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台小止观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53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坐禅时,身心的调节不能只是上了蒲团后才要调身、调心,假若如此,那每次在蒲团上要调伏当下的妄心就已经很辛苦了,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进入定境呢?!所以修止观的人,除了打坐方法外,生活中的调心是很重要的。
 
天台宗的行者,日常生活是以「身论开遮、口论说默、意论止观」这三项,来审视自己的三业,让自己的心时时保持清净。
 
在身业部分,任何行为、动作,都应该清楚知道「该做不该做」、「该去不该去」,所做的事、所去的地方,合乎戒仪吗?合乎我的身份、立场吗?有利人或利己吗?通常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口业部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应该怎么说」,用这些观念提醒自己以减低造口业的机会。尤其要避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念上,接触外境时,要以四正勤来规范,「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来杜绝贪、瞋、痴三毒。
 
换句话说,星云大师的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就是实践「正知而住」的最好方法。此外,有几项生活细节,可以提醒自己保持正念:
一、若往若还:行为的来回去处,都应该清楚动向及目的。
二、若睹若瞻:眼睛接触外境时,对外境好坏的专注与否,也须注意。
三、若屈若伸:不同因缘时空,自己的行为举止应知进退。
四、持僧伽梨及衣钵:假使是出家法师,每次穿着袈裟或持钵具都应正念思惟,不能散心杂话。受过戒的在家居士亦是如此。
五、若食若饮若啖若尝:吃的行为会因吃的动作不同,影响到心念的起伏,所以对吃的方式也应清楚明白。
六、若行若住若卧:平日的行、住、坐、卧,皆应保持正念。
七、若觉寤时:当睡醒时的第一念,也是训练正念的方法之一。
八、若语若默:平常言谈中,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应该知晓。
九、解劳睡时:纵然是因身体疲劳而休息,也要明白休息的动机与目的。
 
平时常常保持正念,才能有正思惟;有了正思惟,才不会被六尘境所迷惑,以至妄念纷飞。要修持止观的人时时正知而住,此乃习禅的基本功夫。{20}
2004.04.28

{返回 永本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小止观 系住一缘的守境止
下一篇:天台小止观 修持止观的方法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三
 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五、念佛善根发相
 天台小止观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
 天台小止观 对治愚痴的因缘观
 天台小止观 了知实相的正观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五
 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发相
 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二
 天台小止观 了知实相的「体真止」
 天台小止观 对治心沈浮病修止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〇〇七年头陀行脚乞食感想(释亲仁 比丘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噶当派发展史概述[栏目:历史源流]
 工作禅 第21节 与自身的约定,总难兑现 2[栏目:工作禅·为什么辛苦付出却不开心]
 享福是没有福的人(圣严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于菩萨学处求学.及学已受菩萨戒之程序?[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解决“僧俗混乱现象”对僧团建设的几点建议[栏目:体恒法师]
 玄奘故里行(妙华法师)[栏目:玄奘研究]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43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大学毕业再留美最好[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