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隆大师传:15、回答法遍安大师的第二次提问
在 1925 年 9 月 19 日,法遍安大师(Phet-pin-aing Sayadaw)在下午六时左右前来访问迦韦大师,与他同来的有:他的两位侍者潘那大师(U Puñña Sayadaw)与楂嘉啦大师(U Jāgara)、一些比丘与一些善信。法遍安大师向迦韦大师说:
(a) 「我从邀请信(可能来自美铁拿镇的耶拉大师)得知迦韦大师会来,因此便在今天下午来了,我本打算在明天午饭前来的。到了我这把年纪,要外出旅游真的很麻烦。」
迦韦大师回答:「真的是啊!大师。」
(b) 「好啦!让潘那大师和楂嘉啦大师与迦韦大师闲聊一会吧!我需要休息片刻。」
潘那大师与楂嘉啦大师回答:「大师!你好好休息一会吧!之后便可与迦韦大师交谈了。」
可是,法遍安大师又不想休息了,随即与迦韦大师进行下述的谈话:
(c) 「迦韦师!我们已经见过一次面,应该不算陌生了,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吗?」
迦韦大师谦虚地回答:「好的!大师,请视我如你的弟子一样告诫吧!」
(d) 「那么,让我们继续上次的谈话吧。当我初次与你在勃固镇(Bago Town)的阿比村(Abyarvillage)见面时,大家都很陌生,而且都是那里的访客,所以未能详谈,现在,我们可以深入些和讨论多些问题了。」
〔下面就是他们当时的对话记录〕
〔问〕 迦韦师,现在接近雨季安居结束(Tha-din-gyut),你在雨季安居期间会忙些什么?
〔答〕 我会忙于教导佛法(1)(Sāsana),大师。
〔问〕 你怎么样教导佛法?佛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理(Pariyatti),另一个是行道或实践
(Paṭipatti),你参与哪个方面的教导?
〔答〕 因为我对三藏经典所知有限,故无法在教理的讲解上作出贡献;我只能帮助未得定力的人得到定力,指导已得定力的人成就他们的目标。
〔问〕 那么你是怀着慈心(Mettā)去做的了。
〔答〕 是的,大师。
〔问〕 慈心(Mettā)是针对人的,那意味你的心仍安住于世间法(2)。你是怎么样安住于出
世间法(3)的?你也会安住于出世间法吧?
〔答〕 是的,我也会的,大师。
〔问〕 为什么你不完全用心审视出世间法呢?为什么你容许自心去思惟世间法呢?
〔答〕 由于这身体负担太重了,我无法完全用心于出世间法,有时候我不得不把心意转向世间法。 (注:指要照顾身体上的需要:如饮食、睡眠、清洁、走动等。)
〔问〕 让我们暂时不去讨论有关审视世间法的事,你是怎么样审视出世间法的?
〔答〕 我审视刚领悟到的东西。
〔问〕 那么,让我们暂时不理经藏的引述,你是依照《摄阿毗达摩义论》(AbhidhammatthaSaṅgaha)所说的:
“Maggaṁ phalañca nibbānaṁ paccavekkhati paṇṭito”, i.e. paccavekkhaṇā
「证果后回想过去了的事情。」那即是省察,是吗?
〔答〕 是的,大师。
〔问〕 那么,用心审视道(Magga)、果(Phala)与涅槃(Nibbāna)等出世间法与用心审视世间法两者,你认为何者较为困难?是前者较为困难吗?
〔答〕 在我来看,大师,两者都不困难。
〔问〕 请告诉我,你是怎么样用心审视道(Magga)的?
〔答〕 假设有位禅修者,他在修习内观禅(Vipassanā)时不断进步,到了某个水平,当他的心到达有分识(Bhavaṅga consciousness)(4)时,(道心)前面的三个心识会消灭烦恼或污染,(紧随道心)后面的心识会觉知涅槃。接着,心、心所与色等的生灭变化被了解为苦,心意在审思苦因时会领悟到贪爱就是苦因。这种领悟是在电光火石之间生起的,可以说,就在我开口解释时已经发生了。
〔法遍安大师打断说:「对!请继续说下去吧!〕」
就在苦因被领悟那一剎那,苦因就被道智(Magga Ñāṇa)所消灭,就在那时,心、心所与色等(就好像被捣乱而功能尽失,)无法正常运作,于是因果链就在瞬间断开了,那就是涅槃。果心(Phala consciousness)亦会紧随其后生起。那就是我亲身体验到的知识,大师。
〔问〕 等一等!当道智生起时,你可清楚地注意到它吗?
〔答〕 不,大师。我是在回顾自心时才清楚地知道它的。
〔问〕 你是在事后回顾自己的经历时才清楚地知道它的,对吗?噢!有一首巴利文诗偈说:
Yathā pi mūle anupaddave daḷhe
Chinno pi rukkho punadeva rūhati
evaṁpi taṇhānusaye anupahate
nibbatthate dukkhamidaṁ punappunaṁ.
- 《法句经》(Dhammapada)第 338 偈
它的意思是:如果一棵树被砍断,但它的根部仍然完好(未受损伤),它是会再生长起来的。同样道理,如果潜藏的渴爱未被道智所根除,生死轮回苦是会继续重复出现的。
如上述的巴利文诗偈所言,道智把贪爱完全消灭了,那很清楚。不过,这么做时,是道(Magga)单独做的么?依世间惯例,战胜敌人的将军大多会有部队之副官帮助他的,同样道理,出世间的道(Magga)是否也有助手或伙伴帮手去破坏贪爱呢?
〔答〕 是的,大师,它有伙伴一起去做那件事的。
〔问〕 那些伙伴是什么?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答〕 假设一位禅修者的内观禅修习已接近顶点,就在那刻,前面的三个心识把烦恼或污染完全消灭了。当所有烦恼或污染被消灭了,他意识到涅槃,那是说他的心识察觉到涅槃,道智会倾向心识所察觉到的涅槃,从而把贪爱完全消灭。
(注:前面的三个心识是指:遍作 Parikamma,近行 Upacara,随顺 Anuloma Cittas)
〔问〕 我很满意你对道智的解释,迦韦师,这些内容实在很深奥和微妙,我们只是依照书本的知识来说,而你却能说出紧接在道智(Magga Ñāṇa)后面的果心(Phalaconsciousness),你在那刻的经验是怎么样的?
〔答〕 它给我的印象不甚清晰,大师。
〔问〕 跟在道心后面的果心被称为(Anantarika Phala)(此果心即紧跟在道心后面出现的下一个心识,中间并无任何间隔),大师!这心识(在每次证道时)只生起两三次,因此是无法被清楚地观察到的;可是,大师!当你回顾道心的生起时,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答〕 假设一位禅修者证得初果或须陀洹道,当他已证得须陀洹道和回顾他的心时,他只知到自己已证得须陀洹道。
〔问〕 当你安住于果心时,你的禅修对象是什么?另外,当你安住于果心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
〔答〕 就在你回想起亲证因果链被切断的那刻,果心即会生起,那时你会充满快乐与安宁,而你也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的。
法遍安大师评说:「安住于果心被称为(Valañjana phala),只有这果心可被清楚地观察到,这很微妙啊,大师!噢!我感到身体有点僵硬了,请让我休息一会。」说完便起身走上寺院的楼上去了。
达弥卡大师(U Dhammika)是比较资深的一位比丘,他不同意敏建镇迦韦大师所说的有关涅槃是道智的伙伴一语,因此,他走上楼去与法遍安大师讨论这一问题。至于潘那大师(U PuññaSayadaw)、楂嘉啦大师(U Jāgara)、其他比丘与善信们则满意迦韦大师给法遍安大师的答案,他们在楼下赞赏迦韦大师。
达弥卡大师(U Dhammika)问,法遍安大师(Phet-pin-aing Sayadaw)答
〔问〕 大师!敏建镇的迦韦大师说当道智消灭集谛(即苦因渴爱)时,涅槃是道智的伙伴,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的看法是:既然在道智那一念间,四圣谛同时生起,四圣谛亦应被视为道智的伙伴,而非只是涅槃。
〔答〕 不,达弥卡!论典有言:「道智会辨识苦谛(Maggo dukkha saccaṁ pajānāti)」道智。也会根除集谛(Samudaya Saccā),道智也会培育道谛(Magga Saccā),道智也会体证灭谛(Nirodha Saccā)的。这些都是道智的功能,它们不是道智的伙伴。
〔问〕 若是如此,大师!在双论(Yamaka)(5)的遍知章节(Pariññāvāra)中所谈到的三种遍知(Pariññās,full understanding):
1. 经充分观察后对身心(苦)的遍知(Ñāta Pariññā),
(注:指对身心(名色)的特性与它们间的因果关系的充分直接理解。)
2. 经充分审查后(对苦因)的遍知(Tīraṇa Pariññā),
(注:指对苦因作出充分的审查与探究后所得之充分理解。)
3. 经充分观察、审查与克服等过程后可完全放下(苦因)的遍知(Pahāna Pariññā)。
(注:Pahāna 可解作克服或放弃。)
都是与道心(Magga consciousness)同时出现的,它们是否也应被接受为道智的伙伴呢?
〔答〕 不!你不能单单因为那三种遍知(Pariññās)是与道心同时出现而说,它们不算是道智的伙伴,伙伴的意思是指那些法是互相依赖的。
〔问〕 如果互相依存可构成伙伴,那么,三十六种心所也可称为道智的伙伴了,因为论典有言:「Cittena niyuttaṁ cetasikaṁ」(意思大约是:心所法皆依心识而生、与心识相应及伴随着心识同时出现)?
〔答〕 不!那三十六种心所也不能被称为道智的伙伴,它们是与道智一起出现的要素,但它们不是道智生起所依赖的因素。
〔问〕 如果是那样的话,大师!可否请你给我详细讲解有关道智伙伴的知识,好让我能完全明白?
〔答〕 好的!道心路过程(Magga thought process)(6)是这样的:在意门转向心(Manodvārāvajjana,Mind-door adverting)(7)生起后,称为行舍智(Saṅkhārupekkhā Ñāṇa)所包含的三个心,即遍作(Parikamma)、近行(Upacāra)与随顺(Anuloma)就会根除烦恼或污染,紧随其后生起的种姓心(Gotrabhū)就会觉知涅槃(perceives Nibbāna),这个种姓心会指向涅槃,好像说:「涅槃就在那里!」紧随着种姓心之后及依赖其生起的道心就会根除潜藏的烦恼或污染。对!迦韦师(U Kavi)的描述很精确,这是非常微妙的一点啊!达弥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