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五节 禅宗的五派分张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87
第五节 禅宗的五派分张
 
中唐以后,佛教各宗,渐渐趋向活泼,唯有禅宗,一枝独秀。六祖惠能之下,人才济济,各各将其禅要,分化各地。其中以南岳怀让及青原行思最为优秀,故亦唯此法系,传世最久。由于南岳的弟子马祖道一在江西,青原的弟子石头希迁在湖南,扬举其独特的禅风,而为南宗禅带来了开拓性的局面。马祖的弟子,百丈怀海,制定了作为禅院生活规范的《百丈清规》,不是限于大小乘的戒律,而是从全新的立场,确立丛林的规矩,创下了禅院独立的根基,这已如第九章所述。这是把印度传来的戒律和中国社会的礼教,作了调和之后,所出现的形态。
 
在百丈的弟子中,沩山灵佑及其门弟子仰山慧寂(西元八一四─八九○年),成立了沩仰宗;黄檗希运的弟子,临济义玄,开出了临济宗。又有从药山惟俨(西元七五一─八三四年)的系下,出了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西元八四○─九○○年),创始了曹洞宗。更有在青原行思系下,出了云门文偃,开了云门宗。清凉文益(西元八八五─九五八年),则开了法眼宗。
 
以上的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五宗,称为五家;在此五家之内的临济宗,教势最优,到了宋代,又从临济宗下,分出了黄龙及杨岐两派;合称之为五家七宗。同样是从六祖惠能的法系传承下来,却分出了这么多宗派,这是因诸位禅师,各自所禀的个性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禅风。依照天目高峰(西元一二三八─一二九五年)对于诸家禅风的评语,则为临济宗之痛快、沩仰之谨严、云门之高古、曹洞之细密、法眼之详明。又从清凉文益所著的《宗门十规论》中所述看来,正当禅宗的五家,逐渐形成之时,即产生了十弊。德山、临济、沩仰、曹洞、云峰、云门等的弟子们,为了保护自宗及其祖师,相互之间,不究真际,但攻矛盾,从事斗诤。因此而使宗师们忘却了佛祖的宗旨,妄用棒喝及圆相,或用歌颂,诳谑于人。可是,一般愚人,竟然信之,并用口来唱其言句,谓为妙解。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六节 临济宗及沩仰宗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四节 吴越和南唐的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六节 临济宗及沩仰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五节 末法思想..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五节 道教的功过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三节 佛教的渗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六节 真..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八节 法眼宗与临济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一节 传来的年代..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二节 五众与四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栏目:普献法师]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众生意欲不同[栏目:永海法师]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The Recorded Sayings of Chan Master Lin..[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九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辩中边论(世亲菩萨造)[栏目:论]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五百罗汉 285、香金手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寄情于山水[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何为“一心不乱”[栏目:净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