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庄严的佛事
 
{返回 明日的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5

庄严的佛事

经是佛说的,忏是祖师们根据佛经而编成的。诵经等于是面对着佛,接受佛的教诲,并且信受奉行;而礼忏则是忏除无始以来的种种业障,使身心清净。这两者都是修行的法门。

佛出世在人间成佛,他所教化的对象,还是以人为主,所以,诵经拜忏等事,也都是为人而设。可是,人的一生当中,生、老、病、死,是必经的阶段,佛法的功用,就是在于解决世人的生死问题。再说,佛教的示现,本来也就跟死亡有密切、重大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从佛的时代开始,对于人的死亡,就有一套仪式。

到了后来,渐渐地把超度亡灵视为僧众和信徒之间的主要关系之一,尤其是近代的中国,出家人能为居士们做的,多半就是送亡荐亡,而送亡更是被在家人视为排场、铺张的象征。出家人可以在道士、鼓号手、花车、舞狮团等队伍中,成为送葬行列的点缀品,而且用扩音器,夹杂在五花八门的噪音内唱诵经咒及佛号,不仅对佛法不敬,也丧失了出家人的尊严。

当然,对于诵经拜忏,延生荐亡,是受佛教所肯定的。我们不但不反对做,而且要积极地做。不过做的方式和观念,应加以改善。

比如,僧尼未必不可去俗人丧宅,但是,必须要求丧家遵照佛制,不得用荤腥,不得铺张,要敬僧、供僧。要请亡者的家属,乃至亲戚朋友,参加经坛和忏坛的礼诵。在礼诵之前和之后,必须集合丧家的全体,聆听开示「苦、空、无常、无我」的佛法。

如果亡者尚未皈依三宝,要由亲属代为接受皈依,同时,家属亦应全部皈依三宝,以此因缘,而使得这个家庭,变成正信的三宝弟子、佛教家庭。从此,要修学佛法、拥护三宝,并且使他们了解,根据《地藏经》的开示,为先亡眷属做任何佛事,七分功德,生者可得六分,而亡者仅得其一,应该在生之时,自己就要多做佛事。

所谓佛事,也不仅只诵经、超度,而是包括福慧双修的:看经、诵经、拜佛、念佛、打坐、听经等,这是修慧;布施、忍辱、持戒、供养三宝、孝敬父母、敬事师长、普施贫病等称为修福。必须福慧双修,才是佛法所说做佛事的正途。偏于修福,这是人天善法,偏于修慧,是小乘的自了。只有福慧双修,才是菩萨道的正行。所谓信佛、学佛、成佛,即是要从菩萨道开始。

出家人能够按照如此的原则来做佛事,才能显出佛法的庄严和慎重。否则,那便是自贬身价,贩卖如来,不仅僧尼造罪,也容易招致在家人对三宝的讥谤和亵渎,这是求升反堕可怜悯者。愿教界僧俗四众,共同努力,正视此佛事风气的纠正和推广,那便是佛的正法住世时代的复现。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人生》二九期)


{返回 明日的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相煎何太急
下一篇:确认僧众的形象
 美国禅师来华寻根
 一贯道化暗为明
 僧中急需优秀青年
 那些是外道的佛教
 关于受戒烫戒疤的规定
 本土与外来的新宗教
 台湾「香」需改良
 善书与佛书
 新生代的佛教
 千里共婵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8-036心灵笔记簿[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您有没有看过《楞严经》和《法华经》?藏传佛教里有没有这两部经?[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置身于正道[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第二节 真言[栏目:冯达庵居士]
 大悲咒句偈 18.怛侄他 DA JI TA[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31 地藏菩萨本迹灵感录(李圆净述)[栏目:04 本迹灵感]
 人生八苦(20~31)[栏目:傅味琴居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五节 智得并空[栏目:唐普式居士]
 24.长寿、快乐和荣誉 Long Life, Happiness, And Honor[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2 四正勤 [栏目:宽见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