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律概说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9

戒律概说

  戒,梵语“尸罗”,意思是止过防非。《说文解字》说是“警也”,警觉之义。戒的含义,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限制,一种约束的行为。即不能做、做不得的事,就不要去做。

  在佛陀成道之初,佛教是没有戒律的。因为那时的佛弟子们,都以好心出家;其根器特别深厚,自然符合戒的要求而不犯。既不犯,所以没有制戒的必要。据律部的记载,舍利弗先请佛陀制戒,佛陀则说“无犯不制”。那时佛教僧团很纯洁,用不着制定戒律来约束大家。直到佛陀成道以后的五年,才有比丘由于俗家母亲的逼迫,与其原来的妻子犯了淫戒。佛教的戒律,从此开始制定下来。

  佛教制定戒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僧团的清静庄严,也是为了保护佛教徒们的戒体不失。戒律是佛教徒的解脱道,也是僧团的防腐剂。佛教徒如果没有戒律作为生活规律的准则,要达到“了脱生死”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僧团如果没有戒律作为统摄教化的纲领,佛教的状态将不堪设想。因此,佛陀在临将入灭之时,示意后世的弟子,应当“以戒为师”。佛教只要戒律存在,佛教弟子及其憎团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戒律的最初传播,是佛陀入灭后的第一个结夏安居。那是在七叶窟举行的第一次经律的结集,共有五百弟子参加。当阿难尊者诵完经藏之后,即由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后来,有五位弟子,由于他们各自对律藏内容的取舍不同,律藏便分成了《四分律》、《十诵律》、《解脱戒本经》、《五分律》、《僧祗律》等。以上律藏各部,经我国东晋、南北朝时被译成汉文,从而佛教戒律得以世代流传。

  佛法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修学佛法的次第是持戒修定,开发智慧。《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即在于佛教徒对于戒律的尊重与遵守。所以,无论在家或出家的佛教徒,进佛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否则,即使自称信佛学佛,也是不为佛教所承认的。

  因为佛教徒身份的不同,所以佛教的戒律也有各种区分。在家戒共有四种:三皈依、五戒、八关戒斋、菩萨戒。出家戒共有五种:沙弥及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命脉——戒律(可正)
下一篇:浅谈佛教的基本戒律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迪(李音祚)
 戒律
 试论佛教戒律的形成及其弘扬
 如来因业制戒
 戒律的根本
 结戒十义(明尧)
 律典中对亲教师资格的要求以及可度人数的探讨(戒法法师)
 《梵网经》菩萨戒与《优婆塞戒经》大乘戒比较(上)
 农禅方式与佛教戒律(邱环)
 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
 戒律与佛教未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佛解冤释结法[栏目:药师佛·行法颂言]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7[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奸污出家人要堕无间地狱(唐湘清居士)[栏目:戒邪淫文集]
 恶人为何无恶报[栏目:净空法师]
 中观论颂讲记 正释 观染染者品 第六[栏目: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G 968经(给孤独经):本经是给孤独长者对诸外道邪说之驳斥。[栏目:界定法师]
 六道中的痛苦是不一样吧?[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