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节 四大师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35
第十节 四大师
 
云栖袾宏(西元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年),浙江仁和人,受华严于辨融,承禅脉于笑岩,平生以「生死大事」,作为终生的警策,归心净土,持戒念佛。明穆宗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年),入杭州之云栖寺,致力于念佛三昧,遂奉为一身之教化。僧侣门人,号称千人,取禅净同归之说,依华严的教理而作说明,努力倡导诸宗融合的新佛教,更以具足信、愿、行之三项为修净业的必须条件。他的著作,以强调整顿当时僧风的《缁门崇行录》为始,尚有《阿弥陀经疏》、《往生集》、《梵网经戒疏发隐》、《竹窗随笔》、《禅关策进》、《自知录》、《水陆仪轨》、《云栖共住规约》等,有关教义、日常生活、仪轨等的各种著述颇多。全部集成一套书,名为《云栖法汇》,计三十二册。《自知录》已如前述,乃是容受功过格的思想,将佛教的三世因果善恶报应的思想,和道教及儒教所说对于日常伦理生活之反省,衔接起来,而成为融通三教的东西。对于当时外来的耶稣教,则持反击的态度,由于神宗的厚意处置,利玛窦在北京建立了教堂,引起了极大的论争,并将之斥为邪教。
 
紫柏真可(西元一五四三─一六○三年),江苏吴江人,就华严宗的辨融,取得心印,故与袾宏有同门之谊。根据《阿弥陀佛赞》及《无量寿佛赞》等,鼓吹念佛之行,发端于宦官专权的矿税事件,而在万历后半期的政治上引起了重大问题,真可因此受了连坐,且被卷入有关册立皇太子的妖书之祸,因而死于狱中。他以佛典的普及为兴隆佛法的首要,所以致力于阅读便利的方册本《大藏经》之出版,他和憨山德清及密藏道开等人,先在五台山,后来移至浙江径山的寂照庵,完成此一刻藏大业,虽在真可死后,尔后所谓的嘉兴藏或万历版,又称为明本的《大藏经》者,便是由他发起而来的法宝。他的著述出版者,总名为《紫柏尊者全集》计三十卷,系由德清校辑而成;另有别集四卷,则由大儒钱谦益的编录所成。
 
憨山德清(西元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年),也是出身于辨融、笑岩、云谷门下,后来,结草庵于庐山,专心念佛。他着有《法华经通义》七卷、《圆觉经直解》二卷、《肇论略注》六卷、《憨山大师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等,乃系从禅宗、华严及念佛融会的立场,而作诸宗之调和的作品;又有《中庸直解》、《老子解》、《庄子内篇注》等,则为以佛教思想,解释儒道典籍,试着提倡三教一致之说的作品。
 
蕅益智旭(西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江苏木渎人,他的出世,大约比前面的三位大师,晚了五十年。他宗于天台,承四明知礼之说,撰述有《教观纲宗》、《大乘止观释要》,此外尚有《阿弥陀经要解》、《楞伽经义疏》、《占察经义疏》、《梵网经合注》、《阅藏知津》等,达四十部。他主张「禅为佛心,教为佛语,律为佛行,具备此三者,始为完全之佛教」,此即主张:禅教律的三学一源,结归念佛一行,执持名号,以致念佛三昧。
 
他是发足于天台,又宗于净土,并提倡禅教律之融会实践的新佛教者,他正是代表明代佛教之归结的人物。他另作有《四书蕅益解》及《周易禅解》等书,乃为涉于儒教的作品,对于耶稣教的态度,也与袾宏相同,致力于积极的排击运动,着有《天学初征》及《天学再征》。他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后的一位大思想家。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一节 三教融合与居士佛教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九节 各宗互融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一节 三教融合与居士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五节 道教的功过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四节 楚王英的奉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二节 竺法护..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十一节 ..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三节 《契丹大藏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一章 序说 第三节 佛教传播的路线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六节 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七节 唐代密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德行的表现[栏目:宣化上人]
 藕与田螺[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持准提咒遇难呈祥[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救度]
 工作和修行的时间冲突很大,自己可否安排出一段时间来专修佛法?[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影尘回忆[栏目:如本法师]
 皈依三宝的意义(圣严法师)[栏目:三皈五戒]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30~39)[栏目:傅味琴居士]
 珍惜「药师琉璃光佛」救我命[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为夜生活辩白[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实践“内强建设,外树形象”的社会意义(心净法师)[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