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六节 鸠摩罗什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6
第六节 鸠摩罗什
 
接着前秦继起的后秦,佛教也很隆盛。其代表者便是鸠摩罗什(西元三四四─四一三年),罗什之父是印度人鸠摩罗炎,母为龟兹国王之妹耆婆伽,七岁出家,九岁随母赴罽宾,从王弟盘头达多学小乘,又跟莎车的须利耶苏摩研修大乘,并游于其他诸师之门,归到龟兹则尽心力于大乘之研究及宣扬,他在青年之时名声即闻于西域诸国,甚至远及汉土。前秦的苻坚,因道安而闻什公高名,遂派吕光率兵征伐龟兹及焉耆诸国,吕光遂灭龟兹之王族,招请什公而归,但在回到长安的途中,得悉前秦已亡,便割据姑臧(甘肃省凉州)建国为后凉。什公因此而留止该地凡十余年,及至后秦第二代主姚兴讨伐后凉,始将什公招请到长安,时为弘始三年(西元四○一年)十二月,什公五十八岁。姚兴以国师之礼相迎,赐住西明阁及逍遥园,后建大长安寺,供什公作为译经道场。什公到达长安的报导,立即传遍各地,慕其博学而集会于长安的人才极多,这些人也加入译场的行列,他的译场,因此也成为讲说之场。由于什公通晓胡汉语文,并对佛教教学具有深厚的造诣,故指摘旧译经典的误谬之处,同时加以改订,所以他的译语,最为正确、流畅和适切,不落旧套,也使中国人最容易理解。参加什公翻译事业的人数很多,译出《梵网经》者三千人,翻译《大品般若经》时,什公手执梵本,姚兴亲持旧经,列于译场者凡五百人。《维摩经》有千二百人,《法华经》及《思益梵天所问经》,各多至二千人。
 
什公在长安从事如此的译经事业,达十二年之久,于弘始十五年(西元四一三年)四月(一说弘始十一年),以七十高龄,寂于大长安寺。其间,译出经典达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其中较受注目的可以数出《般若经》、《法华经》、《维摩经》、《弥陀经》等诸大乘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成实论》等。尤其是大乘论部,到了此时始传入中国,后来,以此为基础而有三论、成实等的学派兴起,又有天台、禅、净土等的抬头,考其根本,则源于什公译业的贡献。
 
什公门下,有弟子三千,达者八十,其中以僧肇、僧睿、道生、道融、慧观、道恒、僧导、昙影、慧睿、慧严等人为上选,特别以僧肇及道生二人最为杰出。
 
僧肇(西元三八四─四一四年)于什公尚在姑臧之时,即闻其名声,投入门下之际,年仅十八岁,精通《维摩经》与《涅槃经》,所著之《注维摩经》,迄今仍是放着异彩的名著。另有现在被纳于《肇论》中的〈般若无知论〉,也为东晋佛教之巨匠庐山的慧远以及刘遗民所叹赏。
 
道生初出于竺法汰之门,嗣入庐山师事慧远七年,又与同学慧睿、慧严等人,投长安罗什之门,被仰为什门之俊逸。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西元四○九年)归江南,住青园寺,著作《维摩经》、《法华经》、《泥洹经》等经的义疏之外,又有〈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的著述。在当时江南佛教界风行着渐悟说的环境中,对他提倡顿悟成佛论的思想,不免卷起了波澜,把他视为异端。他又基于法显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主张阐提成佛之义,因受教界之摈斥,离开建康,隐于虎丘山(江苏省苏州)。后来由于昙无谶(Dharmarakṣa)所译的四十卷《涅槃经》被传到南方,佛教界始知他的主张正确而大为惊愕。晚年归庐山,宋文帝元嘉十一年(西元四三四年)示寂于法座。
 
什公在长安之时,其师罽宾的佛陀耶舍(Buddhayaśas),也于弘始十年(西元四○八年)来到长安,译出《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弗若多罗(Puṇyatāra)也由于什公的传信,译《十诵律》,惜其业未成而寂。又有一位印度的觉贤(Buddhabhadra佛陀跋陀罗,西元三五九─四二九年),原为什公的知交,因而来访,然其主张不同,致与什公门下诤辩,便和慧观等四十余人,离开长安而赴庐山,初讲禅经,又在建业之道场寺译出《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华严经》六十卷。尤其因他译出的《华严经》,使得当时仅偏于般若教学的佛教界,激起了很大的涟漪。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七节 涅盘宗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五节 道安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三节 教团的实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五节 道教及佛教二教的争执..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七节 涅槃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七节 房山石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二节 雕刻与绘画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一章 序说 第四节 佛教史的时代区分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四节 禅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一节 建筑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洞房花烛夜[栏目:玉琳国师]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栏目:正净法师]
 石头点头[栏目:儿童故事选集]
 丛林早晚课诵的修订与流行[栏目:圣凯法师]
 论天演宗[栏目:太虚法师]
 回头转身[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八苦(明旸法师)[栏目:基础佛理]
 正法的隐没[栏目:法增法师]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注释[栏目:创古仁波切]
 百喻经 24 种熬胡麻子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