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地「肤肤」
山河大地病了,
需要大家用真诚的爱去付出,
用真诚的爱去尊重与疼惜。
七月三十日凌晨,桃芝台风登陆台湾,一夜风雨,造成多少家破人亡!
想起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发生时,许多人的心都碎了,两年来慈济从救急到安身、安心、安生,一路走来没有停息,尤其希望工程校园重建工作至今都还在进行;这次风灾,瞬间又夺去许多人宝贵的生命,对我们造成的心痛,实在不亚于九二一!
生者心安,亡者灵安
灾后我到光复乡大兴村——那原是一大片溪埔、很漂亮的绿地;如今触目所及是一望无际的大石头,实在让人无法想像它曾是人群聚居之地,真是惨不忍睹。
当时灾民集中在大兴国小,由于都是逃难出来,身上一无所有,狼狈地靠在教室走廊的角落休息。有些人说,他的亲人还找不到,不知道被埋在哪里?也有从外地赶回来的子女,在遍布石砾、看不见房子的空地上守候了一两天,希望父母的遗体能早日挖出。他们那一片孝心与悲情,让人看了很不忍心。
我只好对他们说,要虔诚为亡者祈祷,但愿他们能早日被找到;假如无法找到,也要用善解的心为他们祝福——他们已经入土为安了。唯有生者心安,亡者才能灵安啊!
之后,我又到万荣乡的见晴村。慈济每一天去勘灾时,问见晴村民:「有什么需要慈济帮忙的?」村长王菊妹第一句话就说:「希望慈济帮我们盖大爱村。」原来她曾参观过九二一地震后慈济在南投盖的大爱村,她说:「感觉很漂亮!」
村长提出需求,见晴村民颜善吉先生说:「我有土地,我可以提供。」他提供了三块土地,希望慈济能择其一为村民盖组合屋。
我问颜先生:「你怎么这么慷慨?」他说,曾经参与过慈济静思堂的工程,了解慈济精神,如今看到乡亲无家可归很不忍心,所以愿意无条件提供建屋土地。这就是爱的因缘、爱的智慧啊!村长把颜先生提供的三个地籍图拿给我看。我看到第一块就觉得不错,那块地很漂亮,靠近大路边,没有土石流的危险,而且地已经被山石填得秀平实——原来,见晴村近三年来曾遭遇两次土石流之灾,村民苦于无处弃置土石,颜先生就将这块地提供给村民弃废土石。
我还记得去看地那天,颜先生的儿子就站在我的旁边,他说:「爸爸这么有受心,家里人都欢喜。」真是豁达且充满爱心有一家人。
见睛大爱屋的动工
土地有了,十二户见晴大爱屋立即动工。八月三日北区慈诚队到南投埔里拆除简易教室,将回收的建材整理干净搬运过来;八月四日,东区慈济人开始整地、测量、规划。多管齐下,时间搭配得非常好,一秒都不浪费,八月五日地基就打好了。
我要离开花莲到西部行脚之前,看到地已经整好,地基也差不多了,运来的建材很漂亮,我很安心,就问慈诚队:「什么时候可以完工?」他们很有自信地说:「师父下一次来就盖好了。」
果然九天之后,我行脚回来,一下火车赶过去看,它已经从一片土地,变成一间间很美的大爱屋,屋外有连锁砖、喷泉,孩子在空地上玩耍,整个村不但雅洁而且很有生气。
我本来担心夏天住在组合屋里会不会很热?但是我们的组合屋和一般的铁皮屋不一样,有只层屋顶——铁皮上方再加盖一层铁皮,中间有七十多公分宽,可以通风。当时正是中午,天气很热,我特地进到大爱屋里站了一会儿,一进去就感觉比外面凉多了,不仅凉爽,而且还很通风。
听说建屋期间,有一千八百多人次涌入这只有八百人的小村庄,我们能想像为了盖大爱屋,小村子变得多热闹啊!「人的脚印最肥沃」,有这么多人踏在这块土地上,为他们欢喜、祝福,相信住在里面的人都是真正有福之人。
隔天,灾民们就搬进去了,有全新的厨具、衣柜、弹簧床,慈济人还引来山泉水作一个喷泉。看到孩子们绕着喷泉玩耍,多快乐!村里的一群妈妈们一再向我说,没想到房子流失后,会得来这么好的房屋,实在很感恩!
我告诉村民,要将这里当作一个模范村——不喝酒、不吃槟榔,每个人都能身体健康,还要把环境整理得很干净。他们说:「当然,我们会的!」虽然桃芝台风造成的灾害很令人心痛,不过,看到众人的这分爱,也很令人感动。
很多人在受苦受难时,都会求:「佛啊!观世音菩萨!来救我!」然而,瓷造、泥塑的菩萨不会来救人,真正能够「有求必应」的佛菩萨,就是你我——出自于真、善、无私,见他人有苦难,愿不愿一切、不所辛苦投入去救,这就是活生生的菩萨。
每每看到慈济人付出得汗流浃背,我就会很自然地说:「辛苦了!」他们都会回答我:「是幸福!」
为什么不说「辛苦」,说「幸福」呢?人如果常常自我诅咒说:「我苦啊!」那么这个人做每件事情都会很苦,其一生绝对没有福可言。慈济人的哲学是——我能为别人付出,就是有福的人。
当今世界正是佛陀说的「坏劫」时期,山河大地真的生病了——人们过度的欲望、所求太多、不为地消耗,让地球不堪承载;大地之病,需要大家用真诚的爱去付出、尊重与爱惜。
这一波桃芝台风,还有许多灾民没有安全的安身之地、很多老弱灾民复原有困难,都需要社会大众长期关注;慈济赈灾工作还有很艰巨的路要走。
我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爱,只是没有整合在一起,慈济将天下有心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环境;只要好好把这分无私及大爱,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人与人之间相互感动、启发,这分善会不断地循环下去。
(讲于民国九十年八月十七日至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