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七节 会昌法难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2
第七节 会昌法难
 
虽然,连带着佛寺的造立与僧尼出家盛行,发达了造像、写经、佛具工艺等的佛教文化,但自唐朝中期开始,也产生了许多弊端。随着佛教的繁荣,国家的佛教行事,华丽起来,徒使国库的负担增加。佛寺领有广大的庄园,免除徭役,僧尼人数增多,又使国库的收入减少,造成财政的贫乏。佛教与国家的利害相背,故有知识分子站在国家财政的立场,看到佛教的繁荣,深感有对教团加以整肃的必要。当时的道士赵归真,导引唐武宗信仰道教,又有宰相李德裕的关系,遂断然地推行了废佛坏法的运动。
 
从唐武宗会昌二年(西元八四二年)起,着手整肃全国的佛教教团,僧尼中有犯罪行为者以及不守戒行者,悉令还俗。当时,禁止咒术和妖术,禁止僧尼保有私人财产,有则没入国库。长安一地,还俗者即达三千四百五十九人。废佛法令的严酷,与年俱增,至会昌四年,命令破却所有小规模的佛堂,招提、兰若等的无额寺院,原住之僧尼,一律还俗。尤其到了会昌五年,规定长安及洛阳,各留四寺及三十僧人,天下各州,仅各留一寺,依其州之大小而分三等,大州留僧二十人,中州十人,小州五人。此外的佛寺,全部毁废,僧尼悉数还俗。由此废佛政策的实行,被毁佛寺四千六百所;招提、兰若等小规模的佛堂草庵,达四万余所;僧尼还俗者,二十六万五百人,没收了寺田庄园数千万顷;佛寺所用奴婢十五万人,也与还俗僧同被编入两税户。金银铜铁的佛像佛具,均被改铸为货币及农具;佛寺的建造物,也悉数改为公共设施的事业场所。
 
日本的慈觉大师圆仁,当时正在帝都长安留学,遭遇到了这一旷古未有的会昌法难之惨状,故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第四卷,载有详细的记录。但在会昌六年,也就是断然推行严酷的毁释运动的第二年(西元八四六年)三月,因武宗之崩,继承帝位的宣宗,又复兴了佛教。不过,晚唐的佛教,已不再是昔日的面貌,隋唐教学佛教的传统以及作为其遗产的经论章疏,散佚了,传承其教学系统的人才也绝迹了,终于和唐朝的命运一样,渐渐地走上了衰微之路。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法的三时思想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六节 僧尼的社会活动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八节 密教的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二节 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七节 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一节 华严宗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九节 教团的统制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七节 教团的膨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六节 砧基道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持《药师经》真实感应[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6 难行道 4 小乘罗汉果[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二、十因二因相摄[栏目:韩镜清教授]
 新年的启示——镇江太平庵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眼中的尊贵[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第八届夏令营 净慧大和尚在开营式上的讲话[栏目:净慧法师]
 出家因缘(宗慧)[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整个大千世界生命体的数量是恒定的,还是有变化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悼念圣严法师[栏目:方广锠教授]
 观想念佛(圣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