泐潭,谒大智(百丈怀海)师,顿了祖意。(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一一,《大正藏》五○.七七七页中)
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大智禅师,百丈一见,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
一日侍立,百丈问︰「谁?」师卅︰「灵佑。」百丈云︰「汝拨鑪中有火否?」师拨云︰「无火。」百丈躬起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云︰「此不是火?」师发悟,礼谢,陈其所解。百丈卅︰「此乃暂时岐路耳,经云︰『欲见佛性,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大正藏》五一.二六四页中)
次日,同百丈入山作务,百丈云︰「将得火来麽?」师云︰「将得来。」百丈云︰「在甚处」?师乃拈一枝柴,吹两吹,度与百丈。百丈云︰「如虫御木。」
时,师作典座。(中略)
一日,司马头陀自湖南来,谓百丈云︰「顷在湖南寻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所居之处。」
百丈云︰「老僧住得否?」司马云︰「非和尚所居。」百丈云︰「何也?」司马云︰「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居,徒不盈千。」百丈云︰「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司马云︰「待历观之。」
时,华林觉为第一座,百丈令侍者请至,问云︰「此人如何?」司马请謦欬一声,行数步,司马云︰「不可。」
百丈又令唤师,师时为典座,司马一见,乃云︰「此正是沩山主人也。」百丈是夜,召师入室,嘱云︰「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後学。」
华林闻之云︰「某甲忝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百丈云︰「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指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麽?」华林云︰「不可唤作木[木*突]也。」百丈乃问师,师踢倒净瓶,便出去。百丈笑云︰「第一座输却山子也。」师遂往焉。
是山峭绝,敻无人烟,猿猱为伍,橡栗充食,经于五七载,绝无来者。师自念言︰「我本住持,为利益於人,既绝往还,自善何济。」即舍庵而欲他往,行至山口,见蛇、虎、狼、豹,交横在路,师云︰「汝等诸兽,不用拦吾行路,吾若於此山有缘,汝等各自散去;吾若无缘,汝等不用动,吾从路过,一任汝吃。」言讫,虫虎四散而去。师乃回庵。未及一载,安上座(同为百丈弟子福州大安禅师,亦名懒安)同数僧,从百丈来,辅佐於师,安云︰「某甲与和尚作典座,待僧至五百众,乃解务。」
自後,山下居民,稍稍知之,率众共营梵宇。
连帅李景让,奏号同庆寺,相国裴公休,尝咨玄奥。由是,天下禅学辐辏焉。有得法上首,仰山寂禅师,故世称沩仰宗。(以上录自《沩山灵佑禅师语录》,《卍续藏》一一九.八五○页─八五一页)
师敷扬宗教凡四十余年,达者不可胜数,入室弟子四十一人,唐大中七年(西元八五三年),正月九日,盥漱敷坐,怡然而寂,寿八十三,腊六十四。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大正藏》五一.二六五页下─二六六页上)
附录:语录摘要
(一)无事人
师上堂示众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妄诈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中略)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之人。」
(二)悟後修行
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
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趣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三)沩山僧及水牯牛
师上堂,示众云︰「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书五字云︰沩山僧灵佑。此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云沩山僧。唤作什麽即得。」(以上三则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大正藏》五一.二六四页下、二六五页上─下)
(四)百丈大人相
云岩问师︰「百丈大人相如何?」师云︰「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声前非声,色後非色,蚊子上铁牛,无汝下嘴处。」
(五)眼正与行履有别
师问仰山︰「《涅槃经》四十卷,多少佛说,多少魔说?」仰山云︰「总是魔说。」师云︰「以後无人奈子何。」仰山云︰「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麽处?」师云︰「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六)唤执事不唤人
师一日唤院主,院主来,师云︰「我唤院主,汝来作什麽?」院主无对。
又令侍者唤第一座,第一座来,师云︰「我唤第一座,汝来作什麽?」亦无对。
(七)被勘破
石霜(性空禅师)会下有二禅客到云︰「此间无一人会禅。」後普请搬柴,仰山见二禅客歇,将一橛柴问云︰「还道得麽?」俱无语。仰山云︰「莫道无人会禅好。」归举似沩山云︰「今日二禅客被慧寂勘破。」师云︰「什麽处被子勘破?」仰山便举前话。师云︰「寂子又被吾勘破也。」(以上四则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大正藏》五一.二六五页上─中)
八)用与体
师摘茶次,谓仰山云︰「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山撼茶树。师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山云︰「未审和尚如何?」师良久。仰山云︰「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师云︰「放子三十棒。」仰山云︰「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阿谁吃?」师云︰「放子三十棒。」
(九)人人解脱路
仰山、香严侍立次,师云︰「过去、未来、现在,佛佛道同,人人得个解脱路。」仰山云︰「如何是人人解脱路?」师回顾香严云︰「寂子借问,何不答伊?」香严云︰「若道过去、未来、现在,某甲却有个只对处。」师云︰「子作麽生只对?」香严珍重便出。师却问仰山云︰「智闲恁麽只对,还契寂子也无?」仰山云︰「不契。」师云︰「子又作麽生?」仰山亦珍重出去。师呵呵大笑云︰「如水乳合。」
(一○)若有一解即未离心境
师谓仰山云︰「汝须独自回光返照,别人不知汝解处,汝试将实解,献老僧看。」仰山云︰「若教某甲自看,到这里,无圆位,亦无一物一解,得献和尚。」师云︰「无圆位处,原是汝作解处,未离心境在。」仰山云︰「既无圆位,何处有法,把何物作境?」师云︰「适来是汝作与麽解,是否?」仰山云︰「是。」师云︰「若恁麽,是具足心境法,未脱我所心在。元来有解,争道无解献我?许汝信位显,人位隐在。」
(一一)呈语四层次
师一日,索门人呈语,乃云︰「声色外与吾相见。」
仰山凡三度呈语︰
第一度云︰「见取不见取底。」师云︰「细如毫末,冷似雪霜。」
第二度云︰「声色外谁求相见?」师云︰「只滞声闻方外榻。」
第三度云︰「如两镜相照,於中无像。」师云︰「此语正也。」
仰山却问︰「和尚於百丈师翁处,作麽生呈语?」师云︰「我於百丈先师处,呈语云︰如百千明镜鉴像,光影相照,尘尘刹刹,各不相借。」仰山於是礼拜。
(一二)一粥一饭.不是粥饭僧
师坐次,仰山问︰「和尚百年後,有人问,先师法道,如何只对?」师云︰「一粥一饭。」仰山云︰「面前有人不肯,又作麽生?」师云︰「作家师僧。」仰山便礼拜。师云︰「逢人不得错举。」
师因陆侍御入僧堂,乃问︰「如许多师僧,为复是吃粥饭僧?为复是参禅僧?」师云︰「亦不是吃粥饭僧,亦不是参禅僧。」侍御云︰「在此作甚麽?」师云︰「侍御自他看。」
(一三)法住自位.非干我事
仰山问︰「百千万境一时来,作麽生?」师云︰「青不是黄,长不是短。诸法各住自位,非干我事。」仰山乃作礼。
(以上六则录自《沩山灵佑禅师语录》,《卍续藏》一一九.八五二页─八五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