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7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9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理念课要点(七)
 (7月1日 上)
 
【第九次课】
一、将本篇文章从第一次课到上次课的理路串讲了一遍。
 
二、佛法要解决烦恼的问题、业的问题、苦的问题。
    1.惑、业、苦就象互相咬着彼此尾巴的动物,一直轮转,无法脱离。
    2.客观地看待我们的生命状态,全是惑业苦。大家认为上了山才有这个问题是一个错觉,实际上惑业苦遍一切处,山下是更多的惑业苦。世间人通常是逃避,我们现在是面对肯定会苦,在面对境界时我们的等流习气会冒出来,我们的惑业感果感觉苦,若生烦恼就是继续造不好的业,就一直轮转、苦。
    3.我们不要造排斥团体的业,与大家其乐融融地相处才是对的,如果发现自己没感觉,对他人没有欢喜心,也没什么太不好的感觉,此时其实已经中毒了,因为你对周围的人生不起善念,就陷入你自己的惑业苦之中,越来越不相应,你下山换个环境,又继续惑业苦。
 
三、什么是佛法,法的两个特点。
    1.法的两个特点:“可生物解,不舍自相”,任何一法都有其固有的特性,使人一看就能了解它是什么;众生的业不同,对同一个境界的了解也不一样。
    举例,a.如地水火风以坚湿暖动为其特性;b.一个孩子经常掏鸟窝吃鸟蛋,后来幻化去一座热闹的城镇,城镇消失后就幻化觉得地狱的火烧自己的腿而奔逃,别人看到的却是他在桑田里奔逃,叫醒他之后他的两腿都被烧焦了。
    所以众生业不同,看到的境是不同的,不同业感的人看不到他人业感的境。我们看到的境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
    2.心和境的关系,见境时即见心。
    周围的人、事、物是中性的,比如一只杯子它在那里,本来没什么关系,但你的心情好或坏它就与你有关系了。又比如天下雨了,本身并没什么好或不好,但刚好你心情愉快或郁闷,就对下雨有好或不好的感受。当下的感受就是你的心。
    境外无心,心本无生因境有,见境即见心,心在用处,心用在哪里哪里就见到你的心,境界无好坏,都是你的心所感受的好或坏,也就是你的业感。
    这个问题想通了,对一切境界时就没有问题了,心底无私天地宽,就明白都是自己的问题。
    有一种情况是多个人对同一个人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一个共业。
    3.理可顿悟,积习渐修。
    习气要依次第对治,悟后起修,先把理弄明白。习气是很不容易改的,阿罗汉尚有余习,举例,尊者与女河神的公案。而我们呢?我们要努力对治习气,要修欢喜心,不让惑起来,要让心与善法相应,不让恶法生起,就是在主宰自己的生命。
    虽然不一定明白道理,但启发善心善念去做就已经受益了。
 
四、建立佛法正知见。
    1.世间人一直都在串习错误的知见,快乐、烦恼都来自这些知见。现在我们要建立正知见,摘除障蔽我们眼睛的白内障。
    2.弘一大师说:解如目,行如足。
    见解更加重要,如果虽有行持,但见解不周不圆,就会误导害人,法师做得越大害的人越多;
    如果有正确的见解,行持可能做不到,如鸠摩罗什大师被国主逼结婚生子,行持没有做到清净梵行,但对佛理是有正确见解的,所以大师告诉大家要取莲花而不要取污泥。正法讲出来,听的人中一定有可以做到的。
 
五、回答提问:心性变柔和是一种资粮,忆持力变强就是智慧资粮。
 
(待续)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8
下一篇: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6
 舍利弗的功德 4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8
 华严札记(十)
 认识人生之六 5
 认识人生之七 1
 认识人生之八 2
 发菩提心——入大乘门的唯一标志(下篇)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五)
 认识人生之三 3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地藏赞·大地庄严讲记[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三十一:净国照见十方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