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灭嫉 福无量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4

善灭嫉 福无量
文/见潇法师

  嫉妒常伴随分别计较而来。嫉者妒也,谓见他人荣富,心生妒忌也;或妒贤嫉能,自是他非,见人修善而不欢喜,故不能学如来正法,是名嫉妒重障。三千多年前,佛陀悟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众生因不能自信己性,障蔽本具清净之心,故舍本逐末,迷于心外,流浪诸有。其实心性亦不离因果,嫉妒之心往往由果上的分别计较而生,若能明了因果,于因上努力,自然不会为境所苦,妄生忧恼。

  昔日佛在鹿野苑时,有一宰相非常富有,却无子息,于是来到恒伽河边求神赐子,不久果然生下一子,取名为“恒伽达”。宰相全家的忧喜盼望,全系在这个端正聪敏的孩子身上。然而恒伽达年渐成长,却请求双亲让他出家修行,宰相不敢置信地说:“我这么大的家业,别人求之不得,你是我唯一的继承人,怎能辜负我们的期望呢?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让你任性而为。”

  恒伽达非常惆怅,想到今生若不能求得究竟解脱之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于是他来到河边一跃而下,准备寻死,却立刻被风浪打到岸上;他又走到崖畔纵身而下,竟也毫发无伤;他又试图饮毒,依然平安无事……这时,他看到皇后及彩女们出宫游玩,正在森林园池中戏水,心想:“触犯王法,一定会被处死。”于是他大胆地一把抱走仕女们的衣裳。果然,士兵们发现以后,马上禀告阿阇世王,国王大发雷霆,亲自出马,取弓箭射杀恒伽达。不可思议的是,一支支利箭都反射向自己,国王惊怖地抛下弓箭,大喝:“你到底是神是鬼?”恒伽达无辜地回答:“我既非天龙亦非鬼神,只是个一心想求出家的凡人,请国王怜愍我,成全我一片挚诚。”

  于是阿阇世王带着恒伽达来到精舍,请佛听许出家,并且请示恒伽达如此殊胜不受横难的因缘。佛陀开示大众:无数世以前,有一国王和嫔妃们在园林中游玩,彩女们欣然而歌,正好有一年轻人经过,不自觉地与之唱和,音声异常美妙。被冷落在旁的国王万分嫉妒,于是命令手下捉拿此人,并予以处死。当时有一大臣劝谏国王:“瞋嫉之害实非一国之福。古来仁君常愍念天下苍生,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生民之忧为忧。国王,请您三思啊!”大臣这一番忠言,终于平息了国王炽盛的妒火,也及时挽回了年轻人的一命。佛陀告诉众人:“这个贤臣就是今生的恒伽达,由于他能善灭瞋嫉之火,救人一命,因此世世富贵长寿,今生得值佛世,出家行道得证圣果。”

  众生的心常在计较分别之中,于是有爱、有恚、有怖、有痴,如《三藏法数》云:“见他所得利养,妄起贪爱,而复憎嫉,是以离于菩萨行也。”众生因耽着利养,心无厌足,若见他荣,即起妒心,广行不善,由此则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嫉结。亦因覆盖本自清净自性,障慈仁为业,故常不欣悦,令心忧戚,不安隐住。因此,若能见他人获得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可爱及余资具时,常生随喜赞叹之心,便能化除心中的嫉、恚、痴三毒,转恶为善,获无量功德。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活的观照
下一篇:守本真心 体达自在
 化敌为友,怨亲平等
 信心为根,直证菩提
 真知道就做得到
 以病苦为师
 从情苦中了悟无常
 主人公
 热锅上的蚌蛤
 以戒为师,自我管理
 思想起——四念处练习曲
 君子有成人之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礼佛现光 第三十八[栏目:净空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6章 稻草变黄金 冥想:深思困境[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光明之旅 第三章 殊胜的菩提心 二、四无量心的修法[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学净土的同修往生,助念十二小时佛号以后,停在家里两天或三天再火化安葬,请问还要不要继续为他念佛?[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进入“止”的前提条件[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护法篇)[栏目:疑问解答]
 弘扬原始佛教应依「杂阿含经」(蔡惠明)[栏目:原始佛教理论]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同修强迫家人吃肉,该怎么办?[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