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律与自由(见雨法师)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54
戒律与自由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雨法师
  戒律,是诸佛如来的大慈悲。透过持守佛陀的教诫,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明辨客尘
  一般人在心境转换的当下,总以为是自己在作抉择:看见温暖的颜色,情绪转向柔软;闻到怡人的香味,嘴角不经意泛起微笑。直到发现,环境中没有温暖的色系,情绪无法缓和;生活中没有激昂的音乐,心情无法振奋;没有安神的沉香,念头便趋浮动──赫然警觉:感官在刺激的温床中,早已失去了自主的能力!
  原来,我们很少能真正决定什么,只是常随著所遭遇的环境作出反应而已。给予外在环境这么大权力,致使自己无法作主的──竟是自己的欲望。隐藏在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欲望,分分秒秒地攀缘外在的色、声、香、味等尘境,而没有防备的自觉,就在欲望一点一滴的偷袭下,渐渐地麻痹了。于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看似自由,实际上却是戕害觉性的见解,正是自由最大的障碍。
  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当我们受到欲望引诱,想做什么,却能自制的不为所动。一旦失去自觉,我们就失去了自由,不仅失去自我控制的意志,更无法管理情绪;只有觉性存在,我们才不会被欲望伪装的假自由所欺瞒。戒为无上菩提本,有了戒律,自觉即有了吓阻欲望偷袭的盾牌,如此,自制力与情绪管理也于其间渐渐成熟。透过持戒,能养成不随顺习气的意志,因持戒清净而益加明澈的慧眼,更能轻易地辨别真正的需求与欲望的幻化,一旦认清想要与需要,自制与情绪管理的定力自然具足。
  成熟的情绪管理与自制力,即是真自由、真自在,能于一切时中任运无碍。孔子七十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心中的欲求与世间的和谐无有一丝违犯冲突,这是真自由;诸佛菩萨因其所愿,能弘范三界,度脱众生,这是大自在。真自由与大自在皆由持戒清净而来,戒律实乃为解脱之因,自在是持戒之果,只有真持戒才得大自在。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戒律的精神(见仁法师)
下一篇:泰国大藏经律藏 戒律纲要
 蕅益智旭的戒律观(释自澹)
 戒律的精神(见仁法师)
 持戒三心 节录
 佛教戒律与中古家庭伦理(张国刚)
 佛教的命脉——戒律(可正)
 当代佛教“出家制度”建设关于出家者资格审察的“两大条件”(戒法法师)..
 浅谈佛教清规戒律的管理特点(清远法师)
 居士菩萨戒律
 佛教戒律应注重创新的管理(清远法师)
 虚云老和尚戒律思想与实践初探(云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居士佛教”刍议[栏目:陈星桥居士]
 谈六法出苦处[栏目:许智铭居士]
 83.峨嵋山朝金顶 Visiting the Chin Ting Peak of E Mei Mou..[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修行须持之以恒才能转变业报[栏目:传喜法师]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漫说《杂阿含》(卷七)~A 第139经(忧恼生起经)[栏目:界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六四一)[栏目:杂阿含经]
 神变月放生缘起[栏目:放生文集]
 尊师重道[栏目:净空法师]
 PART 1 - 作个总结,当欲贪对心的束缚被切断则证阿那含 TO SUMMARIZE, THE S..[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