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四节 僧尼的簿籍以及度牒和戒牒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24
第四节 僧尼的簿籍以及度牒和戒牒
 
唐朝建国开始,对于佛教便采取反对隋之外护政策态度。由于太史令傅奕,为谋富国利民,上奏政策二十一条,减省寺塔僧尼,故于唐高祖武德九年(西元六二六年),命令沙汰佛道二教。长安残留佛寺三所、道观两所;地方诸州,残留寺观各一所,以精勤于练行的僧道居之,此外所有寺观一律废止,僧道则命之还俗。此乃继续北魏北周之后,破佛的严厉政策,然至太宗即位,此令即行中止。可是由此沙汰僧道以整肃释道二教的诏令,使得唐初的两教教徒,痛定思痛,采取了自诫自肃的态度,其结果,竟成了幸运的开端,奠下了发展的基础。
 
唐太宗慨叹天下优秀僧道人数的减少,故命以二千人为限度,藉以选度僧道的人才。同时禁止私度僧,用以杜绝伪滥僧的横行。唐太宗贞观九年(西元六三五年)命天下诸州,排除奸恶僧尼,代之以人才出家。此时,唐朝之对僧道,便确立了户籍和公度的宗教政策。唐朝政府之对国民,建立起正确的户籍,基于均田制,建立租庸调与府兵制,安定国库财政和治安的维持,并且企及军备的加强。沿着此一方针,对于佛道二教的行政,也就制定了寺观的定数,以防造寺起塔之风的高扬。根据簿籍之法,登录的公度僧道,给予特别恩典,加以身分的保护,同时加强对于私度伪滥僧的取缔。
 
佛道二教的宗教行政,自隋以至唐初,乃系隶属于政府的鸿胪寺之下的崇玄署。后来几经变迁,至玄宗的开元以下,便属管于鸿胪寺与尚书省的祠部;僧道的户籍,三年一校正,被保管于鸿胪寺与祠部,这是唐朝宗教行政的总管理。有关僧道荣誉之推举等事项的组织机构,便是鸿胪寺,尚书省的祠部,则为发令机构。
 
六朝以来,由于国家政治力的脆弱,故有私度僧的流行和伪滥僧的横行,这是历代为政者们颇感头痛的事。到了唐代,便以法令予以防止。首先由师主推荐出志愿出家的人。中宗之际,建立试经度僧的制度,以试验来考选出家的人才。严格实施僧道的簿籍之后,统计天下的佛寺与僧道的数字,以及每年死亡与还俗者的人数,以判明公度僧道必要数字的多寡。试验及第者,国家许其剃头,公度的出家者,必须随身携带得度的身分证明,那便是由尚书省的祠部颁发的度牒,名为祠部牒。它的作用,宛如颁给官吏的委任状(唐代名为告身)。持有度牒的出家人,可受到终身免除税赋,专念于修道生活,并且保障其身分的恩典。持有度牒的沙弥,尚须于成人之后,从戒坛受具足戒,进入大僧阶层,由戒坛场所发给戒牒。以戒牒和国家的度牒之两种文书,证明公度的出家身分。唐代制定公度的出家者,必须携带这两种文书,以便严密取缔私度的伪滥僧,并且防止两者之混淆,这是唐代确立公度制的原因。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五节 僧尼的管理制度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三节 州立的官寺和内道场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三节 五代的佛教学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一节 元代帝室与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五节 梁..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四节 三论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一章 序说 第二节 佛教史的地域区分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一章 序说 第三节 佛教传播的路线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第二节 雕刻与绘画
 中国佛教史概说 中国佛教史年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A 1023经:本经重点述说临终得脱之六相(六种征兆)。[栏目:界定法师]
 读了戒本之后,弟子发现不能完全做到,想退戒,请问不知可否?[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最重要的是同事和同行[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前行讲记 第一百四十四讲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彼法因缘尽-中士道灭因的方式1-鸽子[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念佛放光 七、念佛一声阴曹现光[栏目:念佛放光]
 三佛身[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26.苦从哪里来?[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性德的四根柱子[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04-046自我教言[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125.问曰:般若波罗蜜在佛身中,若供养一佛,则供养般若波罗蜜,何以言供养十方佛,不如供养般若波罗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