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工作,禅修认知
 
{返回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4

禅修工作,禅修认知

《商业周刊》承毓琳专访

果祥法师:最近媒体经常报导有关禅修的新闻,由于圣严师父曾经多年主持禅七,所以经常有人来访问师父有关禅七的问题。以下就请《商业周刊》记者承毓琳小姐进行对圣严师父的访问。

承毓琳

(以下简称承):

可否请师父谈一谈如何普及禅修风气,让一般人也能经由禅修,获致身心平衡,或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稳定情绪的方法。

圣严师父

(以下简称师):

谢谢传播媒体能做正面而广泛的报导来说明禅修是对人有益的活动,并透过各种讯息传达出去,使得更多的人,能主动来接触并参加禅修。我想这就是一种推广的方式。

我们自己本身可以说是非常保守,不做广告及大肆宣传,仅是以口传口、以平常心及自然的方式来推广禅修,若有人自愿来学,我们就让他学习,我们没有必要,亦无此能力来普遍推广到每个角落、每个机构。若真的那样做,是有危险性的,所谓危险性即指要由什么人去指导的问题。因为禅修的指导人,必须经过禅修的经验及相当长的修行过程,若是修行经验不够,如何指导人呢?所以我们倒不急着将禅修普遍地、很快地推广出去,但我们已在尽全力推动禅修。

承:您所主持的禅修活动相当多了,是否可以简单说明一下,在三天或七天当中,如何给禅修的人建立关于禅的认知?

师:来我们这里的人多半像是一张白纸,只有少部分人曾经看过一些关于禅修的书,但也是浮光掠影、似懂非懂的,但这也是好的。我们教给他们的方法,就是随时把自己的心,从外界收回,情绪不会随环境及任何事件的刺激而波动。所以一进禅堂,就要求他们把许多相关联的过去、未来等一切的念头放下,用一种方法使他的心有所寄托,不要有所妄想。比如说,对未来的忧虑疑惑、贪瞋痴慢,以及对过去、未来的各种妄念,从心中一点点地减少,直到最后全部摆下,那就是心的自由。如此一来,心便不为外界所动了。这是我们指导修行的一种方法,并要大家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人的眼睛都是向外看的,不知向自己的内在看,纵然看到自己有问题时,也都加以掩饰、辩护、不愿承认;就算是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往往也只有心里承认,若能连嘴巴都承认了,这个就是善良的人。

因此我们希望来禅修的人能面对自己,认识自己越清楚,对他平常生活会更好,也对周遭的人更有益处。这就是在禅修过程中所希望达成的基本目标。

多数人在三天或七天之间,从方法的练习到观念的了解,而回到平常生活中是否能继续维持,这要看自身的毅力。否则禅七就成了茶余饭后的故事而已,并非真正对他有益。若领悟力高,虽然几个小时学到的东西很少,但对他们仍是有些用处,所以他们还希望来参加。若还想来参加的话,这代表禅七对他们有用处,若来过一次便不再来,这对他们而言,就只是一种知识或是一种过程了。

(连果效摘录整理自中国广播公司「法鼓之声」广播节目,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五日《法鼓杂志》四○期刊出,标题「推动禅修工作不宜躁进」)


{返回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师的心路历程,禅修的真正意义
下一篇:求开悟,求入定
 忍则多福
 圣严法师在佛法的光辉里广植绿色的福田
 走一个和尚该走的路──做个有方向感的人
 圣严法师南区企业家座谈会
 珍惜现有森林,人间净土必出现
 文学有路,佛法为梯
 心灵的环保莫忘惜福
 佛化家庭的亲职教育
 找回人间净土,首重净化人心
 绿化大地,净化人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藏传佛教里,为什么要称红教、黄教、花教、白教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关於「四相」之11:谈「我相」层面的「连结」[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动亦不离心[栏目:禅林衲子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六)[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佛教两大定律[栏目:周叔迦居士]
 轻之与重[栏目:高明道老师]
 法然上人文钞 制诫篇 三、送山门起请文[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世人纷扰为利,我自宽心自持[栏目:心似莲花开]
 释怀,“忘”“记”之间的黄金分割线[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 壹 出家篇[栏目:净空法师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