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与心对话 第八章 禅定 5 心房需要打扫
 
{返回 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8

心房需要打扫

禅,最大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件事情当它产生的时候,不随着它的正负两面去动;当心沉淀时,就会享受到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这就像听交响乐。你对着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演奏交响乐,他们就会有这样的感受:“天啊,天底下会有人把这些噪音放在一起,会把人折磨得半死。”如果是听得懂的人,对他来讲那是无边的享受,而且他的心是在沉淀下来享受这个过程。

坐着感受音乐,这是往外寻找一种沉淀的方法。而内在当中我们要讲的真正的禅,平等放下是指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所有的起心动念只是我们的妄念产生出来的一种因风而产生的浪。

快乐的时候心很静,这时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即使狂风暴雨来了,也可以把它当交响乐来享受,闪电就当它是舞台上的灯光。有时候你在一个偏远的高山上,打开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然后打雷,一会儿下倾盆大雨,如果心很静,在享受大自然播放交响乐,我们就觉得快乐无比。但是,如果我们胆小如鼠,又没有安全感,这下惨了,不要说打雷,下个雨,雨哗一下,人就紧张了,担心这个雨会下多大,会不会有山洪,要么怕打雷,担心停电,产生了种种恐惧的心态。

由此可以知道,世界上正面的、负面的一切,完全靠自己的心去平衡它。

我们现在所谓的打坐,跟佛教里讲的禅最大的差别是:佛教的禅是每件事情从头到尾,专注于任何一种善法,心毫不动摇而入定,不受享受的诱惑,而凡夫俗子都是在寻找一种快乐的感觉,找到感觉后再被享受所诱惑。

我们平等放下后,沉淀得最静的时候,好像不管海面上的浪有多大,海底依然非常沉着、透彻。一个是放下,另一个是它本身没有实体的部分,这种感受是极大的快乐——好像一个饥饿的人,几天没吃东西,找到了食物,他吃饱了,但他没有被欲望支配而继续抻着多吃,饱了以后的那种满足感,那种心的静。又有点像一个登山者,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到达山顶,已经完全没有体力了,但到了山顶上的那种满足感,情绪上非常安静的那种享受,这种状态快乐、舒服、平静。这是必须亲自去感受的,非语言能够表达尽的,这种状态非常舒服。凡夫俗子的禅定都是在享受这种所有情绪沉淀下来的状态。

有时候家里聚着一群人,有点乱哄哄的,等所有人突然离开了,静下来的状态就很像享受禅定的感觉。很多人就停在这种感觉上了,凡人所谓的禅修就喜欢享受这个过程,觉得有感应,每天没事就去打一个坐。在生活当中这样没什么不好,也是一种方法。


{返回 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与心对话 第八章 禅定 6 禅定的最佳环境
下一篇:与心对话 第八章 禅定 4 控制起心动念
 与心对话 第六章 心与愿 3 发挥“心愿的力量”
 与心对话 第七章 心会生病 8 做弯腰的果树
 与心对话 第一章 走在生命河中 3 人生会重复,也会循环
 与心对话 第五章 精进 5 不庄严的大师
 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7 磨难先行
 与心对话 第六章 心与愿 2 从心开始成功
 与心对话 第三章 舍与得 5 人的幸福指数和GDP无关
 与心对话 第七章 心会生病 4 如如不动的坚持
 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9 积极随缘
 与心对话 第八章 禅定 6 禅定的最佳环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二)不即不离 2.性戒与智慧[栏目:善祥法师]
 希望和奢望的差别[栏目:慧语禅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六)[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五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降伏其心 一 修行人必须学会管住自己[栏目:万行法师]
 搭桥喻:阿弥陀佛为我们选择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念佛与止观[栏目:蔡惠明居士]
 对一个学生而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累福报有何必要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寻觅(性海)[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十二、遍撒菩提种[栏目:佛学基本知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