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消除障碍——在点滴的生活当中观照自己的内心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20
消除障碍——在点滴的生活当中观照自己的内心
(5月24日)
 
 
【法师引导】:我们一直想办法增加障缘,源于对如何离苦得乐的认知不了解。
    在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会有诸多的障缘。但我们还嫌这些不够,往往还会自己找障缘,设置障碍,设置种种的困难,然后呢,就开始痛苦地大喊:法师!我最近比较苦啊,比较困难啊!这是谁制造出来的呢?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我们一直在避免种种的障缘、种种的恶缘、种种的违缘。一方面师父、法师给我们减少障缘;一方面我们又一直想办法增加障缘,这就源于对如何离苦得乐的认知不了解。就是说对“什么才是苦,什么才是乐”不清楚。我们往往把眼前很短暂的乐,当成是我真正需要的,当成是我所追求的。实际上非也!为什么?很快就痛苦了,非常快,这就是坏苦。但是由于自己没有认识清楚,一直在这里面重复,不容易穿透出去。
 
【同学心得】:勇于去突破自己的习性,这样才会有实在的快乐。
    听到这里,回忆起曾经听过的许多法师的开示。如果实际去做的话,实在是够忙一阵子的。可是,我往往都是听时高兴,听完就忘了。不知不觉就把上课当成是去听热闹。有时候,我还会找很多的理由,很有选择地听课,遇到自己喜欢的法师讲课的时候,我跑得屁颠屁颠的。遇到不相应的法师的时候,我总能找出一箩筐的理由说,我不能去听课了!是啊,师父、法师们真的很不容易为我营造出这样一个殊胜的学习环境,我应当精进,去承担,我应该在点滴的生活中,去尝试和自己的习性做斗争,去把师长们讲的东西,慢慢地融入我的血液,使之成为我自己的东西。既然师父、法师同行为我营造出这样一个殊胜的环境,我就不应该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比如睡懒觉,睡的当下会觉得很香。可是天长日久才发现:啊,同学们都在进步,只有我还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怎么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比我如法呢?我还在生活中观过,时常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到头来我就是在向法师去倾诉自己的痛苦。其实好多好多的东西,都是我在随顺自己的习性:反正,我就是那个样子。又不会怎么样,观过就观过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次两次,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时间一长,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掉队了!就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听法师、同行的话。总是顺着个性的一套去做事情。
    我不能原地不动了。古人讲“命自我求,福自我作”。我要勇于去突破自己的习性,这样才会有实在的快乐,而不是整天在这里憧憬美好快乐的生活。我要敢于和自己的习性说“拜拜”。
 
【法师引导】:学习佛法,要在点滴的生活当中观照自己的内心。
    1、境界真正到来时,我是怎么看待的。
    学习佛法,要在点滴的生活当中观照自己的内心。当境界真正到来时,我是怎么看待的:是一直盲目地埋怨人家,还是反省自己的业?就像昨天发生在我身上的洗被罩的事情(应洗的衣服是有专门负责的净人同学来做),我会想:办事怎么这么差劲,都给你交代两次了,还托人交代都忘记了。转念一想,这是福报问题,自己说的话别人没有记下,不是别人的问题,是因为自己过去世没有造这份信言圆满的业,或者造的比较少。第二种状况,面对这个境界时,到底埋怨他还是反省我的业?为什么平常他不会这样,单单这时会这样,说明自己过去世也会干这种事,障碍别人。第三,我能主宰别人吗?我交代一件事情希望别人来做一做!实际上是不一定能满愿的,我是不可能主宰外境的。
 
2、不要想控制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我们往往理事结合不上,就跟这个有关系。要不就想控制一切,实际上是不可以。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跟别人互动的时候,跟别人一起共事时,往往都是这样想的。因此造成诸多矛盾,自己的心很少向内看,只喜欢向外攀缘,都是别人有问题,我从来没有问题,我都是对的,我的理由很正当。实际上不是,是自己的问题,绝对不是别人的问题。别人可能有很多原因,或忙、或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再深一点,也许他有自己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来作意,这是相当重要的。不是说跟自己的想象不一样的时候,别人就是错的,或者是别人的不对,或者是给别人贴个标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都是干这种事情。当别人说了自己几句话以后,这个人在自己的心里就变成另类了,就跟自己敌对了。再见面就感觉别扭,甚至非理作意,会想很多。其实这些都是在串习造恶业,非理作意的最后:啊,这家伙最近老跟我作对。实际上人家根本就没有这些想法,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3、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想出来的。
    今天早上师父就讲了一个教授: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想出来的。上边人交代一个事情去做,自己讲很多理由。这些理由都是想出来的,你根本就没有去努力、去付出、去主动做、去承担。就摆一堆理由证明这个事情有问题,或者说好像不应该这样。师父说“都是想象,都是你脑子里面想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去努力、去做。真不行了,出了问题再调整、再汇报、再改善。而不是一开始呢,就摆一堆理由出来证明:我是不能做的。为什么?1,2,3……都是自己安立出来的名言概念。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肯发心,没有做不好的。何况佛门当中不需要刻意求结果,心清净加行清净,田自然就清净。我们只要认真种正因,结果自然会呈现的。
 
【同学心得】:真正的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看问题。
    在这里,我的脑子里面又现起了很多的东西。自己因为承担的缘故,整天都会陪在贤甲法师的身边。在点滴中,我应该是最能学到东西的啊。可是,我怎么会越来越差劲呢?我反省到一个问题:前不久,我与某人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很任性地认为就是他错啦。自那以后,我就给他贴了一个标签。在看见他之后,我总觉得心里面不舒服,总感觉他在观我的过失,他在幸灾乐祸。日复一日,我越来越对他观过。我找人说某人怎么怎么了,我气不过。我一直都没有真正的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看问题。我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思维去评定他的好与坏。然后,在自己的承担事项上面,自己也是会找一些冠冕的理由来说自己不能去完成。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懒惰会给师长“望子成龙”的心带来什么;没有想过,这给自己,给这件事带来什么后果。没有!都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会依照自己当下的心情,去做出自以为相应的合理的反馈。我在种什么因,在把自己带到什么地方,我都不曾想过。我是得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到山上。不是让我来观过,不是让我来找理由,来过日子的。我是来改变命运的。我是为未来成佛种因的……
 
【法师引导】:心在那里,业在那里,果就在那里。
    另外一个例子:我这块表的表盖估计破了不止十次,今天它又破了,但是我的感受不一样了。今天就在我洗脚的时候,胳膊一甩,刚好表盖碰在一根棍子上,表盖“咔”的一声。当下,我就感觉表盖可能破了。拿出来一看,果然是。以前破了不是可惜,就是后悔“我怎么会这样呢”。现在又破了,我试着转一个念头:“体会无常,不要想别的”。其实就是不要抱怨、埋怨外在的境界,“就是那个棍子有问题”,摆很多的理由,最后非常烦恼痛苦,没有借助这个机会来修无常、业果等法。我就开始看破的这个痕迹,去当下体会无常。本来这个表盖换了之后,我会认为它永远都是这样子,不会再破了,我会很小心,我会尽量切断一切外缘的。实际上,当无常来的时候,就那“咔”的一瞬间结束了。我开始推理:假如是死亡的话,也是一样,当我死亡的那一瞬间,也是糊里糊涂的。比如说,被车撞等等突发的死亡。跟这个表盖烂是一模一样的,绝对不会有两种情况,就是那么一瞬间就结束了,真是这样!我当时对着这个破表盖体会,感受它。什么叫无常?佛、祖师、师长,很多同行善友经常讲无常。无常在那里呢?大无常是死亡,点点滴滴的小无常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平常不在意:表盖破了吗,破了就再换一个!或者是痛苦一阵子:哎!我,它怎么会破了呢?你说……哎呀……懊悔一阵子,懊悔是没用的。
    借着这个机会体会无常,什么才叫无常。这个时候在看无常法类的时候,又是一番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对境时去思维了、去体会了。这就是刚才谈到的,佛法如何在生活当中运用。我们必须在对着境界的时候去反观自己的心,而不是往外看,往外看,我们是永远看不出门道的。真正的门道是内明,向内看,从自己内心当中来开发、来照亮,这个非常重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有很多值得自己去思维观察的道次第的法类,这都是很多的。只是我们不小心,划过了,又划过了,再划过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真的是这样。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非常多的机会来实修实证道次第。只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划过了,最后把自己划得一脸伤痕,干嘛?都是在看别人的问题。自己从来没有问题。当然,可能这个时候外境是有问题的,别人是有问题的。但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就决定我们造的业将来往哪里跑,感什么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善知识曾说:“心在那里,业在那里,果就在那里。”
 
【同学心得】:快乐,就是这么的难,可是又是如此的简单。
    听到这里,我想起了甲法师在理念课上讲的,修行先从开关门,从敲门打招呼开始。有几次,我与一些同学办事时。期间同学看见了我的问题,便很好心的给我指出。我当下在做什么呢?我第一时间反弹了。尤其他又是我比较不相应的一个人。我并没有听进去多少,碍于面子我勉强地笑笑。其实我的心里面想:你自己做好就行了。现在想想,原来我执这么重。即便是佛菩萨亲自来教导我怎么做,我也不见得会有转变。话又说来,身边的同修们,只要是指出自己不足的,只要是在破除我执的,那就是佛菩萨的示现。依师、依僧、依友,我如何造一份将来依师的因呢?似乎答案就在眼前,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交往的境界里面。现在师长们看我,就好像我看山下那些痛苦的人一样:看着他们一个个苦苦的面容,就是不愿意脱离。每一次他们总是说好多好多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怎么怎么放不下。其实,只要勇敢的转变一下自己,愿意痛苦的放下自己的1,2,3,4,5条理由,放下自己的面子,鼓足勇气去找那个我猛烈的观过的同修去说声:对不起,是我错了!快乐,就是这么的难,可是又是如此的简单。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警策——从改善习惯做起,让心灵趋向极乐
下一篇:服务别人——对管理和领导最善巧的理解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2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八)体会自他不二,勇悍发心..
 信心——修行与成就的根本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七讲 下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一讲 中篇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六讲 下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八讲 上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四讲 上篇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光大师说故事 79、默念观音 身自脱险[栏目:灵岩故事]
 感恩佛法(慧晓)[栏目:拒绝皮草]
 戒律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栏目:戒律学研究]
 杂阿含经选集 十、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业?何所著?何所见我?[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对于一个并未证悟到初果的佛弟子临终时他自己又该如何做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空的真理[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三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心性本体与道性道体:中国佛教心性论对道教心性论的影响[栏目:杨维中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六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清净[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