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七节 房山石经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1
第七节 房山石经
 
虽然,在隋代之前,北响堂山的石窟内,已有北齐唐邕的发愿,刻了他的发愿文和《文殊般若经》、《弥勒成佛经》的石经,南响堂山也刻有《华严经》、《般若经》等的经文,另在山西省太原附近的风峪,亦刻有《华严经》的石经,河南省武安县的鼓山、山东省泰山中腹的经石峪,也有石经的遗存,但是,规模最大的,则为河北省房山县(北京西南)西部的石经山(原名白带山)之《大藏经》石刻。在此山下有隋代静琬创建的云居寺,房山石经,也是因他忧心于末法时代的佛经废灭,故自隋炀帝大业年间(西元六○五─六一六年)迄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西元六三九年)迁化为止,经营了七个石室,于其四壁以及石碑,继续不断地刻上经文之后,予以封藏起来。此后,这一刻经事业,仍在继续进行,特别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西元七三○年),由于唐睿宗的第九女金仙公主的奏请支援而获得进展。再历辽、金、元各朝约七百五十年间的断续进行此一大业,现在已有九个石室。又有宝山(河南省)石窟的石经,称为「宝山石经」,系由北齐至隋朝的名僧灵裕之发愿而成。他因亲身体验到了北周武帝的废佛,祈愿法宝之久住,遂于隋文帝开皇九年(西元五八九年),开凿了这个大住宝窟,窟中刻造卢舍那佛、弥陀、弥勒之三尊,以及其他三十五佛和七佛等像,复于石窟的内外壁面,刻上了《胜鬘经》、《涅槃经》、《法华经》,以及其他如《大集月藏经》的〈法灭尽品〉等的经文。
 
凡此末法当来的意识和令法久住的精神产生,可知系由于废佛运动的相继,尤其是身历北周武帝灭佛惨状之后的佛教徒们,从内心发出了如此的悲愿。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一节 国家和佛教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六节 三阶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七节 涅槃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一节 传来的年代..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二节 喇嘛教与八思巴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二节 打倒迷信及反宗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四节 明代佛教的实况和卖牒..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四节 辽代的佛教学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七节 教团的膨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二节 《大藏经》之出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三节 华严之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七节 房山石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九、肃众[栏目:佛教丛林观]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二天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栏目:智谕法师]
 印光法师事迹[栏目:印光法师]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九十五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四章 了境能变识(知识论)[栏目:法舫法师]
 馨德懿行垂后昆——纪念弘澈大和尚[栏目:达亮文集]
 都是道场[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温州林军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人间好时节[栏目: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