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七节 会昌法难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2
第七节 会昌法难
 
虽然,连带着佛寺的造立与僧尼出家盛行,发达了造像、写经、佛具工艺等的佛教文化,但自唐朝中期开始,也产生了许多弊端。随着佛教的繁荣,国家的佛教行事,华丽起来,徒使国库的负担增加。佛寺领有广大的庄园,免除徭役,僧尼人数增多,又使国库的收入减少,造成财政的贫乏。佛教与国家的利害相背,故有知识分子站在国家财政的立场,看到佛教的繁荣,深感有对教团加以整肃的必要。当时的道士赵归真,导引唐武宗信仰道教,又有宰相李德裕的关系,遂断然地推行了废佛坏法的运动。
 
从唐武宗会昌二年(西元八四二年)起,着手整肃全国的佛教教团,僧尼中有犯罪行为者以及不守戒行者,悉令还俗。当时,禁止咒术和妖术,禁止僧尼保有私人财产,有则没入国库。长安一地,还俗者即达三千四百五十九人。废佛法令的严酷,与年俱增,至会昌四年,命令破却所有小规模的佛堂,招提、兰若等的无额寺院,原住之僧尼,一律还俗。尤其到了会昌五年,规定长安及洛阳,各留四寺及三十僧人,天下各州,仅各留一寺,依其州之大小而分三等,大州留僧二十人,中州十人,小州五人。此外的佛寺,全部毁废,僧尼悉数还俗。由此废佛政策的实行,被毁佛寺四千六百所;招提、兰若等小规模的佛堂草庵,达四万余所;僧尼还俗者,二十六万五百人,没收了寺田庄园数千万顷;佛寺所用奴婢十五万人,也与还俗僧同被编入两税户。金银铜铁的佛像佛具,均被改铸为货币及农具;佛寺的建造物,也悉数改为公共设施的事业场所。
 
日本的慈觉大师圆仁,当时正在帝都长安留学,遭遇到了这一旷古未有的会昌法难之惨状,故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第四卷,载有详细的记录。但在会昌六年,也就是断然推行严酷的毁释运动的第二年(西元八四六年)三月,因武宗之崩,继承帝位的宣宗,又复兴了佛教。不过,晚唐的佛教,已不再是昔日的面貌,隋唐教学佛教的传统以及作为其遗产的经论章疏,散佚了,传承其教学系统的人才也绝迹了,终于和唐朝的命运一样,渐渐地走上了衰微之路。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法的三时思想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六节 僧尼的社会活动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八节 道..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二节 明太祖对佛教的统制..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六节 三阶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七..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十节 文..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一节 清朝对于佛教的统制..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七节 杨仁山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四节 辽代的佛教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部 5.清除潜在的忧虑[栏目:西藏医心术]
 禅林风雨 10.心力无限[栏目:果煜法师]
 选定目标即一门深入[栏目:净慧禅语]
 人间佛教行者的「现身说法」(释昭慧)[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七章 瑜伽大乘──「虚妄唯识论」[栏目:印顺法师]
 第四十八 那拉玛莉品(芦鬘施者)[栏目:譬喻经]
 螳臂挡车[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勇于承担错误与责任[栏目:惠空法师]
 《净治明相》导论[栏目:谈锡永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