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担!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8

玖    行者本色——完全承担!

修入禅定的过程

修入禅定的过程,是修学人必须要知道的,但这个过程有各种不同的讲法。所谓各种不同的讲法,并不是他们讲的不对,只是切入面不同。这个情况就像吃东西,人家问你「这东西好吃吗?」你大概是很笼统地说「好吃。」因为通常也不会有人继续问你「怎么好吃?」因为没有人问「怎么好吃法」,那就变成什么东西都好吃了,进嘴巴的都好吃。禅修也有这种情况,禅修的「过程如何」没有人会去问。你注意看看,每个人的讲法都不同。告诉各位,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凈」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那为何还提过程做什么?其实吃东西也一样,「这东西好吃吗?」「好吃!」,怎么好吃?是因为煮熟了好吃,还是因为很甜好吃?其实不好吃也是好吃,因为有不好吃,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好吃。一位修行者的觉性在哪里?就在这里!

哪个人不漂亮?每一个人都漂亮啊!你会说:「明明他就那么丑。」那就对了,你怎么知道他丑?因为有漂亮做对比;因为丑,所以让你感觉到漂亮的存在,所以说那个丑也是漂亮。我们的眼睛,只会看到一部份,另一部份你看不到;不是看不到,是你的脑筋用不到。例如黑暗中你问他:「有没有看到?」「没有,什么都没有!一片漆黑。」「那片漆黑」不就是他看到的嘛!你再问他:「有没有听到?」「没有,什么声音都没有」,其实「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你的耳朵、眼睛有作用,只是心死掉了,不会作用啊!同样的,整个修行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契入点、切入面,因为你没有成就,所以无法如实了知。

昨天有人拿了一碗爱玉给师父:「师父!好吃吗?」东西是绝对好吃的,问题是你知道它怎么好吃吗?「爱玉软软的,口感很好……」,或是「它的酸度、甜度刚好……」还是「它的颜色很漂亮,跟糖水配合得恰恰好……」?好吃的定义有好几种啊!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啊!好可爱!」讲「可爱」可能是不漂亮嘛,不然就会直接赞叹:「哇!好漂亮的小孩!」为什么你对小孩的赞叹会转变?因为切入面不同。

同样的,禅修的过程有很多种,我们是讲六妙门,六妙门就是整个过程——数、随、止、观、还、凈的「用心」过程——这部份到正行时我们再来谈。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你「体会的过程」,尤其是「身体」的过程,它跟「用心」的过程不太一样;但是这两者要能交融一起,否则就会有种种的问题产生。所以你在这里学,我们就告诉各位要「依止道场,依止善知识」,那就要全部放下,不要老是在那边神经绷的紧紧的:「我这样修不知道对不对……,喔,我那个地方抽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怎么样……」放心啦!不会把你的神经抽断的,这些你不要太在意。我们跟各位讲过,既然在道场中修行,绝无副作用。你要记得,绝无副作用!不要在那边罣碍。

「四禅」是内道、外道共修的通法;在因者,他可以超欲界的惑网;在果者,生于色界的四禅天,所以说它是出生一切殊胜功德的依托、根本,故称之为「本禅」。我们把「禅」翻译成「功德丛林」就是从这个定义中来的。初禅分为「前行」和「正禅」,我们先来看前行的部份。

初禅之前行

初禅会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这几个过程,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粗住

粗住的基本定义是「行者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泯澄静,怗怗安稳,其心在缘,居不驰散,曰粗住」。大部份的人刚坐下来禅坐,只是摄身而已,这时候可能气血还活动得很厉害,假如心还攀外缘,没办法收回来,都不能叫做「住」;心要收回来,才能开始叫做「住」。所以它这里的定义,行者要能「端身摄心」,当气息调和,刚开始摄心的时候,你会有一股茫然感,经过前面讲的「调身、调息、调心」的训练,这时候会逐渐安稳下来;身、心、息三者都调得差不多了,这个叫做「粗住」。

「粗住」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功夫好或不好,就在于粗住降伏的状况。就一般人来讲,大约是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要由粗入细,但这也已经算是很凡夫了,如果坐了半个钟头,你还像是毛毛虫一样动来动去,这就表示身心不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粗糙。所以你应该要能够静下来,除非是「不自主神经抽动肌肉」的那一种情况,否则就表示你的心还很浮。应该在三到五分钟之内,粗住就要转进「细住」,假如粗住时间拉长,往下根本进不去;所以「粗住」的时间不宜过长,假如一直调不好的话,「粗住」就会占掉你大部份的时间。所以在禅堂静坐的时候,手还在那边动的,或是盘脚的时候,脚拇指还会动的,这个就是要下香板了。

细住

细住的定义是「由粗住胜进,怗怗胜前,曰细住」。这时候比之前更好了,表示你已经有进程;胜进,就是一种进程,进展的那种过程开始了,「细住」只是这样一个过程而已。这个过程不产生,你没有办法进入;进入的第一个就是「欲界定」。

欲界定

欲界定的定义是:「由细住胜进,其后数日乃至数月,豁尔心地进一分开朗,见身如云如影,爽爽清净。犹见身心之相,未有定内之功德,曰欲界定。」照讲,各位禅修课程已经进行一个星期了,这个境界应该很快会出现才对,应该在三、五分钟后就会进入欲界定。再过来,就不是「这一坐」的问题了,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接下来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个月,你会一直停留在这个地方。我们常讲的「舒服禅」就是指欲界定的阶段,很多人喜欢静坐,坐下去很舒服,那就是欲界定。欲界定是第一个会让你感觉到舒服的地方,从这里展开的东西很多,如修气功、催眠术,都在欲界定里头修。光是欲界定,就可以扩充得很大;气功是其中一种训练法,像现在的*轮功、香功,那都是在欲界定里面做训练。也可以训练催眠术,让一个人抱起马靴来,好像吃冰淇淋一样啃下去,整只马靴都吃掉了也不会得胃病,这就是催眠术的训练法。

要让你产生一种错觉,欲界定就可以了,不但可以自我训练,也可以训练他人——在欲界定里可以有所谓的「自我暗示」与「他暗示」。某个法师,我们不讲名字,他就是利用「他暗示」。「来看我师父,你注意看他的眼睛会放光,会跟你讲话……」这就已经暗示给你了。所以你一到那边,就会去看他的眼睛,然后开始想:「他的眼睛在跟我讲什么?」其实他根本没有讲话。不信的话,你带一张他的相片回去,仔细看相片里的眼睛,你也会觉得他在跟你讲话。光是看他的眼睛就好,「嗡嘛呢叭咪吽」就一直出来了。这就是一种暗示的错觉,欲界定就可以做到。

要到达欲界定很快,但它是第一步而已,从粗住转入细住,然后就到欲界定了;不要以为它是终点站,这时候车子才刚起动而已,还没到哩!「见身如云如影,爽爽清净,犹见身心之相」,光凭着这一种感觉,就可以去训练一些莫名其妙的功夫。这里讲的只是主体的那个相而已,你进入到这个地方,内心就会感觉到轻飘飘,「见身如云如影」,很舒服。所以即便外面的天气又湿又热,一入欲界定,就会觉得很清凉、很爽快。入欲界定就这样了,禅定更不用说了。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对禅坐很着迷的原因。但是我们前面讲过,不能有爱欲,即使是法也不能贪爱,一有爱染就不对了,就上了魔的当。

未到定

未到定的定义是:「由欲界定胜进,心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褥等,犹如虚空,曰未到定。此时性障犹存,未入初禅也。」欲界定,再进步、再用功会到「未到定」。这时候「性障」犹存,还没有入初禅;虽然根本的障碍还没有除掉,但是「定内功德」逐渐产生了,从这个地方开始才是真正的修行;到未到定这里,就是你已准备得差不多了,但真正的修行是要进入初禅,到这里才真正开始。通常很多人来到这里,因为已经超越欲界定,就会以为已经成就了,其实经过这一关,才进入初禅;要透过初禅这一关把「性障」除掉的话,就得经过「八触十功德」,要除掉这个「性障」并不容易。

正禅(初禅特相)

在未到定中,身心豁虚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此或经数日,或经数月,乃至或经数年,定心不坏。在「欲界定」的时候,是「见身如云如影」,还有欲界的相;到了「未到定」,则是不见欲界的身首、衣服、床褥,周遭包括自身,逐渐地会有一种没有东西的感觉,就只有「我守住鼻息」,其他好像什么都没有了;连身体的感觉不见了,就只有鼻息。如此,经过数日或数月,或乃至经过数年,定心不坏。进入这种境界以后,通常就不会轻易地跑掉了。

各位透过数息的训练,按照数息的「数、随、止」三个阶段进行,来到这个地方,这种境界就会出现。就这时候身体开始起变化了——在此定中,会觉得自心微微摇动或感微痒,此即发「动、痒、轻、重、冷、暖、涩、滑」等八种征兆,就叫作「八触」;这个是色界的四大极微与欲界的四大极微,在进行转换更替工程时所发之触相——色身已经要转变了,开始要进入初禅了。这时候会有十功德,也就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十功德。「八触」是指身的部份,「十功德」是指心的部份,八触十功德则是身心刚好同时起变化。

所谓八触,并不只有那八种,他有很多种状况,有时会交揉在一起;对于这种情况,不必害怕,那不是「走火入魔」,你还没到那种功夫啦!除非你本来就有「狂病」,再坐下去的话,就会走火入魔,这时通常我们会叫你不要再坐了。还有一种是「别有目的」,「嗯!我坐下去以后要金光闪闪,瑞气千条」,那就难保你不会走火入魔,因为你带有目的。不管什么目的,那都不当。否则,按照我们提供的修法,不会有问题。

一个是色身变,一个是心变,境界相应(在数息观里会谈这些境界相应的事情)一成立时,这个境界还是幻境;虽然能相应,但还是幻境。譬如打坐的时候,我观想一只狗:「嗯!那只狗是地藏王菩萨身旁那一只,以后我要走了,只要一坐,那只狗就会把我带到地藏王菩萨身旁去。」假设你这样子观,境界会相应,你每次打坐,就会有一只狗在。出现一只狗还不要紧,可不要出现一只癞蛤蟆。

有个公案,有一个人每次打坐,就出现一只蛤蟆一直跳过来,而且愈变愈大,他跟师父说:「我很想准备一只刀子,从它肚皮上划下去!」师父说:「不要那样!它来的话,用毛笔在它身上画个叉,做个记号,再看怎么办」他想想,也好。那天他打坐,蛤蟆果然又来了,他立刻用毛笔在蛤蟆身上打个叉,画个圈圈,再点一点。等打坐完去洗澡,发现自己的肚脐旁边怎么被画了个叉,还有个圈圈,又点了一点。原来那只蛤蟆就是他自己!所以我看你还是观「高级」一点,不要看一只狗,否则下辈子,你就变成那只狗了。

禅定的境界中,相一定会出现,因为四禅天是色界天,它有形有相,所以你观形、观相,一定会相应。如果你打坐一直想:「我要到海边去看!我要到海边……」下辈子,你一定生在海边。要是一直观想:「我要住到山上,那里很美,旁边还有个湖。」那下辈子你肯定生在山上的湖边。但是,这还要看个人的功夫,虽然生在湖边、海边,还得要看你福报够不够,可不要变成一只生在湖边的癞痢狗,或变成一只生在山上的熊。所以,境界现前,它所呈现的就是你生命的本质,你一定要肯定这个部份。境界相应会有,那是心里所起的,「心一境性」嘛!心设定在某一个境界里面;设定在一个境界,不能设定二个,两个境界你禅定不会成就。

初禅定的五种功德叫作「初禅五支」,分别是:觉支、观支、喜支、乐支、一心支;觉支、观支,又称「寻伺」,所以五支叫作「寻、伺、喜、乐、一」。「一心支」就是「心一境性」,一境性的意思。这是整个修行的过程。

八触十功德是初禅才有的,所以叫作「初禅特相」——二禅以上就没有了,因为色身已经转变了,已经把「四大」由欲界转成色界了——这时的色身会有很大的变化:细胞、血液、骨胳、DNA通通都变化了,连神经系统、内分泌也都起了变化。所以会有「八触十功德」,身心同时起变化。

大家要注意,身会变化,心也会变化,那就告诉我们「身要寂静,心要觉观」;所以修禅的人不是坐着像石头那样不动,心的「觉观」同时要有,所以在欲界定时是「豁尔心地进一分开朗,见身如云如影」;到了未到定,「心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褥」;进入初禅特相,「身心豁虚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然后开始有「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十功德产生。我们进行觉性训练的时候,大概这十个要同时运作,以后有机会再仔细讲这十个心理作用的状况;第一个是空,第二个是明,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要留意的。后面的二禅、三禅、四禅,都是从初禅当中再进一步用功。进入初禅,大概鼻根、舌根可以不起作用了;一入初禅定,你就可以不吃东西,一坐两个礼拜没问题,不入初禅定就无法坐那么久。

十几年前,基隆某个山里盖了一间庙,里头有个修道人,自称已经练成「金刚不坏身」,所以要闭关一百天,要人家在出关后把他装成金身。结果他进去才一个月,人家就闻到尸臭味了,守门人还坚持要等足一百天才开。那个臭味四处飘溢,附近的人都已经没有办法忍受了,后来警察跟邻里长协同,才强制打开。结果打开一看,尸体已经腐烂了,剩下骨头跟衣服。要坐一百天,最少要初禅定以上,不能自己用想的,你没那功夫啊!想是没有用的,这是从真正功夫来的。色身一转变,经过八触的变化以后,可以不腐烂;可是未经八触的转化,没有办法。你如何了知自己色身不腐烂呢?从心理的十功德变化。那就要心理的十功德变化才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将八触十功德连在一起讲的原因。八触跟十功德一样,每一个又分好几个阶段;里面综合起来,有千千万万种的变化,而每一个人所遭遇到的,也几乎都不一样。

初禅以后要不要再进修二禅、三禅、四禅,那就看你自己了。假如你什么法门也没有,只有这一个,那不妨到二禅天看看,到三禅天走一走,或到四禅天参访一下,都可以!但是起码初禅天一定要成就;四处游走之后再回来,还是回到初禅,因为从初禅开始,你就可以出三界了。其实,当你还想要到二禅、三禅去走走看看,那就表示你还有欲望,初禅定实际上没有成就,所以不要被骗了!

三界九地诸天

九地又称为九有,有情居止之世界,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一、欲界五趣杂居地:欲界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杂居之所,故又称为五趣杂居地。欲界六天,依照欲望的多寡,分别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六天仍有男女、饮食、睡眠诸欲,所以叫作「欲界天」。当中的四天王天、忉利天,依须弥山立,故称「地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悬空而立,所以称为「空居天」。

二、色界:色界十八天有四地,远离俗欲,俱妙色身,故名色界天。

(一)「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清净离欲,名「离生喜乐地」。此天不须分段食,无「鼻、舌」二识作用,唯就「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与意识相应;有「乐受」与三识相应,而且有「觉、观」二支。

(二)「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入定发光,叫作「定生喜乐地」。二禅天以上众生,已经没有「眼、耳、身」三识,仅有意识一项与「喜、舍」二受相应,也没有「觉、观」二支。

(三)「三禅」三天:少凈天、无量凈天、遍凈天;身心最凈,名「离喜妙乐地」。此天仅有意识,有「乐、舍」二受与意识相应。此地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凈妙,故为乐受非喜受。

(四)「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凡夫所居;无想天,外道所居;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三果所居。此天仅有意识与「舍、受」相应。此九天离乐舍念,所以叫作「舍念清净地」;后面五天就是「五不还天」。

三、无色界:无色界四天有四地,无色身,但具心识,故名「无色界天」。

(一)空无边处天:厌色笼,舍色想,缘「无边之虚空」与之相应故。修得无边处定,生空无边处天,称为「空无边处地」。

(二)识无边处天:厌外空而缘内识为心,心与「识无边」相应故。修得识无边处定,生识无边处天,称为「识无边处地」。

(三)无所有处天:厌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修得无所有处定,生无所有处天,称为「无所有处地」。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厌其识,舍无所有,泯然寂绝,清净无为故。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非想非非想处天,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地」。

我们简单把上面这些跟各位介绍一下。欲界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杂居的处所,所以又称为五趣杂居。为什么叫「五趣」呢?因为色界天不算在里面,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五趣,其实也就是六道,六道是多了阿修罗道。告诉各位,要修行,五趣杂居地是很好的修行处,它有各种境界、挫折、逆境考验你。这时候你要建立一个正念——所有的挫折跟逆境,对自己的修行都是有帮助的。假如在这些挫折、逆境当中,你一直怀恨、计较,或是要去辩解、澄清,那你恐怕还不具备修行的条件。所以,面临横逆阻挠就要承担起来,生命才有办法超越。假如你一直要寻找平步青云的修行方式,那你很难修,修行的过程本身就会有很多挫折。

修行固然会有很多挫折,但事实上,不修行也有挫折,只是世间人遇到挫折的感觉跟修行人不一样。世间人遇到挫折可以转移,修行人遇到挫折无处转移。唯有面对。就整个社会来说,世间人事业不顺,可以从家庭的幸福安乐里寻求慰藉;或是家庭不幸福,也可以寄托在某种技术上面,总之可以到处转移。在佛门中不行,事业、家庭、金钱都没有了,压力无处躲藏;修行就是在面对六尘境界所给的压力时完全承担,然后用生命超越他!为何佛陀要立下出家这个制度?就是让你没有退路,在面对任何的挫折、困难时,只能将所有境界全部承担起来,然后去超越,这才是修行的本色;假如你出了家以后,却还在那边锱铢必较,那就不是修行人了,要留意。佛陀的制度非常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有很多逆境可以考验我们,这是我们累积修行的资粮。各位从这里慢慢去体会,所以我们说五趣杂居地是最好的修行处。

六欲天有福,因为还有男女,饮食、睡眠等等欲望,所以叫作「欲界天」。天上的福报比地上大,这些天名是这样解释的,但我们不要光从文字上去看,根据印度人的语言模式,六欲天的意思是表示我们自己内心的境界,欲望愈少的人福报愈大。所以六欲天愈往上,欲望、杂念就愈少,福报就愈大;你要了解它的意义以及语言模式所要表达的。假如你一直有很强烈的欲望要升天、要晋升极乐世界,其实只要有这种强烈的欲望,根本升不了,顶多是升欲界天的最下一层;欲望更强的,那就在地居天。假如欲望强烈的人也能投生净土,那净土也疯狂!也不会叫作「净土」了。所以修行不要想太多,依照修行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其次是色界,有十八天四地。色界虽然远离俗欲,但因为还有色相、形相,所以称之为「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各有一地。初禅天,清净离欲,名「离生喜乐地」;此天就不需要饮食了,无鼻、舌二识的作用,只有对「眼、耳、身、意」四识相应;以「喜受」与意识相应,有「乐受」与眼、耳、身三识相应,而且有觉、观二支。这个觉、观就是一般所谓的寻、伺,「觉」就是能够观察得到,就你的境界能够观察到;「观」是能够透视,你能够透视所在禅定中的那个境界。所以有的翻成「觉、观」,有的翻成「寻、伺」,那都无所谓。觉、观二字是相对的,寻、伺也是一样。「寻」有一点找的味道,就是在观察;「伺」是注视,就是穿透的意思,能够看透、洞彻那个境界。这个是离生喜乐地。

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他会入定发光。这样你就知道,会放光的人是到达什么程度。此天已经没有「眼、耳、身」三识,只有「意识」一项,因此,只有「喜、舍(非苦非乐)」二受与「意识」相应。二禅天没有「觉、观」二支,已经舍初禅的「有觉」、「有观」。

三禅,身心最凈,叫作「离喜妙乐地」。整个三界六道当中,以三界天最殊胜、最舒服,所以很多修行人喜欢进入三禅天,安住在三禅的禅定当中,所以它叫做离喜妙乐。「喜」是比较粗放的,「乐」是比较微细的喜悦,三禅是离喜妙乐了;是「乐受」,不是「喜受」。

四禅名「舍念清净地」,此天只有意识,而且只有「舍受」与之相应。一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些天名就不讲了,前面都列出来了,自己去看。

无色界四天,也有四地,这里已经没有色身,但有心识,所以叫作「无色界天」。天名的部份各位自己看。下面来看「出世禅」。

出世禅

出世禅有「观禅」、「练禅」、「熏禅」、「修禅」四种。每一个里面又有细分。

一、观禅:此即观照之义,观照「不净」等各种境界,使心不贪染。当中又分为「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四种。

(一)九想,又称九相,即不净观的九次第观。

(1)新死想:新死之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状甚可哀。

(2)青瘀想:数日未殓,瘀青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

(3)脓血想: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

(4)绛汁想: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

(5)虫啖想: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吃骨,身如蜂巢。

(6)筋缠想: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

(7)骨散想:筋亦烂坏,首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

(8)白骨想:骨胳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晒,暴露原野。

(9)烧灰想: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归还大地。

(二)八背舍,又名八解脱,即八种背弃、舍除三界烦恼系缚的禅定。

(1)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意思是心中假如有「色」的想念,就会引起「受、取」的贪执,所以应该观外尘的种种不清净,以使贪执无从生起,甚至不生「取舍、受不受」的感触,所以叫作「解脱」。

(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意思是心中虽没有想念色尘的贪执,但为了让贪执的妄念永不生起,或是更加地坚定,而去观想外尘的种种不清净,所以叫作「解脱」。

(3)凈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一心观想光明、清净、奇妙、珍宝的色尘境界,叫作「凈解脱」。观想这种凈色的时候,能够不起贪执的欲望,就可以证明心性已经解脱,所以叫作「身作证」。现在这个观想已经完全圆满,能够安住于定境之中了,所以叫作「具足住」。

(4)空无边处解脱。

(5)识无边处解脱。

(6)无所有处解脱。

(7)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以上(4)(5)(6)(7)的四种解脱,都是无色界的修行人,在修定功的时候,观想苦、空、无常、无我,使心愿意舍舍弃一切境界而得自在,所以叫作「解脱」。

(8)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灭受想定又名「灭尽定」。意思是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自然就领受色、声、香、味、触的五尘;领受五尘,即生种种妄想。假如有灭受想五尘境界的定功,则一切五蕴作用都可以灭尽,所以叫作「灭尽定」。

(三)八胜处,即八种能够引发胜知胜见,以便舍弃贪爱、执取的禅定,因为是能引发胜知胜见的依处,所以叫作「胜处」。

(1)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

(2)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

(3)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

(4)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

(5)青胜处。

(6)黄胜处。

(7)赤胜处。

(8)白胜处。

(四)十一切处,又名十遍处,即观「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等十法,使其一一皆遍于一切处。

以上四种「观禅」,都是一一观其「不净」的境界,使心不贪染,无有受想、执取之意的禅定方法,能以此而发「无漏智」,所以是「出世禅」。这个方法特别着重观照之功。接着来看第二个「练禅」。

二、练禅;九次第定。前面的观禅是观察之意,是「行用未调,出入之间还有杂念;「练禅」则是锻炼的意思,是从浅到深,顺次锻炼初禅到四禅、四空定、灭尽定等,不杂异念,所以称之为「练」。

此禅能够以「有漏」锻炼「无漏」,虽然是缘「有为法」之事禅,而能够离欲过,不俟观谛理,以是而能发起无漏智,所以也是「出世禅」。

三、熏禅;狮子奋迅三昧。「熏」就是熏熟、自在之意。「练禅」中要入九次第定,只能照着顺序入,从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初禅……一直到灭尽定,不能逆次出。「熏禅」则逆顺自在,好像狮子奋迅的勇猛,进退自在;进去以后,随时可以出来。又能够除异念之间杂,好像狮子奋迅勇而拂尘土,所以称为「狮子奋迅三昧」。

四、修禅;超越三昧。「修」的意思是使前面的定更加的精妙。前面的「熏禅」虽然是逆顺自在,可是仍需要次第无间出入,不能超越自在出入;修禅则是修治前定,使得可以超越远近,出入自在,所以叫作「超越三昧」。

第一个「观禅」是基础,到「练禅」就算完成。「练禅」的九次第定是能够一个一个进去,从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三禅定到灭尽定,这叫作练禅。「熏禅」则是进了以后,随时可以出来,但是出来要依「九次第定」一直出来,所以这一种禅修方法入定和出定都需要一段时间。「超越三昧」就不一样了,现在要入四禅定,马上就可以入了,不是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进去;要到「四空定」,直接就到四空定,要出四空定,也可以从四空定直接出来,不必四空定、三空定、二空定……这样出来。按照这种次序来的叫作「狮子奋迅三昧」,他有点像爬楼梯,你必须一阶一阶的爬上去,下来也一样,没有办法用跳的。「修禅」就有点像搭电梯,我要到哪一楼,「咻!」直接就到那一楼了,中间那几楼不用每站停。所以功夫浅深在哪里看?就在这个地方看。「观、炼、熏、修」有功夫浅深的状况;前面三个是一个过程,虽然也有功夫深浅,但那个叫做「成就大小」,这个才真的叫做功夫;看起来好像一样,其实不同。

观、炼、熏、修这四种禅,都是已经能够发「无漏智」;如果不发「无漏智」,则还是有漏禅,那就要观「四谛理」,才可以成为「出世禅」。世间禅与出世间禅的差别就在于「有漏」和「无漏」;有漏要转成无漏,就要观「苦、集、灭、道」四谛。

所以「苦集灭道」你要留意,生活中遇到挫折,譬如说孩子不听话,你很难过,那要怎么办?「师父,要念什么咒可以使他听话?「无常咒啊!」什么叫无常咒?「小孩不听话」不就是无常?同样的,「这孩子好乖」也是无常,乖与不乖都是世间法。你要常常起「无常观」,这一种无常观,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基础。我们修行者,要常常修「无常观」,所以不要在那边认为:「师父都不疼我!」「师父疼你」无常啊,「师父不疼你」也无常啊,疼与不疼皆无常!疼你,是因为你的业;不疼你,则是你的福报,因为不疼的话,你好精进。所以自己要能够独立,要常常起无常观,顺、逆境都一样。下面是「出世间上上禅」。

出世间上上禅

出世间上上禅,即九种大禅也。

一、自性禅:所修之禅观时,心相于外不求,故名「自性」。

二、一切禅:能得自行化他的一切功德,故名「一切禅」。

三、难禅:为深妙难修之禅,故名为「难」。

四、一切门禅:一切禅定皆由此门出,故云「一切门」。

五、善人禅:具大善根之众生所共修的禅法,故名「善人」。

六、一切行禅:大乘的一切行法无不含摄,故名「一切行」。

七、除恼禅:除灭众生之苦恼,故名「除恼」。

八、此世他世乐禅:能使众生悉得二世之乐。

九、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凈报,故名「清净」。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重曰「凈」。

出世间上上禅又叫作九种大禅,一共有九个,这部份各位自己看,我们就不讲了。下一章开始要跟各位介绍「安那般那」行法大要。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拾 安那般那——无边妙用的基础
下一篇: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捌 无尽的超越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贰 世间与法界的结构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柒 把牛找回来!
 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二集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十二 陀罗尼总持法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八 善化天王众——不沉湎于过去,..
 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 七 主林神众——像大树一样..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十二、感受生命存在的本质
 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 四 主河神众 当下即永恒——丰沛..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壹 地藏菩萨的本体论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四 师父!到底什么东西在轮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