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11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4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理念课要点(十一)
 (7月5日 上)
 
【第十三次课】
一、指出大家上课前不如法的状态。
    1.忙碌了一天上课前要收心,法师每次课前都静坐祈求,一次也没间断,有没有人也学习这样做?僧团中有人讲话实在不应该,以后都会成为比丘,象这样世俗习气怎样才能去除?
    2.放逸散乱很难进入上课状态,大家有没有去串习收摄,每次上课都要提醒。沙弥离法师近了要不忘形,否则受伤害最大,平常法师很随和是与大家结善缘。理念课一直提着很强的心力愿力,大家有没有对得起?
    3.晚课时值班的人开着房门不见了,有没有安全意识?周末游客很多,有没有为常住着想的心?好的闻法习惯,理念课上讲的许多好习惯有没有坚持去练习?一个简单的合掌,现在又回到老样子了,念知力差啊,能做好的同学很少很少。
 
二、强调上堂课讲的“善法欲”,对法强烈的希求心,大家观察自己还有没有?有没有修行的善法欲?
    1.在僧团、团体呆久了,吃饭、上殿、上课,是不是成了生活、成了过日子?
    (1)世间人一早起来、上班、熬到下班、回家、睡觉,放假朋友聚会,出去吃喝玩乐,这种生命是没有智慧的,是一种强大的世俗习气,他不会去想自己该怎么样。
    (2)我们有没有这种状态?适应了寺院生活后要去反省。
    2.真正的修行人心一直在精进度中。
    (1)每天修行的量是一定的,不会因场合而调整,这样就能日积月累的修行。
    (2)师父每天那么忙,每次陪师父外出,师父都带上要学的东西,学习教内外最新的动态、言论,怎样去带动、扭转。师父学习的动力一直不减,一直到成佛都是这样子不断学习。
    3.那这个因在哪里?就在我们现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或者说是强烈的善法欲,就是绵绵密密的向道之心。
    (1)这种心的状态是可以延续的。如早晚殿后,内心的宁静状态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也许现在做不到心心念念,但可以在许多点提策起来,如上殿、用斋时,这样虽然是间断的,但就能连续起来,一天都保持在绵绵密密的向道心中。
    (2)持续这样用功,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心会比较宁静、清明,比较能觉照。你会突然领悟,原来修行的次第状态是这样的,目前也许觉得烦恼粗重、没有办法,但不断用功就会变化,给自己带来信心。
    (3)法师曾几天处于这种状态之中,知道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和成佛有关系的。
 
三、以上所讲就是文章中的内容“在法会期间做义工、来护持三宝、为居士服务,那么你必须把自己所作所为和成佛联系在一起,和修行联系在一起,否则就变成世间善法。”
    1.我们与世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所做的事是与成佛、与修行联系在一起的。
    (1)大家做DVD、做网站、翻译时有没有去想和成佛有联系?还是变成了生活,过日子?
    (2)我们每次做事之前都缘念,四句偈,为利众生愿成佛,念的时候内心是什么状态?做事的时候能不能提起来,又是什么状态?
    (3)调整听闻状态。现在我们谈这些道理就不是清谈了,而是要与大家“谈心”,谈心上的问题,与世间人的谈心闲聊是不同的。因为直接趣入内心世界,有时就像一把利刃一样插在我们内心。
    a.曾与一个同学说跟他谈心,他觉得说自己没有资格与法师谈心,就是悟性太差,法师所说的谈心的状态能不能悟到?
    b.大家去清华听课,海阔天空,讲完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4)僧团里有一个舍志羯磨法,所有的人都不跟你说话,你会很难受,现在有一个法师不理你,不跟你说话,你就已经受不了了。
    (5)现在我们来出家、护持、做义工,排除了很多障碍,就要认认真真,不要晃晃悠悠的,理念课的目的就是转大家的心、转大家的业,这是我们与他人不同的地方。
    2.怎样把做事与成佛、与修行联系在一起?
    (1)举例。a.法师在广化寺时种菜,锄头锄下去,每一下就知道是成佛的资粮,这种感受很明显,日子还是过,跟人也有说有笑,但内心有一个觉照的力量一直看着自己在修行,这种力量就一直能生起来,这种状态曾持续好几天。
    大家现在没有这种感受也不要着急,不断忏悔、集资净罪,慢慢就会有。
    b.在工地干活时不断去忆念这种状态,有许多感悟。捡石头,看到石头有大有小,为什么呢?因为每个缘起每个人都是不能忽视的,就如大石头小石头有不同的作用一样。以这样的状态去做事就会法喜充满,就有意义,劳动前后心都很宁静、不会散乱。
    也有人习惯念佛,念佛也可以。
    c.法师边做事、和大家说话、笑容可掬,但心里还能念咒、自己记数。
    (2)所以心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要慢慢培养、练习,大家要跨一步进入修行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看懂师父的话“你必须把自己所作所为和成佛联系在一起,和修行联系在一起,否则就变成世间善法”。
    但如果在做事过程中陷入强大烦恼习气中,也不要紧,也是有意义的。
    3.法师的修行体会状态是与教理相合的。
    (1)广论第47页,未修中间应如何,“复应学习四种资粮,是易引发奢摩他道,毗缽舍那道之正因,所谓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修行,浩寤瑜伽,于眠息时应如何行。”
    (2)所以,福资粮、慧资粮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资粮丰厚的一个特点就是心续稳定、平稳。四种资粮是因,将来感得的果就是禅定、空性、止观双运。
    (3)绵绵密密的修行状态就是与止相应、与定力相应的。绵绵密密的向道之心,不是世间谈恋爱的心、对人嫉妒的心,实际上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这种能力,只要方向一转,就能做到向道了。
    由因而达到空性、禅定、止观双运的果时,快乐就得到了。
    4.所以我们要把做事、护持同修行、成佛联系在一起。如何联系呢?就是要或缘念佛号,或缘正念善法。
    (1)可从总相上缘念一下,中间事情很多可能起烦恼,只生起了一两次正念,其他时间忘记了,但一开始认真殷重缘念是很重要的,一开始就与善法相应。
    (2)跟做网站的同学讲过等起善。大家学了业果,造业用四个方面来说明,即事意乐加行究竟,意乐中分想、烦恼、等起。
    a.等起善就是意乐中的等起,让意乐与善法相应。
    b.“想”是什么?广论第122页“于有情事作有情想及非情想,于非有情作非情想及有情想。”比如你给法师倒一杯水,这个“想”是什么?有没有烦恼、等起是什么?想是法师作法师想,没想错人。学了戒律后想很重要,如桌子上看到一块表,你可能想这块表挺好,也可能想这块表没人要了,作无主物想,可能就拿走了,无主物想虽然不犯盗,但也要注意。
    c.等起就是一开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可能事情太多,如法会期间,有时一开始就忘记缘念了,做事中间还起了非常大的烦恼,但我们一开始为三宝、护持三宝的心是善的,中间的烦恼暂时不去管它,让自己的心一直缘在善法上,不断缘念自己的等起善。这样做完事,一定是赚得比烦恼多。要注意的是,烦恼不是说不管它、不对治,而是说重点在不断缘念善法上。
 
四、文章中“我们在寺院就不同,……每次都是这些法师、这些同学,就可以不用来了,……这些观念都是要不得的。”
    1.就是说觉得心疲了、不想做了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如办一场法会,几十个人护持,大家起的念有善有恶,法会中所有的事,如诵经、劳动、放生等都是与善法相应的,我是要修行要集资粮的。如果觉得心疲了是不对的,法会期间是可以集广大资粮的。
    2.法会中各个部组,场地、供养等等,怎么看搬凳子这样一个很小的事情,如整场法会我们赚了一亿的法财,那我们每个人都是与整体有关系的,我们每个人集资粮不只是自己承担的一件小事,而是以整体来算的。这就是让等起缘到整体。
    3.小事情可有大心量,法会上做了件小事,缘到整体力量就非常强大,几百人放生、诵经,累积的资粮、善法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法会转心力强,因为大家的心都与善法相应。这种影响力、资粮不是我们一个人能达到的,但当我们的心缘到整体时,我们的等起就不一样了。
    4.注意:烦恼并不是不关注了,是不要让烦恼变得强烈,关注的重点是让心缘念在善法上。
 
五、指出常住义工不如理不如法的现行。
    1.常住义工普遍身心僵硬,到现在都没转过来,理论上懂了不少,具体行持却不容易改变,学的东西还成烦恼助伴,学一点别人不知道的就起慢心。不仅自己身心僵硬,还要求别人不能绮语、不能这样那样。
    2.常住义工有没有去帮临时义工叠被子、打扫房间?这是很好的长养德行的行为,法师们都做过。大家身心的变化要从行为上来看,看了回馈本还要看你的行为,观其言察其行,骗不了人。但回馈也很重要,是与法师的交流。
    3.大家现在是法师说一个做一个,如上殿帮人翻功课本、佛堂开窗通风,说了就有人做了。我们不能说这事不归我管不归我负责就不做,这种观念是要不得的。师父说要先学雷锋,大家比雷锋做得差多了。
    4.大家要先启发善法,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心要灵敏,不要冰冷,不要把佛法学成教条了,要让山下居士觉得一想到常住义工就很温暖,有问题就来找你,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义工了。
 
六、我们要集什么资粮?
    1.四种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先世资粮、现世资粮。我们做的各种事都含摄在这四种资粮里。
    (1)四种资粮。
    a.先世资粮:过去世的资粮使我们得到了暇满人身,大家都已具足。
    b.现世资粮:广论中的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修行,浩寤瑜伽,就涵摄在现世里面,现世修行的条件、基础。
    c.福德资粮:资具资财、值遇三宝正法。
    d.智慧资粮:聪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
    (2)四种资粮之间的关系。
    a.先世资粮是以前集聚的,没有办法,福德、智慧、现世资粮是我们现在要努力的,会成为来生的先世资粮。
    b.如每天早上出坡劳动,是在三宝福田中集了很大资粮,又在做事中分别起善念、不起恶念,懂得怎样待人接物,就是智慧,整个一天都正知而行,这就涵摄在现世资粮。
    c.这是《瑜伽师地论》里的分类,也有只说福德智慧资粮的,这四种分类有时空感,过去生、现生、来生,让我们知道这一生现在要努力为未来集资粮。
    2.那我们现在要集什么资粮,集多少是头?集多少不会觉得辛苦疲惫?
    a.法会还做不做?
    b.与世间人的辛苦工作比,我们更轻松,至少在三宝地我们做的是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世间为了生活不得已去做,都是苦受。
    c.我们的辛苦同祖师大德也无法比。
 
七、文章中“对修行这条路要毫不动摇,非常坚定……”,这段是讲要有信心,信心也是有层次的。
    1.大家决定出家、做义工,将生命奉献给三宝都是信心的表现。师父在这里讲的信心标准更高,要决定对自己的修行有信心、对自己成佛有信心。
    2.偏理性的人容易说你把道理给我讲清楚了我才相信。大家要去观照。
    3.寺里常有客人来,感觉义工对未来很没有信心,问你们将来要做什么,回答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或很没底气地说“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这种情况或是你内心没有信心、或是有些信心但是表达不出来,别人感受不到,这需要从我们自身努力去改变。
    4.我们的愿景是什么,大家内心还不笃定。我们这群人就是要为后人走出一条路,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让其他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体系,从凡夫走向成佛。
    我们盖房子、做网站,都是与这个有关系的。
    5.如果我们对未来不清楚,不仅别人问我们时我们会难过,平常对烦恼我们也没办法,心里没有目标,不要说生生世世了,这一生,我们跟着师父拼搏50年,用我们的青春、热情、力量去做,就可以利益许多的人。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佛教会更好,各宗派都能得到弘扬。
    现在大家都在弘扬佛法,我们也在做我们的努力,不是否认其他人的努力;现在佛教很衰微了,我们要担起责任来。这个意思不能理解错。
    6.师父想的三件事,我们发愿要与师父同心同愿,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愿心愿力?大家目前都在努力承担,但是量不够,力量要强,心心念念让宗旨生起来。
 
八、同学提问和回答。
    1.布施是修福,但也是以智慧去做的,得到福也不会迷失。
    2.就算讲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理念标准版本,缘起法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变的是大的方向、总的原则。(待续)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12
下一篇: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10
 依师——修学佛法的铁门槛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七讲 上篇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5
 认识人生之七 3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6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六)
 佛光普照众生心 4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三讲 中篇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3
 佛性——我们成佛的可能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进步?[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免疫力[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牛命与人命[栏目:精进]
 佛经翻译家对中国文化之影响(刘川)[栏目:佛教与文化]
 日伪亦觉悟否[栏目:太虚法师]
 出家后是否仍应孝养父母?仰求开示[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五三四 大鹅本生谭[栏目:第二十一篇]
 南北朝时期的戒德[栏目:黄夏年教授]
 祈求准提佛母度过难关[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生活]
 佛教戒律学 第十三章 戒行论 第四节 俗人可阅戒律吗?(略)[栏目:佛教戒律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