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种向上仰望的心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五)
(5月4日)
一、学习师父开示
师父:怎样做到师、法、友的清净、和合、增上呢?需要我们紧紧秉持成佛的宗旨,依止善知识,依靠同行善友,共同学习佛法、护持僧团、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已经示现了涅槃。佛法,不仅记载在经典上,更重要的是纳受在佛弟子的心中,通过身心的实践、言语的表达而流露出来。这就需要向师长请益,同时也要向同行善友学习。佛教的团体就像一所大学,寺院住持像大学的校长,出家法师就像老师,在家居士就像学生,大家相互和合,共同增上。老师不断向校长学习,同时引导、带动学生,教学相长;在家居士不仅要向法师学习,还要向其他居士学习,把所学到的佛法传授给寺院以外更多的人。僧俗配合,在佛法的引导上更加系统、完整,以便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修学佛法,利益他们,利益他们的家人,利益他们的亲戚朋友,造福社会,和谐社会。这是佛法真正价值之所在,也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怀。
……
师父:这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关,就像我们建房子一样,从下往上看和从上往下看是不同的。现在好多学佛的人、学道次第的人强调依师的概念,依师的概念是要培养我们一种向上仰望的心,而实际上平常的时候人的心都是往下看的,强调自我的观念,不是一个平等心、平常心。学习时心提得很高,平时就低下来了,平常对人、对事、对物都不是平常心,平等心,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我们要来破我执、破法执,培养我们的净信心、信心,信心培养不起来就不会有净信心,信心培养起来后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
二、法师收摄大意
1.师父对师法友清净和合增上团队的形相,用一个大学做比喻。
2.师父轻轻点了一下学道次第的人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一切时候都是往下看的,依师依了半天,增长的都是我慢、我执。依师的目的是破我执,我们强调了很多却产生了不良的效果,我们要反省一下:我们是不是从上往下看的心态?
三、讨论问题:我们跟人应对时是不是从上往下看的心态?
【同学讨论】
①自己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样的念头经常出现,说这个人怎么这样子?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做,实际上这个事情自己也不会做,老是在心里帮助别人完善别人,热衷于帮别人出主意,自己却学不到东西。
②分享心得是自己一天最兴奋的时候,而当别人说自己时,心里已找到千万个理由,被说中时会想这个问题我要考虑一下。
③学了一两年的道次第,看到不学的人就会有优越感,觉得道次第很殊胜,这种心态就看不到别人的好处。
④自己做事能力强,看到别人不会做就想帮助他,“加持”他一下:“这都不会做?!”
⑤以前当老师,有好为人师的习气,爱教育别人。
⑥在承担中处于上位时,很容易对下位的人起慢心,而对自己的上位也会说你应该怎么做才对。
⑦喜欢和别人讲很多,以前学了儒家理论就很喜欢跟人讲,学了道次第后更严重了,以道次第去套别人,不看自己。
四、反省我们依师存在的问题、学道次第存在的问题
【法师引导】
大家要与自己的现行结合起来反省。依师的概念是为了破除慢心,向上仰望,我们跟别人也总强调依师,结果却一直是一种从上往下看的心态。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依师的效果、调伏内心没有达到,一定是依师没依好,大家是否承许这点?
【反省总结】
(1)我们跟善知识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完全是一种世俗的心态。
我们依了这么久,却没有调伏内心,我们把善知识当成领导了,领导吩咐的就去做,再就是一种追星的心态。
(2)学道次第学出了一种优越感、排斥其他宗派和非道次第的人。
①如你碰到一个人,说他修念佛、诵经,心里就会生起很大的优越感,你念佛、诵经?内涵你懂吗?道次第你懂吗?碰到学禅的人,会说你是什么根器,也不看看,就学禅?最后就得出结论: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也不行。
②我们常常发愿要振兴圣教、舍我其谁,结果都是与慢心、与烦恼相应,不仅没有调伏内心,反而对不学道次第、对其他宗派的人越来越排斥。
③当初在广化寺当净人的时候,看到佛学院为常住默默付出一二十年的老法师,也是很不以为然,说佛学院的法师不就是上课讲理论吗?看老法师一直干那些活,一辈子都这样的话有什么意思?后来跟师父到北京,师父调教,才反省到自己有多差劲,佛学院那么优秀的法师,几年相处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法师们在修什么。
④还有一个重病就是对非道次第法师的话一概听不进去了。比如寺里来了一位其他寺院的法师,你一看他穿得也不怎样、其貌不扬,一看就不是学道次第的,马上一种傲视的态度上前去问:法师您从哪里来?那个法师就很谦下地回答从哪里来。又如对游客,看到他们一天到晚游山玩水,真是浪费大好暇满人身,实际上你自己一直在浪费暇满人身,游客尚且不知道,你知道了还在浪费不是罪加一等?所以一对境,我们道次第的概念立刻现起,放倒一片人,谁都不行。
⑤我们有一万个理由说别人不行,说我是有客观原因的,非道次第法师的话一概不听,一概不恭敬;义工在寺里,只有法师的话我听,你不就是个组长吗?我只听法师的;僧团里,你不就是某某法师吗?年纪没我大,经验没我多,我只听师父的。古时殷纣王,就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样的人。
【法师警策】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优越感、傲视一切的心态一定要反省。与学密、学净土及其他宗派的人合不来,成了约束我们的一个死症,我们这样是在毁灭道次第、毁灭这个法。
五、课后作业
总结这两个月的学修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