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说吉话祥 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 Arati virati papa
 
{返回 说吉话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3

十八、十九 离恶止恶业 Arati virati papa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此两句话是佛门的口头语,也是佛教的首要教条,为每个佛徒必须履行的任务。止恶行善亦是所有宗教鼓吹的共同点。因此,就有人将其共同点论为统一的教义。事实上,佛教的教义还不止於这二句,它的特点即在於「自净其意」。

「自净其意」的旨趣是注重於自身的修养,自身的体证及自身的解救。故此,它无须假借於外在的神力或灵异来作赎罪及赦免罪恶,完全讲得是自力也。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会字。」

无论何人作了多大的罪过,只要他能 「知」错「悔」改,就是一个得於重生机会的人。这知与悔就是凭著他个人的知觉性或理会的能力,将他从绝路中扭转过来,从失落中得到提携,为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中国的六祖慧能禅师对洗涤罪恶说法为:

「罪由心造从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告解」

所谓的求神赎罪还不如「自净其意」来的实在。

畏罪是人类皆有的心态,但造恶却是各人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一种作为。无恶不作,必然是得到滔天大罪的结果。以因果论,造恶为因,得罪为果。不造恶就没有畏罪的必要。所谓的恶,有些什么样的恶?

恶由何处来?佛陀讲述恶为人心迷惑所引起。迷惑的作祟,故众生会因此受到「十使」的驱使而造诸恶。十使为人心里的恶性使者,它能驱动心思於恶,牵引发业,使人陷入无边的罪渊。这十使又分为钝与利二类,即:

五钝使:贪、 嗔、痴、慢、疑
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五钝使为人性的主要恶根性,当心思受到它的左右就会心不由主的受到驱使,再加上五利使的配合,就一拍即合,弄的思路陷入混淆不清,随接著就是颠倒造业。所谓擒贼就得先擒贼王,要避免造恶就得认识恶王而远离之,了解十使自可免中其计,而得无罪之患。

 

「严以责己,宽以责人」是止恶行善的根本概念。学佛之人宜时时作是念:我亦是有诸贪嗔痴,仍有是习气毛病的人;怎可於他看不顺眼?岂能於他诸多挑剔?只要 时时抱著宽容之心,对他人则能诸多包含和生怜悯之心,於己则能发起惭愧心,削薄邪心恶意。

常言道:「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能无」欺人之心为恶也,防人之心亦非善也!终日防他护己,难保有日会患上怀疑症,生活在畏首畏尾的阴影下。要生活得悠闲自在,就得学习修持七种上人法。

1. 具备信、戒、惭、愧、多闻、精进、舍、智七法
2. 处事不会伤害双方。
3. 不会思索邪事而伤害人。
4. 出言不会伤人。
5. 谋事不求自利。
6. 有正见思惟。
7. 好行布施

离恶近善,为的是不让心滞留不前。止恶行善目的是要使臻善之心发挥善良敦浓的人性。故佛陀说出远离诸恶及止息恶行是通向吉祥之门。

「莫轻视小恶 以为无所谓
就如盛水盘 少许点滴满
愚人亦如是 逐日累积之」

 


{返回 说吉话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说吉话祥 二十 莫嗜酒成习 Majjapānā ca Saññamo
下一篇:说吉话祥 十七 生活无过失 Anavajjani Kammani
 说吉话祥 二 亲近贤慧者 Panditanam ca sevana..
 说吉话祥 十 言语悦和意 Subhasita Ca Ya Vaca..
 说吉话祥 二十三 谦逊 Nivato
 说吉话祥 五 昔本植福田 Pubbe ca kata-punnata..
 说吉话祥 十六 常援助亲属 Natakananca-sangaho..
 说吉话祥 二十 莫嗜酒成习 Majjapānā ca Sa&ntild..
 说吉话祥 二十五 感恩 Kataññutā..
 说吉话祥 二十二 以礼待人 Gᾱravo
 说吉话祥 二十七 忍辱 Khanti
 说吉话祥 十七 生活无过失 Anavajjani Kammani..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771 弥勒经游意(隋 吉藏撰)[栏目:弥勒经系之注疏]
 丛林早晚课诵的修订与流行[栏目:圣凯法师]
 佛法概要·第五章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栏目:明旸法师]
 心经修习课:不烦恼的活法——被感官支配的生活,和动物没什么区别[栏目:濑户内寂听]
 024 法华玄论(论观音)(隋,吉藏)[栏目:02 疏论]
 八四 利益门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怎么和自己的欲望作斗争?[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上(李通玄)[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三:生起的过程[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经历是“加法”,修行却是“减法”,我们要不断地放下、再放下……您觉得这两者矛盾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