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小止观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20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坐禅时,身心的调节不能只是上了蒲团后才要调身、调心,假若如此,那每次在蒲团上要调伏当下的妄心就已经很辛苦了,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进入定境呢?!所以修止观的人,除了打坐方法外,生活中的调心是很重要的。
 
天台宗的行者,日常生活是以「身论开遮、口论说默、意论止观」这三项,来审视自己的三业,让自己的心时时保持清净。
 
在身业部分,任何行为、动作,都应该清楚知道「该做不该做」、「该去不该去」,所做的事、所去的地方,合乎戒仪吗?合乎我的身份、立场吗?有利人或利己吗?通常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口业部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应该怎么说」,用这些观念提醒自己以减低造口业的机会。尤其要避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念上,接触外境时,要以四正勤来规范,「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来杜绝贪、瞋、痴三毒。
 
换句话说,星云大师的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就是实践「正知而住」的最好方法。此外,有几项生活细节,可以提醒自己保持正念:
一、若往若还:行为的来回去处,都应该清楚动向及目的。
二、若睹若瞻:眼睛接触外境时,对外境好坏的专注与否,也须注意。
三、若屈若伸:不同因缘时空,自己的行为举止应知进退。
四、持僧伽梨及衣钵:假使是出家法师,每次穿着袈裟或持钵具都应正念思惟,不能散心杂话。受过戒的在家居士亦是如此。
五、若食若饮若啖若尝:吃的行为会因吃的动作不同,影响到心念的起伏,所以对吃的方式也应清楚明白。
六、若行若住若卧:平日的行、住、坐、卧,皆应保持正念。
七、若觉寤时:当睡醒时的第一念,也是训练正念的方法之一。
八、若语若默:平常言谈中,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应该知晓。
九、解劳睡时:纵然是因身体疲劳而休息,也要明白休息的动机与目的。
 
平时常常保持正念,才能有正思惟;有了正思惟,才不会被六尘境所迷惑,以至妄念纷飞。要修持止观的人时时正知而住,此乃习禅的基本功夫。{20}
2004.04.28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系住一缘的守境止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修持止观的方法
 天台小止观 对治贪欲的不净观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三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一
 天台小止观 随便宜修止观与对治定中细心修止观
 天台小止观 随念止念的「制心止」
 天台小止观 历缘对境修止观
 天台小止观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
 天台小止观 总说五停心观
 天台小止观 善根发相之验证 一、辨邪伪禅发相 二、真正禅定发相..
 天台小止观 如何对治身心的障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修养可以改变命运[栏目:仁焕法师]
 学佛问答 第七○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自我追寻与智慧引导[栏目:传喜法师]
 43 金箔布施[栏目:大机大用]
 第二册 教化修行责任~1[栏目:佛光菜根谭]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方便语和恶语?[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神鸟和秃枭[栏目:佛本生故事]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What were the Buddha’s last instruction t..[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有人说做善事容易增长我慢,万法皆空,实无众生可救,请问做善事也是在行菩萨道吗?[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断烦恼与证道果[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