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无明慧经
无明慧经(西元一五四八─一六一八年)
青原下三十四世
无明慧经禅师,抚州崇仁裴氏子。生而颖异,智种夙彰。九岁入乡校,问其师卅︰「浩然之气,是个什麽?」师无以应。年十八,游上清,慨然有天际真人之想,遂弃笔砚,欲卜隐而未果。
年二十一,寓新城之洵溪,偶过居士舍,见案头有《金刚经》,阅之如获故物,辄踊跃不自禁。士卅︰「汝见甚麽道理,乃尔?」师卅︰「吾见其功德,果如虚空不可量。」士大惊卅︰「子若出家,必为天人师。」师於是日即断荤酒,决出世志。
时邑有蕴空忠禅师,佩小山老人密印,隐於廪山。师往从之,执侍三载,柔退缄默,喜怒不形。尝疑《金刚经》四句偈。一日见〈傅大士颂〉卅︰「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忽觉身心荡然,因述偈,有「本来无一字,徧界放光明」之句。後益披寻梵典,默符心得,自谓泰然矣。
一日,与诸兄弟,论《金刚经》义甚快,廪山闻之卅︰「宗眼不明,非为究竟。」师遽问︰「如何是『宗眼』?」山拂衣而起。师心甚疑之,继得《五灯会元》读之,见诸祖悟门,茫然自失,思前所得,总皆不似,乃请益於山,山卅︰「老僧实不知,汝但自看取。」由是愈增迷闷,画夜兀兀然,若无闻见者,众皆谓师患痴矣。凡八阅月,一日见僧问兴善宽卅︰「如何是道?」宽卅︰「大好山。」疑情益急,忽豁然朗悟,如梦初醒。信口占偈卅︰「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
入方丈,通所悟,山卅︰「悟即不无,却要受用得者,不然,恐只是汞银禅也。」时年二十有四。
是冬辞廪山,结茅於莪峯。兹山林峦幽险,虎豹纵横,人迹罕至。师孑然独居,形影相吊,食弗充,则杂树叶野菜啖之。尝大雪封路,竟绝食者数日。一夕,山境喧甚,声若崖崩,林谷震动,俄若众马争驰,直抵庵後,师不觉惊起。因忆廪山之嘱,乃卅︰「小境尚动,况生死乎?」即起然灯,信手抽《会元》一卷阅之,正值珪禅师为岳神受戒章,珪谓岳神卅︰「汝能害空与汝乎?」忽廓然无畏,山境遂寂。乃卅︰「圣人无死地,今日果然。」述偈呈廪山卅︰「透彻乾坤向上关,眉毛不与眼相参;圣凡生死俱抛却,管甚前三与後三。」
廪山卅︰「此子见地超旷,他日弘扬佛祖之道,吾不如也。」(中略)至是,始请廪山到峩峯薙落受具。
师生而孱弱,如不胜衣。及住山日,慕百丈之风,不顾形骸,极力砥砺︰昼则凿山开田,不惮劳苦;夜则柴门不掩,独行冈上,迄五鼓始息,率以为常。
师自住峩峯,足不下山者,二十八载,至万历戊戌岁(西元一五九八年),众乡绅请师住宝方,师年五十有一也。虽临广众,不以师道自居,日率众开田,斋甫毕,已荷钁先之矣。
庚子(西元一六○○年)春,师自以未及遍参为歉,乃西登匡庐,遡流上武昌,历荆襄,复北走中原,访无言宗主於少林(中略),北渡江,抵五台,访瑞峯老人於宰杀沟。(中略)下台山入燕都,讲肆宗席,靡不徧历。(中略)乃旋归宝方,癸卯(西元一六○三年)始开堂。
(以上录自《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一五,《卍续藏》一二五.五七五─五七七页〈无明和尚行业记〉)
附录:语录摘要
(一)只有看话头
参学之士,道眼未明,但当看个话头。要立个坚固志,如一人与万人敌,安其放意,杀出方了,孳孳然,念念然,管甚麽色,管甚麽声。冤也不管,亲也不管,佛也不管,凡也不管,是非不管。有死对头在,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虽然如是,最是省力,不须念经,不须拜佛,不须坐禅,不须行脚,不须学文字,不须求讲解,不须评公案,不须受归戒,不须苦行,不须安闲;於一切处,只见有话头,明白不见於一切处。倏然一时瞥地,如日昇空,十方普遍,尽大地是个话头,所谓「打破大散关,直入解脱门」。到恁麽时节,方是得力处,故云︰「得力处便是省力处」也。
到此,始有说话分,方可见人,探竿在手,得大自由,不受罗笼。看宗也得,看教也得,游方也得,混众也得,独居也得。所以云︰「我为法王,於法自在。」
(二)禅者实可怜
在欲行禅,火里生莲。拈起木杓,撞破苍天,偿佛祖债,结众生缘。所以,吃不得好吃、行不得好行、坐不得如意坐、眠不得自在眠。不许依佛座、不许傍祖边、不许游地狱、不许住人天。心不得揣、口不得言。只得如虚空相似,究竟都来实可怜。
(以上录自《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卷一,《卍续藏》一二五.六、一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