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8讲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5

《四十华严》第18讲(2007年4月2日)A

好,我们继续再往下看,经文这是第六页。我的本子换了,第一行“永出有海”的下面。我们先念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依於如來虛空境界。離結使縛。不著依處。其心寂靜。猶如虛空。于諸佛所。永斷疑惑。于佛智海。深信趣入。”

这个经文,我只跟各位谈一个“不著依處。其心寂靜。猶如虛空。”

这个“不着依处”的话,请问这些罗汉们有依无依?

你要知道,这个“不着依处”,大家常常在问“我要怎么样证得空性啊?”只要你不着依处,就证得空性。

什么叫空性啊?空性是有依,然后不着。换句话说啊,它是一个垫脚,垫脚过去的垫脚石。你不能着在那个垫脚石上面,那你就粘住了。可是你没有垫脚石,就不能到彼岸。那你要到彼岸呢,必须透过它。所以《金刚经》上面讲啊“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个法是你所借助的媒介,透过那个媒介你到你的目标,那就对了,那个媒介就要放下去了,这个叫“不着依处”。所以“不着依处”啊,它是有依,但是他能够放下那个依。

现在各位难啊,难在这里,一有依你就粘住了;要不粘住呢,你就不负责了。这个是很麻烦的事,很麻烦的事。

我们很多人,各位在家同修们都有这个困扰。有家,那就完了,你就执着在家。叫你不要执着于家,那你又会好像说师父是叫你对家庭不负责任。你不是这样子。

家庭的责任你要做好,但是呢,你要不执着于家。这一点你难啦!

你有事业,事业是个依处,要把事业做好,然后你要不执着于事业。这个难啦,这个着就是执着。

你能不能不执着,对任何事,世间的几件事啊。

名,要有名,有名好办事,但是不要执着名。

利,要有利,有利,利很好啊,对不对?钱是很好,钱不是不好,有钱好办事。但是你没钱就不能办。那你不能够说我抓住钱不放,你也不可能都没有钱,对不对?所以名利不是不好,是你执着不好。

情,也很好啊,情有什么不好,但是问题是你执着于情啊,你不是爱情,你是占有,那就不好了。你知道吗?爱,不是占有,你就是把人家占有,所以你就很不好了。你去留意看看。

权也是一样,有权力好办事啊,权有什么不好呢?但是你贪权就不好。

这些世间结构上所需要的东西都不是不好的。但是你执着它就是不好。关键就在这里。

那这些结构性的因素是无常的,你要看得通啊,我借用它过去就好了。这个是关键,一个关键处。

所以,不着依处,他有依,处处依,处处皆不着。所以我在讲这个定义你注意听听看。《金刚经》上面讲“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为什么生其心?那个住的地方就是他的依处嘛。他透过那个地方生其心,然后就放下了。他能生其心而不住。不住就是不执着嘛。他这样的定义,这是空宗的思维模式,“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那《华严经》是属于性宗,《华严经》的讲法就不一样,他性宗的讲法叫做“恒顺众生”。

恒顺,为什么恒顺众生呢?恒顺众缘和合而生其心。恒顺啊,所以他一直转,一直转,跟因无所住的意思一样。因无所住是从破的立场来讲,恒顺众缘和合而生是从立的立场来讲,两个立场不同。

从破的立场来讲,我们叫空宗,破你对世间的执着有为法的执着。那么立的立场是从积极面来讲,所以他是“恒顺众缘和合而生其心。” 观念是不同的,一个破一个立。华严在这个地方叫破立双举,同时建立的,一面破一面立。

现在大家走在高速公路上常看到这种情况,前面在挖,后面就在铺了。有没有?前面在挖路,就在破嘛,那个路已经路面坏掉了,他干脆把它清掉挖掉,挖了以后马上就铺下去。一面破一面立,就像这种情况。

以前不是,把路堵起来通通挖掉,挖好了以后再铺路。这是先破后立。

那我们现在基本上,在华严这一块里来讲,是破立同时,同时。

所以讲到这些大阿罗汉啊,他有这种情况,有这样的情况。这个是成就的状况。

我们对空性不了解,以为空是什么?你不讲空啊,大家好像还有点知道,讲空啊,就变成都不知道。

它是这种“依于此而不着于此”,这个叫不着依处,所以不着依处只是讲一面而已。那么阿罗汉这个部分,通常是从破的立场讲,菩萨的层次通常是从立的立场讲,破立之间的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

所以你看《金刚经》的语文,有没有?《金刚经》《心经》里面都是不、不、无、无、非、非啊这种东西很多,这个都是破的。

那么反而像《阿弥陀经》,有没有?像《地藏经》,《法华经》,像《华严经》这里面讲出来好像都是有,不是要破的,而且都是赞美的。这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因此你读经必须弄清楚。你不要看说,佛经里头这些都很矛盾,他不矛盾。它是两种不同的这种模式。

那我们学华严呀,你就要两种不同的模式同时要运作,同时要运作。你会运作,将来很快就会有所成就。而且会有大成就。这个叫大心凡夫啊,大心众生。

这一段主要是讲阿罗汉的情景,那个心境,生命的水平,他在这一个领域。前一段啊,讲菩萨的生命水平,雍容华贵,两面都有。这个地方罗汉就讲单面,破的这一面。

那我们看第三个部分所讲的。

“複與無量諸世主俱。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常勤利樂一切眾生。與諸眾生。為不請友。常勤守護無歸向者。不舍世間。入殊勝智。從諸佛教境界而生。護持如來所有正法。起大誓願。不斷佛種。從行願力。生如來家。專求如來一切智智。”

这个叫做世间主。世间主换句话讲就是,大护法。

大护法第一个条件就是供养,大家要修供养。经本有没有免费的,大家都拿免费的要怎么办呢?你要发心能供养。要当下供养也可以,而后供养也可以,你要有那个心。

但是你不要一直想“等我有钱以后再供养”,那来不及了,来不及。你不能够说等我成佛以后再度众生,那都来不及,成佛就不必了。

是在你现在的情况之下,你怎么样发心,你的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这个供养一定要有。

而供养最主要是在培养自性善根。这个部分以后有讲到大供养的理论的时候我们再跟各位讲,有所谓供养具供养,法供养,真供养,领域都不一样。那现在各位的供养呢,是修行供养呢?还是培养福报供养呢?那不一样了。你只是随缘供养,只养成一种习惯的供养,这种供养修有漏福报。

我是希望各位,能够像这个这种“世主护法”的供养。这种大供养,是在显现、培养、成长你的自性善根。是与这样的情形来讲。

这些大护法的供养,他透过供养的修行,他直接就成佛去。你看起来他好像没修法,好像没修法,盖庙啦,又印经啦,都印给别人诵经,自己都没诵。

我告诉你,假如你用买卖的立场、对应的立场来看,这当然是没什么效果。有人为了报恩,为了怎么样啊,来做这些供养工作,这是修福报、结善缘。

可是你假如是真为修行,他印一千部给别人诵,人家诵了一千部的经,他就诵了一千部。这个是关键处。

我们有一个公案。我举个公案给各位做参考。

当时有五比丘要去闭关,在迦叶佛、尸弃佛以前的时代,七佛以前的时代。这些老比丘要精进。五个人就去了。在山上弄了一个茅棚开始用功了。

用现在的话讲,用功一个礼拜以后,发现不行。没饭吃啊,五个人都在修行阿,衣服也没人洗,没人煮饭啊,怎么办呢?

当中有一个人说:“好吧,既然都出来了,你们吃,你们睡,你们用功,其它我来。”他就负责煮饭、洗衣服、整理家务。

四个人就很用功啊。四个人用功,陆续很快得都证阿罗汉。证了阿罗汉以后,大家都有六通成就。

就告诉这个老弟:“那你都没修,就只我们修成了。你没成啊,要怎么办呢?你许个愿,我们四个人加持你成就。”

他说“这样,那好啊。”既然有四个啊,这个愿就要发得大一点。

他说“愿我生生世世富贵第一。”要富贵第一哦,“然后呢,要生生世世见佛闻法证阿罗汉。怎么样?够贪心的吧。那你要真做到这一点啊。”

那四个阿罗汉当然说“然也。”对不对?既然我说了你可以发一个愿啊,既然你发了,就满你的愿呀。

这一位从此以后生生世世,那就真的像我们中国人讲的“含着金汤匙、金元宝“来出世,生生世世都证阿罗汉。

这一世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他又来了。他出生的时候,家里就跟着生了一只小象。这个象很奇怪,人家拉大便它就拉一砣黄金出来。

波斯匿王的儿子跟他同年,一看有这种玩具“不错!我也要。”就硬把这只象要回家。

波斯匿王过几天也发现“你怎么有这个?”

“这个是谁的,然后我跟他要,他就给我了。”

波斯匿王很明理呀,说“不行,送回去。你是个太子,不能这样无理,跟人家要东西。”就送回去了。

送回去以后,这个长者发现情况不对。这个国王明理,这个太子恐怕不明理。所以,他就离开都城,到远方去住了。这个爸爸也有智慧啊。

他去住。可是这只象很厉害,每天都拉一砣黄金出来,很快又传到京城来了。等到太子接王位的时候啊,他就发现情况不对了,怎么躲也躲不掉。

果然太子又来要这只象,你要给不给?

“给啊”,这个长者就说“给啦,但是你赶快去出家,到释迦牟尼佛那边去,要不然啊,我肯定那只象会再跑回来,那你会没命。”

就这样子,他就跑去出家了。

跑去出家。这只象到王宫以后,不到七天又不见了,因为这只象又跑回去,跑到他出家的地方去。

一只象跑到道场里面来,在印度不是大事,小事啊,问题是它不拉大便拉黄金那,这个就麻烦大了。

大家就问“这个怎么办呢?”佛陀就把他的过去生因缘讲出来,我们才知道这个因缘。

你知道吗?这个就是护法所得的功德。

佛陀就告诉大象说“你赶快走吧,你要留在这个世间,那你的主人要遭殃啊。”它赶快走,它就从地上消失了。

所以富贵第一,永远富贵第一。你没福报的话,不要想歪脑筋去要。那你有福报的话,时间到自然现前。

佛就跟他讲“那你现在要出家学佛,不要再那么富贵了。你就好好闻法悟无声,证阿罗汉去。”是这样子。

所以跟各位讲说,修行,你这个供养,这个舍心,一定要有。

同样一个可以证阿罗汉的人,他可以不证阿罗汉,来护持大家,这个叫做真修行,真供养。

那我们呢?你可能会猜拳,对不对?抽签啦。输的人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护法。不是,你一定要心甘情愿地做护法的工作。

各位你现在要是觉得在修行上面有所障碍,老不能够开悟啊。你最好先修供养,供养人家修行。

有很多人很急啊,老是急着要开悟,急着要明心见性。没用啊,你供养法到底修多少?不是包几个红包你就开悟了,那么容易啊?不是。但是你一定要供养就对了。而且要真的大供养。

这个是你一定要进行的工作,培养自性善根。自性善根就是你生命中的良好因素,要把他培养出来。

为什么人家要供花?为什么要供水果?为什么要点灯?为什么要供水?为什么要作种种供养?因为我们生命中有很多善根,很多生命因素嘛。那你去供养什么,你就从那里激荡,激荡你的生命因素。

尤其有一些老同修特别要留意。你跟某师父很熟,从小穿开裆裤的时候就一人穿一只脚,这样一起长大的。那你跟那个师父你可能都一点都不会供养,因为你太熟了,太熟了。这个就是障碍。你有那样好的因缘跟福德,可是你不会修,不会修。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你供养的时候,跟各位讲,佛事门中福田第一,你能供养福报是你的了。你不要觉得说你很聪明啊,都叫大家供养,大家都供养,你带大家供养,结果你的钱没出到。等到人家发红利的时候,又是你在发红利给大家,你自己没有一份哦。你要记得哦。很多银行里面那些数钞员,有没有,算来算去很多钱哦,都不是他的。

所以人不能够太聪明,不能太聪明。我们昨天跟各位讲,那种数字观的情况一样,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你不要用自己的想法。

这是第一个世主,就是修供养。他的目的还是最后一句,“专求如来一切智智。”

这个“一切智智”是佛智,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智智。一切智是阿罗汉的智慧,道种智是缘觉的智慧,一切种智是菩萨的智慧,一切智智是如来的智慧。

那我们讲的一切智,很多人把它解释为无所不知。我们佛经讲的这些智慧,主要是讲生命的智慧,不是对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电学、力学的了解的那种智慧;不是说对国际贸易、货币银行、股票他都能知道的那个智慧,不是。

对小学上面拥有的能力,那都是属于特异功能。你记得啊!对小学上面,就是力学、物理学、化学啊、社会学的这些你所能够具有所谓向前、能够了知的这种能力,这个都叫特异功能,不是我们讲的智慧。

真的智慧是指对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你做到什么程度,这个才叫做智慧,才叫智慧。

我们跟各位讲圆融道,圆融道中有个“理无碍”那个修法是智慧的标地,“事无碍”那边的修法,那个做法、修法就是世主的做法,世主的修法。

我们跟各位讲说,你选一个事项去做。譬如说到大西北、大西南,到那个偏远地区贫困的地区,为老百姓服务。发这个愿尽形寿去做,就修这个法,世主的法。你就是在服务在奉献,你在布施在供养啊。

那你的心在哪里?在理无碍上面,你把它回向过去。下辈子,我跟各位讲,就跟后面的这个“极乐世界图”上面所画的一样,你是在七宝池上面的不是在七宝池下面的。你要知道这是很殊胜的。

假如这种众生事业你都没有做,没有这种护法的话,那你永远在莲花池里面。里面知道吗?水下面才叫里面,你还没有冒出来呀。要冒出来以后,你才有可能面对阿弥陀佛。这是一个重要关键。

这是世主的修法。

里面文字上的部分含义相当地深,我想刚开始不跟各位讲太深了。以后的经文里都会重复再出现,那个时候我再一步一步跟各位作介绍。

第四段,“時諸菩薩。及大聲聞。世間諸王。並其眷屬。鹹作是念。”

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要进入经文的一个比较具体的结构。

这里讲到,前面讲到菩萨、大阿罗汉,还有世间诸王,以及他们的眷属,就指全体,就像我们这一会一样你都有。我们这里也有,还有眷属,刚才还有小朋友。这个都叫眷属具。

关键就在“咸作是念”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念是你自己心里在想的。你在想什么呢?我们大家在这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但是大家还没修。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是什么呢?各唱各的调。我们一个最大的特色是彼此不相干,你想的跟我想的很难一致,这是凡夫的特色。因为你还没经过修行。

现在各位的心念像什么呢?像那大餐厅里头,大餐厅,有经验吗?有一个印象你应该有,大餐厅里面洗筷子,洗完以后筷子是什么样子的?一摞像山一样交叉在一起,有没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念,大概就跟那筷子一样架在那边。

那么修行是什么?就是把那些筷子理顺了,很整齐地摆在一起呀。

你知道吗?你先把这两个观念弄清楚。因为你还没有理顺,还没修行嘛,所以你的思维模式就跟那个筷子夹杂在一起,架在那个地方一样。修行就是大家调理好,一致的观念,那是生命中完整的现象。它跟那个集中营那个压迫式的训练是不一样的。你自己会调理本来的趋势,本来的趋势,它就会产生那种现象。

所以呢,在这个时候,因为大家都是训练过的,大家都是非常一致的,所以有“咸作是念”这个东西。

这个念,其实是一种请求。所以,我们这一个念的意思就是,请法,请转*轮。你这个字了解以后,你就知道“十大愿王”里头“请转*轮”是怎么请的。

这个念在这里来讲,用我的话来讲,它就叫做疑情。大家都有个疑情,想要知道的,而且是很一致的。所以,请转*轮事实上就是疑情啊。

你要有一个对真理追求的那种概念,那个疑情带着,它逐渐会帮你启发出来。而这个疑情随着境界程度的不同,它疑情有一种叫做境界越高,疑情越清楚,境界越低,疑情越模糊。模糊不要紧,但你有那种,那叫趋势,追求真理的那种想法,你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这里面虽然层次是不同,但是方向是一致,方向是一致的。各位留意到这么一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

大家以为请法,写个条子“师父我跟你请法。”不是啦,真要请法大供养,而且你要有相当的心理准备。现在不是请法,不懂的你就乱问。世间人叫随便问。你进入佛门就叫请法。那不是。

你那个恭敬心、绝对心有没有?虔诚心有没有?对法的那个殊胜感的殊胜心有没有?

你内心有的一些疑惑,一些疑惑,那要当疑情留着不要问,那不是请法。

因为各位,都把请法当作,帮你解决问题的问法,所以你对法就不尊重了。你会觉得“才问你一下子就要红包,也未免太贵了。”对不对?

师父不是要钱,你要搞清楚,是要锻炼你的心性。一般的知识性的东西,你不要问,要带在心里,自己去求证、去体验,你自己的生命就会成长。你假如都不带在心里,就随便问一下。当然听到现在很高兴,过两天忘了又来问一下。就变成这样子。然后你会变成看到师父就问,只要有人讲佛法,你就乱问了。那这一点恭敬心都没有。

那个问题必须留在心里,有很多留在心里,几天以后你就明白了。那个感受到,那个才叫殊胜。

真正要请法的是,我修法到某一个程度有某种境界出来,这个对不对?那这个很重要啊。那你就知道说“我这一步假如弄错的话,那我可能冤枉路要走很久,或者乃至于有伤害。那我请问这个法,希望这个师父能够给我一个很明确的、很正确的指点。”

那我请问你,你恭敬不恭敬?你对这个法感到殊胜不殊胜?那怎么可以轻易地随便一跪,师父我跟你请法。人家走在路上,你一跪就要请法。到底是,我只要说YES or NO,这样就好了吗?否则呢,绝不能这么轻易,绝不能这么轻易。

你要有一个很宽裕的时间,因为接下来可能要讲很久。

你没有那个宽裕的时间,怎么请法呢?随便问一下,不够尊重自己的灵性。要尊重你自己的灵性。请法一定是很慎重的。

你想想看,这个经文讲了那么久,那么长的来到这里,才讲到他要请法。有没有?前面一个一个介绍,三大类的人通通把你介绍出来了。然后呢“咸作是念”有没有?

这里面还有很多重要的理论,大理论在里面,我们往后都慢慢地跟各位谈。

我只是附带给各位一些预告,要听课不要缺席。你一缺席又没听到,又要请法。我这样讲的意思就告诉你,每一堂都要来听,要缺席的就要先请假。不要认为那么多人不差我一个。不差你一个又要问我,问问题就有困难。因为很多我们都会在现场跟各位做解答。

好,那么要问下去之前我要跟各位谈的,这里要谈到的是三种人,一种是菩萨,一种是罗汉,一种是世间主。

好。这里面我们给各位了解一下,《四十华严》都讲三个。三个五十叫五千,这种概念你都没想过。那么三个,三种人,其实这里头所涉及到的范围,为什么他要讲这样的理论啦,就跟我们前面讲的一样,他涉及到他是第三循环,第三循环。

我们华严宗的语言模式跟理论,跟《华严经》的语言模式跟理论是一致的。华严宗是从《华严经》来的,因为《华严经》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华严宗把他做出结论来,他就三循环。

而且这个三个循环里头,就是从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跟周遍含融观上面来形容这三个层次。那么也讲到次第道跟圆融道,这个整体的都在这里面。

就好像我们的生命一样,这种身体一样。各种器官,各种细胞,各种组织,各种系统不同,可是它是一体的,你不能够随便把它割掉。这是一个关键处。

所以你要以有机体的情况来看。生命的思维模式是全方位的,它是跟大脑不一样的,大脑的思维只是单一。所以,单一的话就变成“书”,他是全方位的所以叫做“经”。有这样的一个区别。

我们很少去留意。常常拿读书的心来读经,那你就会弄不懂。你要一直要追问下去,这个经是什么意思啊?那你就会神经。所以,读经跟读书是不同的。读经就是读经,他有读经的方法。读书是读书,他有读书的方法。

那现在各位,你假如家里有小孩的话,你最好训练他这种情况。读书,今年读的跟去年不能一样,假如一样就叫留级,是不是?一年级读不过去就再读一次一年级,你读的书跟去年一样嘛。可是你不能用这种标准回家看妈妈。妈妈去年也诵这部经,今年也诵这部经,那妈妈被阿弥陀佛留级了?不一样,读经的态度是不同的,读经不但今年去年一样,可能四十年都一样,完全一样。这就是读经与读书不同的地方嘛。有没有想过?

孩子们读书,你说好了要一门深入。从一年级读到大学,就读那一本就好了。可以吗?不行,因为他是读书。

那读经就不同,读经,诵《弥陀经》,《弥陀经》就一直诵到底,《金刚经》,《金刚经》就一直诵到底,《普门品》就《普门品》到底嘛。对不对?

所以读书跟读经是不一样的,你要弄清楚啊。这个观念你没弄清楚的话,你回家真的是傻在那里了。

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

好,我们把放一边,往下看。

大家要请法请什么法呢?大家念,是在念什么呢?

好,第一个“如來境界。”大家都在想如来境界是什么?

第二个“如來智行。如來神通。如來力 如來無畏。如來三昧。如來所住。如來最勝。如來身。如來智。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無能通達。無能趣入。無能信解。無能遍知。無能分別。無能思惟。無能觀察。無能揀擇。無能開示。無有能令眾生悟入。”我们先看这两段。

这个,有个念头在,这一个念头。念头有这十个,如来境界、如来智行等等,一直到如来智,这个叫做“所”。我们中国人的分法叫所,所在的所。

那么“一切世间诸天及人,无能通达。”这个能,你看都是“无能”,能就是这个能。一个能,一个所。这个法已经讲出来了。

这个能,无能要变有能,就要文殊的般若智慧。而那个所你看得到吗? 你要能看得到就是存在,这个存在就是普贤菩萨。这两个就是文殊、普贤的相对应。

我们可能会觉得,怎么突然跑出这样的状况?一个是智慧嘛,智慧是感受生命的存在的能力,那个生命存在就是普贤嘛。你要留意到这两个啊。而都到百分之百你就成佛了。

现在关键是,“诸天及人”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不能说你没有能力,你就是零分。不是,各位都有几分。

有几分?五六分,很糟糕。一二十分应该都有了,我看各位脸上写的大概都三四十分有。不会太低,太低的人不会来这里。既然来的都一定有相当的水平,三十分以上应该没问题。(众鼓掌)

我不是跟各位戴高帽子,也不是瞧不起各位。你会说“我,哼,何止?少说也八九十噢。”

我跟各位讲,基本上五十分以上可以称为阿罗汉。你现在是不是阿罗汉?没有,对不对?四十分以上的就是正点的修行人,三十分以上的就是有心想要修行的人。

越靠近三十的越是修修看,听听看。“师父叫我念佛,我回家就把他念念看。”“师父说这部经不错,我就回家诵诵看。”“师父说打坐很好,我就回家坐坐看。”

我不知道这要用什么形容词。我看大部分都是看一看。

师父说念“嗡嘛呢呗美吽”“不错,好,回家就把它念念看。”“人家说拜这个佛不错,我就拿回家拜拜看。”这个大概都是三十分,三十一分、三十二分,绝大部分。

那“人家讲这是什么东西啊?这都是骗人的迷信的。”那大概二十五六分。会很明确拒绝的二十五六分。

假如拿回家,有看没看,什么都不懂的,这种情况大概二十一二分。不置可否的,是二十一二分。

那个一看到就一直叫,一直骂的,那大概十几分。

那把你撕破了,丢掉的了,或者虐待你的,那大概还不到十分。

大概没有零分的,只是比较差而已。反应出来的事相上,那比较不好。

所以各位佛教给你一个信心,你不能够否认自己。

今天已经学佛了,告诉各位没有悲观的权力。

你已经学佛了,你没有抱怨的权力,你不能自哀自叹。你一定肯定自己。程度低一点不要紧,就怕不成长。你只要成长就好了。

记得啊!没有悲观的权力!没有抱怨的权力!

你不要抱怨,这个我们最忌讳的是这一点。

尤其更不能自杀。你不能自杀,你不要说“无聊,都一切是空,干脆哦…” 我已经讲了,你要自杀,我就叫阎罗王罪加一倍。每一次都先把你打六十大板以后,再放进去炸。什么东西要打六十大板再炸?我记得有卖一种锤子,锤肉的有没有?锤锤以后再去炸,那叫汉堡。

绝对不要自杀!你一定要想“我一定有能力可以突破”。不是我的能力,找菩萨,依止三宝。遇到任何挫折与困难,回到三宝,归零,到三宝这边来,哭给三宝听,“他怎么这么虐待我,”对不对?“我做得要死,他为什么给我…你赶快给我处理,要不然我就要自杀。”你讲清楚。

你可以跟佛菩萨耍赖,不要紧。佛菩萨身边有很多护法,有没有看到?很多菩萨,他会派出来,帮你解决困难。但是你就是不能自杀,就是不能自杀。

学佛人你养成一个习惯,跟佛菩萨撒娇,绝对没错。尤其当你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

尤其你的爱人被人家抢走的时候,那你就好好忏悔“我就是哪里做不好,不然他怎么会被妖精吃掉呢?”你也不要想说把妖精打死,不要管他,你要作好嘛,你要自强嘛。那时候他就心回意转。你也不要去用什么“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知道吗?中国传统“奇门遁甲”很厉害呀,就把妖精盖着。“我那个出去就找不到妖精,只好回来。”你就变妖精了。(众笑)

你一定要有一个很健全的人生观。这世间是很美好的,遇到一些挫折,那会更激发你的生命更有质感,这个才是学佛人。我们希望各位在“能”“所”之间,你要培养出来。你感受到生命存在的能力越高越好,因为你的生命品质一定越高,感受的能力就高嘛。你要留意到。

那么这个是传统的经文,各有十个。

我们假如每一个、每一个跟各位解释当然可以,这个问题就很长了。每一个词汇,这个都是词汇……但是我告诉各位,佛法很奇怪,经文因为这是讲生命的,它词典都不定义。所以这些词汇,如来境界是什么?它也没定义,如来智行也没定义,然后又有如来智行,又有如来智,都不跟你定义。

那各位呢,你假如用大脑的话你就一直问,“什么叫如来智行?”“什么叫如来智?” 如来智跟如来智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差别。有没有?你都没有这个问题。我都有过这个问题,因为我跟你一样都是用大脑的,但你不像我这么追求。

我为了追问这些东西啊,连那个师父都在那边“他来了,你告诉他我不在。”(众笑)

当时我记在本子里头不知道几千个问题啊,那每个师父都很慈悲,你来要问问题他很高兴呀,他不知道你几千个问题呀,烦得他也不能吃也不能睡。你烦几次呀他看到你就怕了,你知道吗?你还没有我这种本事啦。

但是事后证明这个是错的,错的。(众笑)

因为你去问那么多根本就没用呀,不是你问通了,你就开悟了。知道吗?

我相信有很多同修都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受过这样大脑训练来的嘛。别的不懂,找茬是最会的。对不对?当然不是要找茬。但我不懂,我有问的权利。谁叫你是师父嘛。对不对?我叫你老师叫你父亲,你能不答吗?

可是你要知道啊,你问个一两次以后,那个师父的两条腿像下山一样会抖的。一听到你的车声就跟他讲“我不在。”

是呀,会有,没有用。因为用大脑问来的知识,你还是进不了那个境界啊。

就像各位讲的一样“我也知道不要生气,生气对身体不好。”可你都不知道气起来好爽啊。对不对?

尤其骂人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啊,一吐为快。“我也知道不要生气呀。可气起来你都不知道,有多好啊。”知道没用,要做到不生气,这个才是功夫嘛。

所以佛法是叫你做到才算,知道不算。记得这个原则。做到才算,知道不算。

脑筋就是只负责知道,不负责做到。对不对?脑筋只负责知道,不负责做到啊。

所以这个观念我们先改过来。这两个我基本上就这样跟各位讲了,不一个一个跟各位说。

下面就谈到,“唯除諸佛加被之力。”这又是第三个问题,都是十个十个。“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願力。”这是一段。 “及自宿世善根之力。親近善友力。深淨信解力。廣大志樂力。趣向菩提清淨心力。求一切智廣大行願力。”

这里头分两个。

一个就是佛,佛是觉悟。你佛不要一直看成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就觉悟的力量。你要有觉醒,人生的觉醒,那个觉悟的能力。

各位,在座各位当中就有这两种人。

一种是自发性地会去追求,这个就是有觉悟力。

有一种呢,他是不知道,但是他有随顺力。人家说来听经“好啊。”他准备了一大堆,铁锤钉子都来了。要问他干什么,“不是要听经嘛?”“听经,你带?”“噢,听经不是带这个去哦。”因为你叫他就来,他的习惯,厨房菜刀了,通通带好了。他以为要来做他的事嘛。那只是随顺,那没有觉悟力啊。

我不是说你,你不要对号入座哦。

我们知道众生有这两类人。这两类都可教,都可教。

能够主动发起觉醒心的人,就是昨天那个,除盖障那个南门进来的修行人。那种常常带错了,铲子扫把通通带来的,那就从北门福慧门这边进来的人。它是两种不同的性相,所以指导的方法是不同的。

佛陀,把我们人性看得很清楚,把你分类得很清楚。都有你的位子坐就对了。

那么这两类,一个佛的,也就是觉悟的本能,它会令你进入到前面那个里面去,那个能所的境界里面去。这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自己,宿世善根之力,或者亲近善友力。那你过去,宿世就是过去呀,过去你有没有修行的善根呢?有没有?我看大概都不知道,对不对?我们假设有了,有也没用,你用不出来就没用嘛。

那要怎么样啊?那第二条就重要了,亲近善友力。

亲近善友啊,我要告诉各位,绝对不要盲目迷信。尤其有谁告诉你他有什么特异功能,你特别要保持冷静。他能够怎么样,能够看到什么,看到那个,那个叫看到鬼啊。喜欢他看到鬼,有什么好玩啊?你不要去相信那一些。他会怎样,他又怎样。

那种叫特异功能的,你可以当作魔术师一样,好玩嘛。但是你不能当作善友,善知识。你由他来指导你,你只有受害的份。

你要知道,所有的魔术师,各位要知道,今天来讲还没有魔术学校。魔术师很难去教另外一个成为魔术师。你要留意哦。

特异功能很难教人家具有特异功能

。严新大家认识吧,有特异功能吧,是真的吧?严新有没有教徒弟啊?教很多,哪一个象严新那样啊?教不出来。有一点点是有,学个十分之一就不得了了。知道吗?特异功能很难。

不要说特异功能,中医师就好。中医师,我相信现在在座很多中医师。不要教什么,教把脉就好了,三指禅。你去问问中医师他教几个大德出来?他自己都,不要说一头雾水啊。他也只几个特点把握得住,就不错了。那么要教给他的徒弟,难啊。

只要跟身体碰在一起的都难了。你还讲什么生命中那些抽象的东西?

所以我们一定要留意到这一点。你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指导你人生迷茫,可以解决,你能够有智慧,“能”“所”能够掌握得住。这个叫做善知识,善友。而不是要你拥有特异功能。这一点一定要去弄清楚。

佛法要指导的也是这个部分,他是要从“大学”这个层面,来解决你人生的问题,生命的这种疑惑,然后改造你的生命,从凡夫变成圣人的这样一个过程。

他是要指导我们这里,那我们在这个过程里会不会碰到瓶颈,还是走入岔路,他要纠正我们。这是善知识的功能。

好吧,我们希望各位能够从这里来。因为有善知识的指导,后面的你就能够展开了,就能够展开了。

这个部分,我先跟各位谈到这里,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跟各位再说明。

 

 

《四十华严》第18讲(2007年4月2日)B

好,我们就开始了。

这个刚才提到三部分。一个是“能”“所”,佛法中叫我们自己锻炼的一个办法。这个方法很简洁很方便,大家不要把他想得太复杂。

但是要怎么样获得呢?这样的目标也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觉悟力,你自己觉悟的能力;一个是自己的善根力,那你就是以亲近善知识为核心,这是这个法门中的一个重点。你想要成就,就是要有善知识就对了。

亲近、承事、供养诸善知识,一切善知识都要。可是你要有一个根本善知识,那个指导重要。因为你一生的因果由他来负责。

那么各位在亲近善知识的时候,一定是要完全付托你不要怀疑,也不要保留。你说“我已经交给他99.9%,还有0.1%我自己保留。”那100%的因果自己负责。你100%都交给他,那因果他替你承担。

各位要知道,法身慧命的事是完全的信心。你要没有这个信心,你无法去进行。而且不能夹杂其它的意识形态、得失、利弊,就利害关系都不能有。

很多人想找有名的作师父。告诉你,你找那有名的师父是累了你自己。因为他很有名,他没什么时间陪你呀,那有用吗?

你找那个静静的,很认真修行的。你每天去找他,他都在那里,那个你有问题请教才有用,请教得到啊。你要找那个,像我这样满天飞的,那你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你最好是找那个很认真修行,你找得到他的,他也有时间可以带你共修啦,帮你解惑,那个才叫善知识嘛。

你找那个很有名的,很有名是他的事,跟你没关。对不对?

所以自己要留意到,善知识不是找明星,也不是找偶像。你不要弄错了。师父跟你负责法身慧命的人,不是找刘德华了找什么了,不是,你不要找到偶像去了,找偶像没有用。这个是要认识清楚。

好,再看第四个部分。

这个每一个每一个细节,以后我们都有机会谈到。现在一开始不跟各位讲啊。

提了这三个部分以后,他提到“唯願世尊。以方便力。隨順我等。及諸眾生。種種心量。”

跟各位解释这一句。“唯愿世尊。”世尊是指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所有的这些菩萨大声闻等,他们为什么向世尊化佛,就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来求法呢?这个时候是以佛为中心。

那么所请求的有妙用,所以他“以方便力。随顺我等。”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佛,他就开始转变成报身佛起作用。那么报身佛要用,他必须有法身佛的本体。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请各位再回过来看看后面这幅极乐世界图。坐中间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面有很多飞天的佛有没有?那我们通常来看,在佛陀祥光中,佛光里面的这些佛,通常叫做化身佛,叫百千万亿化身阿弥陀佛,在释迦牟尼佛叫百千万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但是他这个地方因为是阿弥陀佛的,所以那是阿弥陀佛的百千万亿化身。

那么化身要做什么?他要起作用。所以,所有的化身佛就转变成报身佛,因为他要起作用,要利益众生。以种种方便力。随顺众生,心量等等,要给众生获得利益嘛。这个就是起报身的作用。

这两者相结合,就叫做法身佛。看不到的,本体是无相的。各位要留意到这一点啊。

所以我们讲“法报化”三身。法身佛你根本看不到,那必须显相为化身佛,妙用为报身佛。

所以这么一句话很简单就过去了,你看不出来。文字就这么讲过去了,你就在那边吵,吵“这个世尊是释迦牟尼佛呢?还是毗卢遮那佛呢?”就变这样了。不能用这样讲的。

他是以化身佛为核心,本体还是法身佛,但是它基本上以方便力来讲,就是**出来了。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思维模式?佛身的一个思维模式。

你假如不懂得佛身里头的思维模式,是法报化三身的交互运用,那这经文你看不懂了。你把他规范为释迦牟尼佛也不对,规范为毗卢遮那佛也不对,因为他不讲毗卢遮那佛还是释迦牟尼佛。

所以这本经里头,你从头看到尾几乎看不到释迦牟尼佛,也看不到毗卢遮那佛为主持。知道吗?他没有。他不是以毗卢遮那佛为主持或者受持,不是这样讲。

像这里,“唯愿世尊。”那世尊就受持啊,对不对?他不以释迦牟尼佛或者毗卢遮那佛,他是综合体。

所以就看过去了。各位,这个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这个没搞清楚,那你经典永远看不懂。你大脑会在那边分辨。这个还是那个?一定二选一,“对,他以上皆是。”你留意到,一定要看清楚。

好,那么这个地方,提到个问题叫做“以方便力。随顺我等。”

这个是佛陀,他有一种“他受用法乐智”的妙用。

我们一般讲的六度,六度波罗蜜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般若,般若是叫智慧,智慧波罗蜜。一般叫波罗蜜乘,就菩萨道的行法,要修这个六度、万行。万行,没有跟你讲详细,你可能搞不清楚。

在**他讲十度,不是房山那个“十渡”。这十波罗蜜,也就是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等等(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密、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

在讲六度的时候,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后得智。根本智加后得智,两个都有。但是讲十度的时候,般若波罗蜜是属于根本智。智波罗蜜才叫做后得智。

从根本智到后得智的时候,有个方便波罗蜜,属于他受用法乐智。

愿波罗蜜也属于他受用法乐智。

力波罗蜜也属于他受用法乐智。

那么把这个综合起来啊,来一个扩大的他受用法乐智,才成为后得智。

所以,后得智的范围很广。根本智叫狭义的定义。

那一般,诸位菩萨们所追求的空性、见性的智慧呢是属于根本智的智慧。所以你把它认为说“证得空性就是完全解脱”,那就有问题。

证得空性是解脱。但是你证得空性,可能只是阿罗汉而已哦,还不是完全解脱。究竟圆满的解脱是,空性起妙用,妙用要能自在。那,麻烦了。我们不会起妙用,会头破血流,鼻青脸肿,因为你不见得会处理得很圆顺。处理得很圆顺就要这样子“以方便力,随顺我等”,随顺众生。

这种方便呢,不随便。方便不是随便,慈悲不是下流。你要弄清楚哦。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说,你用方便令众生能够觉醒。为令众生的觉醒,那么你可以用种种善巧方便。但不是随便,他有原则,就是可以令众生觉醒为目标。那你不能令众生觉醒啊,那不算。

所以很多人讲“方便”,可能就是贪图享乐。因为他没有章法,必须要有一定章法。那么这个怎么运作啊?这个有了般若波罗蜜才能讲。各位有没有般若波罗蜜呢?没有的话就不能讲。讲了就变随便。关键在这里哦。

那愿,也是一样。愿的智慧就比方便的智慧更高一级。

发愿不是选择你喜欢的。现在我们佛弟子在发愿的时候,都是选择你喜欢的。那就不对了。所以他会产生矛盾,好恶来做选择,这是不对的。所以呢,即想往生极乐世界,又想带着牛排去,这个恐怕有问题。不是不能吃牛排,你把牛排吃完再去嘛。那这个情境要分清楚。

所以,愿力不能够根据你的好恶来决定。这句话这样讲,你也会糊涂啊,因为你在突显你生命因素时,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好恶。对不对?

那就要注意无明的作用。有无明作用叫做好恶,除掉无明作用那才叫生命因素的凸现。它的根本就是有般若空性,没有般若空性你就无明嘛,你必须要有般若空性。这一点我们再一次提醒各位。

力波罗蜜,它是一种力量。就是愿波罗蜜已经能够付诸实施了,而且它的影响力一直发生,这个叫做力波罗蜜。

那总结起来,再一个才叫做智波罗蜜。这是圆满的智慧,也就是一切智智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先把他弄清楚。

所以,“以方便力。随顺众生”这个是,当然佛陀可以圆满啦,那各位可不可以呢?各位也可以,你要很谨慎的在善知识的指导之下,你可以做得到,绝对可以做到。

好下面我们解释这十个词。他讲到,“種種心量。種種信解。種種智慧。種種言辭。種種名字。種種證得。種種地位。種種根清淨。種種意方便。種種心境界。種種依止。如來功德。”这有十个。

“随能听受。诸所说法。”就是希望世尊以方便力,随顺我们来开示。而我们众生就是这样,千奇百怪,无奇不有,那你就要通通抹平,通通…要不然,你就不能叫世尊。

世尊是世间最尊贵的,那谒子会不会背?“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还有一句,“一切无有如佛者。”这四句话,我老是会掉一句啊。

这个就是讲世尊,“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世间最殊胜的,所以叫世尊。

跟各位讲,你世间有什么福报啊,都不如学佛的福报大。你注意看看,世间什么福报不如学佛的福报大,世间所有的福报不如你以清净心皈依三宝的福报大。所以这是很重要啊!你要皈依三宝“我就不小心被人家叫来皈依”,那是不小心得到,跟你中了奖中了彩卷一样,那没有意义。这个福报是真的很重要。

那么众生有这么多,希望佛以种种方便来告诉我们,让我们听受。

听,要受持啊。所以他讲听“诸所说法”听种种法,然后也希望能够受持种种法。

那希望各位听了以后要受持,这么多法最少你选一个嘛。一个为主其它为辅,为辅的占25%,为主的占50%。对不对?那你来听才有用。

我们给各位是很多,每节课都有,你不要听完回去负债。回去要兑现,那才是受持啊。

好,下面又讲另外十个。到这里就四十个了。

“顯示如來往昔趣求一切智道。”告诉我们佛过去怎么求道的,怎么修学的。

“往昔所起菩薩大願。”往昔佛是怎么发大愿的。

我们也有发。上一次跟各位讲,发心跟发愿不一样。发心是有前提性的。我们不怕多讲,多讲几遍。

你必须肯定。第一个你身心健康,在现实生活里真正地活下去,然后一段时间里你觉得“这样对吗?我感觉好像哪里不对?说不上来。”这个叫做出离心,你就产生了。

那么再过一段时间呢,你会产生“真正的人生是什么?”你会要想要追求真实的人生,因此你在开始摸索。这是发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不是你要发就发,你没有真实的人生经验你发不起来,你还发不起来。

当年,因为我读大学,从乡下到台北读书。我们这乡村的牧童跟不上大都会,我就决定要当都会青年,开始混入红尘里头,不再骑在水牛背上。那我一直混到当兵。因为台湾的男孩子都要当兵,**讨不到老婆。

所以我们认真的,那六年当中,赚很多钱了。不要说了,很多。反正赚了很多也都花光了,那大概什么通通混过了。所以又会觉得,这样好像不对,人生干嘛?我去到哪里都好几部奔驰这样,可我只能坐一个位子。那你不管到哪里,人家车子都来相迎相送,就觉得这好像哪里不对?

当时当然是找不到,就是知道不对,但不知道怎么个不对。周遭的人,因为你有钱嘛,花你的钱,都说“你不错啊。”对不对?

可是我就觉得这好像不太对,可是说不出来。因此我就决定要换,不再作生意,不再作贸易,不再赚钱。那就想,这里一根拐丈,上面一个头弯着调个葫芦,这样叫做悬壶济世,所以开始学中医。

一学中医就易经也来了,**也来了,算命也来了,什么金面、玉掌,什么风水,武术,知道吗?中国文化中的武术、三*、阴阳啊,通通学了。不对啊,像道士这样子留个胡子,戴个帽子,这样也不错。或者像孔子这样背一把剑,绑起身子来,走路这样子。我书读的也不少,胡子也可以。

那三百六十行大概都摸了,就没想到会出家。

摸索,正在摸索的时候,一个因缘,一个同学要出家。他妈妈生了八个女儿,就他一个小男生。你看,生了二十年才生出这么一个宝贝,你要去出家?啊!这个你天地良心说得过去吗?我就杀到南天门去,从极乐世界拖回娑婆世界来了。

他跟我讲了一句话,“你又不懂佛法,就只会吵架。”

我想,反正我已经达到目的,把你抓回来。不过他讲说你不懂佛法,这到是事实。

我就问他“你学多久?”

他说“五年。“

我想,哼读书五年啦,我一定赢过你。“我读五年,你读十年,那我们再辩论。”

就这样子从岔路。

我用功了五年以后,发现不对。我们对佛法都误会了,发现他也误会了。这辩论不用辩,我一定赢你。因为我知道,从社会成长的,我们对佛教的误解有多深,你真的深入以后你会才知道。

这个时候,我定位了,一定要讲经,把佛陀的真理讲出来。(众鼓掌)这就是摸索。

你在现实的生活里,你知道哪里不对,虽然说不上来,过一段时间你会去追求真实的生命。那个时候这个就叫发菩提心啊。

后来问我,很多记者也这样问“你会不会还俗啊?”

我说:“你才还俗呢。我事情都做不好,还还俗?对不对?做完事,我把佛陀的真理通通都讲完了,全世界的人都信佛以后,那我可能会考虑还俗。”

可是现在那么多事情没做,怎么可以说能考虑那里呢?根本没有时间往回看嘛。对不对?这个就是发菩提心。你一定要经过真实的这个部分。

假如你是因为失恋了,“爱人不爱我,我干脆出家去好了。”这个不算,这个叫遁入空门。知道吗?拿着盾牌、骑着马,逃入空门。不是牛顿的顿,那差很多,同样是顿,此遁非彼顿。

所以你要顿入空门啦,正式的,有一个很完整的规划。不是拿着盾牌就逃进来了,不算。

这个发菩提心是这样的。发菩提心一定有人生的历练,你要追求真实的生命,所以你不可能退心的,不可能退心。

发愿不一样。发愿可以自己做。所以我们讲,你要行哪一条路?我尽行寿做下去,这个就是发愿。这个不是发菩提心。

很多在家的朋友啊,你要发愿做家庭主妇,就好好做家庭主妇,不要抱怨。你要抱怨,又要做家庭主妇,你会苦恼一辈子。你会说“我在学校是怎么样、怎么样有才华,现在只负责煮饭洗衣服。”那你一定苦恼,对不对?不要抱怨。要结婚了,你还抱怨什么?

你既然想要做什么,人生的定位做好,完全投入,尽行寿把它完成,就教化这一方的众生。记得这种情况。

这个是我们所告诉各位的,你要发的大愿是什么?一定,愿跟菩提心,发愿跟发菩提心其实是一样的。

但是呢,假如真讲发菩提心的这个部分,你还得有人生的历练,是要追求真实的生命、真实的生命境界,那个才叫发菩提心。

我是从现代的语言来跟你做定义跟解释了。

那你要终生、尽行寿受持的叫愿,发大愿。那你不一定发菩提心,两个不一定重叠。

当然两个并着下去做,当然也是发菩提心了,发愿还是一样。

不过,我们基本上是认为,这两面三刀个有点区别。

所以过去佛是怎么发愿的,你要怎么发愿。自己好好摸索。

“往昔所淨諸波羅蜜。”

站在佛的立场来讲,波罗蜜是很多,波罗蜜是不只十波罗蜜而已,有无量波罗蜜。

“往昔所證諸菩薩地。”

那菩萨地,我们通常来以法身大士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位阶来讲。而每一位阶的菩萨地有很多菩萨果位,菩萨种类很多。而我们在讲理无碍的菩萨地,是四十一个位次。事相所修的菩萨地呢?那有无量个,这个有区别的。

“往昔圓滿諸菩薩行。往昔所乘智莊嚴道。往昔所行諸清淨道。往昔出離殊勝法海。往昔所起遊戲神通大莊嚴海。往昔所集無量本事相應行海。”

这个十个,就我们要常随佛学所要学的。

现在我们常随佛学,那你所学的是什么?嗯?过午不食,卧不倒单,坐着睡觉,做人天戒,人天福报。你不知道,天人不会躺着睡。放心,只有我们才躺着睡。

有些人躺着睡啊,跟猪八戒一样,跟动物睡相很像哦。所以人家在睡觉不能照相,吃东西的时候不能照相。那是最丑陋的两面。要睡觉跟吃饭的时候照相,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你不要说我只是自己看而已,哪天挂到网站上去,那就不好看了。所以人家吃饭人家睡觉,绝对不要照相,这是一个礼貌的问题,一个礼貌。

那,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人类在发愿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

这个发愿,我们怎么发愿?怎么行啊?我们怎么学?那十个是最标准的,你直接就学这个部分。就按照这个来,佛往昔怎么样,你就怎么样。

那这十点,你到底哪一点相应啊?那只有你知道。有的偏向理的,有的偏向事的。理事之间你可以有所偏。应该不是50、50,那60、40就是偏了。你假如到30、70以上,就可能距离太大,拉的距离太大。那60、40比较稳当。30、70还可以啊,那你20、80基本上就不好了。

所以我们跟你讲,25以上的意思也是这样子。不要差太多,不要差太多。有所偏,不要紧,要一半一半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自己一定依着佛所行法,佛以往怎么做,我们现在怎么做。佛以往怎么做,这经典讲得很清楚。往后我们会详细地告诉大家。

再往下我们再看。到这里是五十个了。

“及遍顯示如來現前成正覺門神通智海。如來自在轉法輪海。如來神通淨佛剎海。如來調伏一切眾生巧方便海。如來開示一切智城。如來顯示諸眾生道。如來善入一切眾生生死之處。如來普為一切眾生最上福田。如來普為一切眾生說施功德。如來所記一切眾生種種心行。如來普為一切眾生演說教誡。如來能以三昧神通。現眾影像。如是等法。唯垂大悲。普為開演。”

一共六十个,这叫做六位行,华严的六位行法。这个有它的层次,这六位行法理论架构等等。

还有六二行法。这个六十当中,刚才第三个,分两个,有没有?分两个加上去就六十二。这个叫分六十二位,修行有六十二个位次,那很多了。

那我们现在在哪个位次啊?嗯?我们叫做“曝光踏斗”位次,俗话讲的“乱七八糟”。因为你掌握不到。每一个都要修,每一个都修不好。你要一个地方修好。

所以最好,圆融道最好的地方就是一直下去修。事无碍一定选一个。假设那个事无碍的法,譬如它是高于你现在所能行的法。那么你这个去修,障碍会很多。但不要紧,一直克服障碍啊。到你命终的时候,你果位很高了。因为,它高你很多。

可是这件事情做,比你的果位低,那你做起来就像做导弹一样,噗,就过去了。那我可以告诉你,也祝福你,你很快就会往生。因为你很快就把他做完了。

因为这种理事无碍的愿力啊,要是这辈子做不完的,你一定是超生很多。你这辈子很快就做完了,做完了你就没事了,一定保证往生了,一定会去了。

所以这种情况啊,只要比你的那个事无碍的事来得高的话,一些菩萨们通常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才发心。

那你会发现说,这些老菩萨还发这么大愿?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去完成,他前辈子就已经做的。因为他的因缘比较晚到,所以他很快就把他完成。然后呢,他重新再来过,**的**,就从净土去成佛了。

所以你发的愿大小不要紧。你现在要发的愿,基本上,所谓发愿的事,你记得一个原则,是你这辈子做不完的事。

你一直像世间人讲“我既然来就要这辈子能够做到。”那是世间法。发愿本来就是你做不到。你做不到而去把它做到,那才叫伟大。

所以你做不到事,你又要去把他做到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很多的障碍跟痛苦。而当那些障碍跟痛苦的因缘来临的时候,那就是你要超越的时候。你放心,你每超越一个,你就有一颗舍利子。你超越的越多,你的舍利子就越多。(众鼓掌)

你不要看那些伟大的人,他们的舍利子那么多,人家怎么来的?他都在超越,一阶一阶地超越啊。

那你老是要拣便宜的,当然你没有舍利啊,你怎么会有舍利?你都软啪啪的,怎么有舍利?

舍利子就是坚固子嘛。当障碍来,你还是很坚固的以三宝为核心嘛,一切障碍到这里来就结束了。那你的舍利子就形成了。

所以当你回到三宝的这个原点上来的时候,那很简单啦,你就准备再生一颗舍利子嘛。就这样知道吗?

所以所有的行者所有的朋友,当你发生问题,遇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忘了,那就是我就要生舍利的时候了。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人生何苦之有哉?那不是很好吗?好美的事啊。何尝不想我来几颗舍利子啊。对不对?

那现在舍利子的因缘到了,你为什么要逃?不要跑,真的不要跑。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你记得,那“我回到佛陀的身边”。你跟他撒娇也好,跟他倾诉也好,对不对?跟他呢喃也好,都不要紧,就是我不退缩。今天跟老爸诉苦完,明天再出去冲锋陷阵。那你舍利子就一堆。

真的跟各位讲,修行人不要老是挑好的路走,要去开天辟地。这才是伟人啊。我们不是要当伟人啦,但我们讲了,做这个才有功德啊,我们是为了功德来的。但是你的愿力指导你人生的方向往前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因为困难跟挫折就是构成娑婆世界的重要元素。知道吗?

到极乐世界就没有困难没有挫折。有困难有挫折怎么叫极乐呢?既然我们在娑婆世界,你不要逃避它,困难挫折的存在乃是必然的。也就是因为有这些挫折,我们才有可能增生舍利子。希望各位以后记得,火化的时候捡舍利子。(众鼓掌)

好,这个是行法的部分。

那大概这个“念请”里头就把这六十二个,就构成了整个《华严经》结构。整个《华严经》就讲这些东西。

你不要以为说,今天来了。今天很多人塞车、挤车、堵车到这里,你就捡到这个法宝,你听得到。

《华严经》的总纲领,就这六十条。六十个问题。

请啊,下面就开始要转*轮了。对不对?你已经注册了。下面的整个经文的部分就在诠释这个部分,就诠释这六十个问题。然后他用善才童子作例子来表达。这是《华严经》经首的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众生心念,众生有请,就像扣钟一样,众生有叩,那佛陀就有应。

所以“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一切大眾生心之所念。”

这个大众生心就是大心众生,“一切大心众生之所念。”

“大悲為身。大悲為門。大悲為首。以大悲法。而為方便。充滿虛空。遍周法界。入于師子頻申三昧。入三昧已。一切世間。普皆嚴淨。”

这个正式序幕展开了。佛陀知诸众生心之所念。一切众生,大心大众心之所念,你念,他就要相应了。

众生叩钟的时候,佛陀是怎么做呢?大悲为身,大悲为门,大悲为首。佛陀是大悲身,开始起作用了,要教化众生了,就鸣,放大声音,充满虚空,遍周法界。

佛,是不是,你看,世尊嘛,你说他是法身是化身?他本来就是化身啊。所以这个时候呢,他以化身为形象,来引发这个法出来,其实就是法身佛啦。

法身佛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他这个地方讲,入三昧,然后,一切世间,普皆严净。

最重要的关键在下面这一句话。

“于時此大莊嚴樓閣。忽然之間。高廣嚴麗。遍周法界。”就在这里。

这个经文所特别有的。忽然之间,这个经文里头,在忽然之间出现两个,这一段这里一个,下一段“爾時複以佛神力故。令逝多林忽然廣博。”两个忽然。

这个忽然,就我常讲的,就叫做象限转移。各位读到高中数学有个象限转移,有没有?第一象限转移到第二象限。忽然之间,因为古代没有象限转移这个名词。他从这个世界突然转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忽然之间,他起这个变化。

各位都会有。你睡觉突然做梦也是象限转移,只是转错方向,那是不同的世界。这个忽然之间就是指那个象限转移。这个逻辑结构要怎么进行呢?那是另外一回事。那数学演算的象限转移,那图形怎么会变形?他只知道这样变形,为什么会变形,他没讲。这个地方不讲。

好,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常用的理论。将来谈到这个地方还会再跟各位解释。因为这个名相太多。

但是这里我要跟各位谈的,真正他的作用,真正的作用,是众生心有念,诸佛就一定有应,这一点你一定要有绝对的信心。

有两种状况表示你没有信心。一种就是你急着要,就跑到外道去。因外道的特异功能可以很快地让你看到。

有一次,现在来讲应该是十年前。有个同修他来跟我讲,他说“你要拿实例给我看。”

我说“什么实例?学佛这样就好了,还要什么实例。”

他说“现在有人给我现神通,我确实看到,所以我信。”

我说“那个不要信。”但我只能叫他不要他信。可他要信啦。

过了三个月啊,他说他交了三十万,学了三个月。他现在有神通。

我说“你有什么神通?”

他说“老杨,昨天晚上十二点半你有没有起来上厕所?”

“有啊。”

“有啊,你脱裤子的时候跌倒对不对?”他看到了。

我说“老张啊,那怎么办呢?人家晚上睡觉,你都专门出来给人家偷看啦。”

他说“哼,我就有本事怎么样?你有种就给我看看。”

我说“我没种。这一种,我没有。”

好了,过三个月又来了。

他说“陈老师!”

我说“干嘛?”

“你给我想个办法,好不好?”

我说“干嘛?”

“我拜托你哦,帮我把那个消失掉。”

我说“那个什么?”

他说“不行啊!这个眼睛闭着也看到,眼睛睁着也看到。二十四个小时,我已经三个月没有办法睡觉了。”

我说“你去跟他三十万要回来不就好了吗?”

他说“他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我说“告诉你,你给我五十万我也没办法。你别来啊。”

那时候他是四家工厂的老板。你想想看,他有神通要干嘛?看人家晚上上厕所脱裤子跌倒。然后二十四小时眼睛闭起来也看到,睁开也看到,什么都看到,那苦恼啊。这个就是学神通没用的地方啊。

当然那个教他的人也是有够夭寿,他只教一半,他应该教一个解毒的方法嘛。(众笑,鼓掌)

那时候十几个人去学,你看看,这一群人,苦恼啊。后来两夫妻都瘦得要命。因为先生学一个礼拜就有,太太也要啊,两个人都专门在看那个。哎!

所以特异功能你千万不要修啊。你到时候会修到哪一个去,不知道啊。这个是小神通啦。

我们不否认它可以学得到,学到没有用阿。更何况那只学一半而已。他不会教你全部的。因为教全部教久了,他会穿帮。穿帮知道吗?会露了馅,不行了。这个是不好的。

真的,我跟各位讲,你只要有求,他有应。

我讲个公案,佛陀当年阿在学道的时候,他很虔诚,绝对的信心。他要学,听了人家讲,讲了一个偈子,他只讲一半,他说“世间无常。”世间无常以后是什么?他没讲。

他为了求下半句,把它凑成一个谒子。这个时候他到处求,只要有人要教我这个偈子,完整的,那我愿意给他胳膊或给他腿。

那就有那罗刹来骗他,“说我可以给你。”

“那你真的吗?”

“你胳膊折下来给我看。”

啪,他就把胳膊折下来。我不知道他怎么折,我不知道,我没折过。就折给他了。

那罗刹说“我没有。” 它就跑掉了。

跑掉了那胳膊也接不回去了。

他又“真的,我要下半句,有没有人要给我。我胳膊没了,我给腿好了。”

又有一个夜叉来了,他说“真的吗?那你给我腿看看。”

啪,腿不知道怎么弄下来了。又给了。

那夜叉说“噢,你要问什么?那个我不知道。”它又跑掉了。

他也没腿走路,没手吃东西,躺在那里哭啊。说“十方所有圣人啦,我真心要求这个道,为什么没有?能不能够有善心人士来教我,我愿意把生命都给捐了。”

这个时候空中有声音告诉他“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句教给他,他说,这构成一个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这个翻译有很多个本子,翻的不太一样。那无所谓。

他豁然开悟了。然后呢,两只手伸出来了,这不是演戏哦,他在重生。他恢复了一个完整的身体。

他就很感恩就说“你是谁啊?我什么东西都没办法供养你,你竟然能够帮助我,请问你是谁?”

他说“我是东方,去此三十二亿恒河沙国度外的佛。因为你有这个心,所以,你跟我相应,你初学佛,所以东方相应了。”

它是有法意的,为什么是东方?因为是初学佛。

他就要得这个半偈,“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生灭灭已,寂灭最乐。”

那我们呢?“师父,下半偈跟我讲,”然后,“谢谢,再见,阿弥陀佛。”

所以你听了也不开悟,人家听了马上开悟。他真诚心不怕被骗,我们就唯恐被骗,所以得到真理也没用。

真理是这样得到的,绝对以至诚心来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善知识。锻炼你的至诚心、恭敬心,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很多人跪在那,“师父,我绝对恭敬,我要像密勒日巴那样供养你。”你去死好了,背公案来的都没有用,都不是真诚的。

 

真诚心的人,他绝对是用做的,不是用讲的。然后在那个时间里,是尽行寿的,你不是在想什么。

这个公案太多了,在佛教里的公案。

当然我没有要求各位,说你一定要把胳膊折下来,你不要去学那一套。现在燃指供佛,燃背供佛一概不准,这个时代不允许这样做。古代里可以这样做,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说不行就不行。你不要自己把这个手绑起来,自己去弄,把它报废了。我告诉你,法官以为你是要申请理赔,你不要说我要供佛。不准这个一概不准,不可以这样做。

但是呢你的虔诚心,你的恭敬心,是要怎么培养出来呢?这是真正的关键,真正的关键。去做真实的,不要从表面上看。这个,每一个要修行的人都要有的。

我们只能告诉你说,当你真心要求法的时候,十方诸佛一定跟你相应。看你发的心愿,你到什么程度。他是这个佛自然跟你相应。

不是你要求阿弥陀佛跟你相应,阿弥陀佛就来跟你相应。阿弥陀佛不是你的奴隶,不是你的伙计,你叫他来他就来,那你先要问他分机几号。不然你怎么叫得到呢?不是。

是你以致诚心随着你的善根,他会跟那个国土相应。知道吗?

为什么会三十二亿恒河沙国土外呢?三十二,三十二相庄严嘛,所以,他以身相布施,所以是三十二亿恒河沙外。那你要看你什么因缘来的,这个就是你的善根基础。因为他初学佛,所以他是这样相应的。

那你现在已经到了某一个程度,差不多差不多,快要开悟了。已经在那个空性的边缘上绕了好几次哦,就找不到空性的门啊。而那个时候,你在那时是西方去此三十二亿佛国土外也不一定啊。不一定三十二亿啊?对不对?

所以这个东西,是看你的生命因素得到跟佛的相应。所以佛是讲生命因素嘛。生命因素里头觉悟的因素,它自然有那个会来跟你相应的。修行关键在这里。

所以我们一再地跟各位强调是,真实的,讲实例的,你真的去做,你不要怕。一分一分的成就,两分两分的收获。你不要一步登天,想要怎么样。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很多同修在过去阿弥陀佛发心的时候,你就跟他一起发心了,现在呢,阿弥陀佛都成佛了,你还在那边问。用问的不会成佛,是用修的成佛。记得啊!问的不会成佛,修的才会成佛。

你修到哪里有问题,事实上你的善知识就会告诉你,你要怎么样改一下,你要怎么样调一下,你就超越了。你都不修,光是用问的不行。

下根器的人是修完以后问“我的这样成绩这样,请老师跟我打分数。”这个才算啊。下根器。

上根器只修不管,时间到啊师父就来了。因为,你是上根器嘛。那师父就来告诉你 “好了,往那边去。”干什么也不问,你往那边去,你就开悟。你往那边去,你就成佛。

就笨蛋才一直问一直问。我不是笑你笨蛋啦,你不要中箭下马。

到这个地方叫做序幕,前言,讲完了。

在下面了就正式要开讲了。开讲就很精彩了,佛陀要上场了。(众鼓掌)

所以我也希望各位做好准备。自己要准备一部经,以后要来听经之前,在家里先仔细看一看。那你会有第一印象留在心里就好。那我讲了以后呢,你看跟你相应不相应。这是真枪实弹,我要一字一字地念下去。跟你对照一下。那你就知道你功夫是几分。

我相信我们在座当中有很多人是五十几分啦,快到六十分啦。六十分是圆教初住位,法身大士的第一个位次。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7讲
下一篇: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9讲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5讲
 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3讲
 四十华严 第二卷 第32讲
 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4讲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24讲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7讲
 四十华严 第二卷 第33讲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讲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9讲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6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开五眼才见真龙[栏目:宣化上人]
 《大史》中的佛音尊者 佛音尊者与义注[栏目:玛欣德尊者]
 佛法以“医治众生心病”为己任(宝莲)[栏目:佛教与医学]
 某地某事好像经历过一样,还不只一次,请尊者解答疑惑。[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未来的佛陀[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浮世中,拒绝浮躁[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四 孙陀利迦婆罗堕阇经[栏目:经集 三 大品]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八愿王——常随佛学[栏目:清净法师]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死后会如何[栏目:慧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