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佛学的问答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2

问:请问思考属不属于起心动念?

答:思考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念头有净、有染,有善、有不善,其中差别很多。与性德相应的善念是健康的,与性德相违背的念头是不健康的。学佛的人要常想佛的教诲,将佛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个很重要。做到之后会有悟处,对佛的教诲就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这是智慧现前。解能帮助行,行又能帮助解,解行相应,解与行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如是。

问:请问人是怎样来的?世界是怎样来的?

答:这个问题很广,不是两个小时能讲得完的。你想知道,可以去看《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如果你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实在是不太容易。我劝你把这个问题放下,不要去理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给你讲得很详细。

问:请问人有灵魂吗?灵魂在人体的哪一部分?

答: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晚上睡觉会不会作梦?你那个梦是在哪个部位?是在头上、眼睛上,还是在手上、脚上?从作梦就能肯定灵魂存在。灵魂离开身体,就像这个人作梦去了,不会再醒来,就这么回事情,它到另外一个空间去生活了。你懂得这个道理,人有没有死?没有死,死是你的灵魂离开这个身体到另外一个境界,去找另外一个身体。

此地又必须跟诸位解释,魂不灵。如果魂是灵的话,你来投胎一定会投胎到帝王将相之家、富贵之家,一出生就享福,那多自在!你为什么投在一个平常人家?为什么到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由此可知,它不灵。它究竟是什么样子?魂是迷惑颠倒。你要不相信,你细细去思惟,晚上作梦,在梦中的头脑,决定没有清醒时这么清楚。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梦境里迷,醒过来头脑清醒。

人神识离开身体就跟作梦一样,所以是迷魂,不是灵魂。孔老夫子讲了实在话,他在《易经·系辞》里说:‘游魂为变,精气为物。’魂是什么?速度很大,到处飘荡,不稳定,说游魂与佛法讲的神识的状况非常接近。

问:人之初,还没有到人间来,请问到人间的意义是什么?

答:经上有解释,‘人生酬业’,过去造的业,现在要受果报,所以来六道受生。我们讲投胎、来受这个身,有两个原因:一是来受果报的;另外就是诸佛菩萨乘愿再来,示现度化众生的。

问: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有感性,不只人类有灵性。请问灵性是从哪里来的?

答: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灵性是本具的,不是从哪里来的。没有来去、没有生灭,是本具的,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也就是你讲的‘灵性’。

你说一切生物都有感性,这个‘感性’,以佛家而言,在动物(有情众生)称为‘佛性’,在植物、矿物(无情众生)称为‘法性’。佛性跟法性都是本具的,没有来去。

确实每个人的灵性有高低不同,最高的是佛菩萨的灵性,我们跟他相比就差远了。这个原因何在?佛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的灵性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灵性没有了,变得很弱,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掺杂在灵性里面,把灵性搞得不灵了,就这么回事情。佛苦口婆心教化众生,教的就是这个。只要我们哪一天觉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我们圆满的灵性就恢复了,这个恢复就称作‘成佛’。

问:请问何以佛经中重复的字句很多?

答:佛法的教学不怕重复,不断的重复,多次的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重复’是中国人所谓‘苦口叮咛’,这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明白之后,才真正知道要感恩。如果不是一再的重复,我们非常健忘,一转眼就忘记了。千叮咛,万嘱咐,我们都回不了头,这才晓得自己业障多么重。

‘业障深重’,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但是并不理解。若真正能体会到一些,感恩的心就生起来了,回头的念头也会生起,真正想去依教奉行。

中国古人不喜欢繁复,这跟印度人不一样,印度人是不断在重复。中国的言语文字讲求简要详明,正因为如此,中国开悟的人数比不上印度。上根利智用点到为止这个方法行,但是对于中、下根性则不得力。我们这才真正体会到佛在印度讲经用这套方法,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问:有些同修经常请其他法师来讲开示,我不愿意去听,也劝人不要去听,请问这个作法对吗?恒顺众生如何讲法?

答:如果我们修学确实开悟了,所有众生讲经说法,只要他讲的是正法,不是邪法,都可以去听,邪正一定要辨别清楚。虽然他讲的与我们修学的法门不同,我们也应当去,这是庄严道场。让初学的人看到道场听众很多,增长信心。甚至于初学讲经的人说的是正法,我们也应当要庄严道场,这是正确的。如果自己功力不够,听别人讲其他法门,自己心里做不了主,就不可以去听。你没有定力,修学没有基础,这种状况你不去是正确的。

‘恒顺众生’是普贤十愿之一,这是对法身大士说的,我们也应当要学习。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一切都随顺别人。在随顺的时候,一定要观察清楚,若是善法我们就随顺,若是恶法就不能随顺。随顺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

问: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请问是否有个定数?若有,是谁确定这些定数?

答:生命确实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既然不增不减,哪来的定数?你要是以为有个定数,就又打妄想了。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真相大白,你才完全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心里夹杂妄想、分别、执着,就是障碍,障碍我们见道。何谓见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何谓定数、不定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有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幻化的,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念头就没有了。

生命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佛家不称‘生命’,称‘神识’,中国人讲‘灵魂’。六道众生随着业力去投胎,舍身受生。佛家讲有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也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但是这个虚妄,你必须转八识成大圆镜智才能真正了解;没有转八识成四智,你还是免不了堕在妄想、分别、执着之中,只是程度上的浅深差别。由此可知,修行证果确实不容易。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着,才能超越六道;没有分别,就超越十法界;到最后没有妄想,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

佛教我们破妄想、分别、执着,法相宗讲理讲事非常微细,这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手段。你喜欢想,就出很多题目让你想,想到最后你不想想就放下了,这用的是‘思尽还原’。习惯用头脑、用思惟的人,相宗教你拼命去想;不喜欢用脑筋的人,不喜欢想的人,净土宗教你不要想。由此可知,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根性,教学的方法都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一切放下’,这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问:我在学校教‘声学’时,常举经典中佛说‘闻性’的实相,与物理学中的‘声学’不一样。请问这样算不算误导众生?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深。佛家讲的闻性,是《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方法,菩萨从凡夫修行成佛,就是用闻性的功夫,‘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如果你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一定要读《楞严经》,要在这部经典上下功夫。跟声学有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都必须辨别清楚。

‘反闻闻自性’是一种很高的修行方法,一般人决定做不到。实在说,这是禅宗高级的修行法,不是普通的修行法。你能够了解更好,不了解就劝人老实念佛。用音声也很好,古德常言:‘佛号从心里生起来,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这个方法很能摄心,与声学也有一些关联。

问:从画像上看,佛菩萨的身体也像有血有肉的凡人身体,请问何以会不生不灭?

答:你看的画像、塑像是有生有灭,佛菩萨的应化身也是有生有灭。阿弥陀佛虽然寿命很长,将来还有入灭的一天。阿弥陀佛入般涅槃时,上午入般涅槃,下午观世音菩萨就补佛位,示现成佛,谁说没有生灭?

不生不灭是讲法身,‘法身’没有生灭,‘报身’有生不灭,‘应化身’有生有灭。西方世界讲佛有四土,阿弥陀佛的应化身还是有生有灭。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有三身,我们的肉身是应身,有生有灭;我们的报身有,但是没有证得;我们的法身也有,也没有证得。法身是我们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不生不灭,在眼称为‘见性’,在耳称为‘闻性’,见闻觉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是不生不灭。

世间人也说‘精神不灭’,精神与肉体合一。但是肉体有生灭,精神不灭。我们看外国讨论轮回的书,他们说‘灵魂’,灵魂是不生不灭的。‘灵魂’就像驾车的人,‘肉体’就像车,你千万不能把车当作自己,否则就错了。车走了几十万里,不能再走了,丢掉再换一部车,就是‘投胎转世’。这个身不要了,再换一个身。身有生灭,灵魂没有生灭,这种认知比一般凡夫高得多。可是佛法告诉我们,灵魂还是有生灭的,真正没有生灭的是灵魂的性,在佛法称作‘心性’,这是不生不灭。

问:请问‘知见立知’与‘作观’有何差异?如何区分?

答:这桩事情,佛在《楞严经》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一个大问题。‘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我们初学的人对于这一句的意义很不容易理解。如果要讲这四个字,两个小时都讲不清楚,你最好先读《楞严经》,有了基础之后再来问。

问:法师说:‘随缘是指随顺佛法的道理,而非随顺人情。’这是一个充满人情的社会,如果随顺佛法而不随顺人情,往往不尽人情,使周围的人离你而去。佛法不离世法,佛法不坏世法。佛法求明心见性,世法追求五欲六尘,请问这当中是否互相矛盾?

答:佛法不坏世间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怎么会不顺人情?不顺人情不是佛法,佛法是顺人情。以智慧顺人情,他不迷,那是佛法;以迷情顺人情,那是世法。世间人不能通情达理,迷惑在里面,跟佛菩萨不能相比,所以世人必须要学佛。佛法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佛法应用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才真正得到幸福美满。若学佛是不近人情,把人都得罪了,让人远你而去,这是不通佛法。

惠能大师讲:‘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你懂得世法与佛法是一不是二,才真正了解佛法。既然是一,为何又分世法、佛法?就是觉、迷而已。觉,世法就是佛法;迷,佛法就是世法。佛说:‘迷悟不二。’为何说迷悟是一不是二?事是一桩事情,迷是它,悟也是它,所以迷悟不二。法有没有改变?没有。迷,法也不会变成迷;悟,法也不会变成悟。诸位细细参这个道理,离心意识参,才能将这个道理搞得透彻明白。

世间人追求五欲六尘,五欲六尘是不是佛法?觉了就是佛法。每天诵经、念佛、拜忏是不是佛法?迷了就不是佛法。世法、佛法在迷悟,不在事相。事相当中没有迷悟,迷悟在人心。《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追求的是五欲六尘,就是贪嗔痴,那是佛法,因为他不迷,他觉。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有作天王、人王,有经商、做工,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全是佛法。

譬如,永明延寿禅师未出家前是一位小公务员,每天偷盗公款去放生,它是佛法还是世法?是佛法,因为他不迷。世法、佛法不在事相,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为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佛法;一念迷,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是世法。所以,世法与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

问:弟子曾听一位法师在录音带中说,《大乘起信论》的要害是‘真妄和合’。《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所造,一直为全世界历代祖师、大乘行者视为宝典。请问他的批评是否不当?另外,这位法师在说禅的录音带中,忽然机锋一转,说:‘到底是哪一位祖师说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他说:‘不变怎么能随缘?祖师怎么会说这么没有开悟的话,以致后人都照样学着说了。’弟子在学《弥陀经疏钞演义》时,见莲池大师及一些大德也常说这句话,请问到底是祖师不开悟,还是法师贡高我慢?

答:我们对这些人的批评,最好不要放在心上。他批评得恰当不恰当,与我们修学都没有关系,关键在我们自己对于大乘经论有没有信心。你的话说得很好,历代祖师大德都非常重视《大乘起信论》,我们看许多祖师大德的着作,有很多引用这部论典的文字;由此可知,它得到历代祖师大德们的认同,这是决定没有错误的,我们应当要信受奉行。

这句话不但是祖师说,佛菩萨也常说。我过去讲经把这两句话又加了两句,我说了四句。古人只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又加‘随缘随着变,不变不随缘’。这四句是四个不同的境界,‘不变随缘’是佛境界,佛教化一切众生,在十法界里面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他能应机说法,随类现身,但是他不变,这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是菩萨,菩萨在随缘当中学不变。‘不变不随缘’是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是不变不随缘,他们不度众生。凡夫是‘随缘随着变’。你们想想,我有没有说错?

我也没有开悟,所以说这个话与开悟与否没有关系,不要去执着这些,知道这是四个不同的境界就好了。我们今天要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要随缘,随缘里面学不变。学什么不变?真诚心不变,清净心不变,平等心不变,觉悟心不变,慈悲心不变。顺境里不变,逆境里还是不变,这是真正会用功。

问:从渐进法门改为圆顿法门,说圆顿法门高,成就快。请问对吗?

答:这个说法没错,问题是你能不能顿得了?初学佛时,我的老师也告诉我这件事情:‘圆顿是快、是好,一步登天,但你一步要能上得去,若上不去掉下来,粉身碎骨就摔死了。’所以,学佛是两条路,一个是渐门,就好像走路一样,慢慢走。好比上五楼,你爬楼梯一阶一阶往上升,这很慢、很累。你要是有武功,从楼下一跳就上来了,行!问题是你有没有圆顿的功夫?如果真有这个本事,成就很快。没有这个本事,老老实实爬楼梯,登上一级就有一级的成就,这是老实修。

问:教下不能谈般若,一谈般若必堕地狱,请问为什么宗门可以谈般若?般若本不可思议,佛说般若二十二年,一直是随心应量的方便说,佛也是无说的。所以,教下不谈般若也是方便说,非真般若,若说是在说真般若就是谤法,当然要堕地狱,请问对吗?

答:自古至今,教下的法师讲《金刚经》、《心经》、《般若经》的人很多,这是事实。但何以古大德有这些说法?诸位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就明白了,里面有详细的解答。

江居士一生研究般若,他是属于教下,不属于宗门,他是念佛往生净土。他在《讲义》里说得好,般若不是不能讲,如果不能讲,释迦牟尼佛讲二十二年般若,这二十二年不是害死众生,都让众生堕地狱吗?那佛就有罪了,哪有这个道理!所以,江居士讲,般若要讲就要讲得详细,不要让人听了误会,道理在此。如果讲得不透彻,让人产生误会,这是有过失,这才堕地狱。

民国以来有两位大居士,专门在般若方面下功夫,一位是江味农居士,他在《金刚经》上一门深入,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另一位是周止庵居士,他也是一生专攻《般若心经》,也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他们是我们最好的模范。江味农居士有《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有《心经诠注》,都是般若权威的注解。

问:当年魔王波旬对释迦牟尼佛说:‘末法时期要将魔子魔孙放入佛门来破坏佛法。’请问波旬为何会堕落成魔王,有什么好的方法使魔王早日改邪归正?

答:方法不是没有,完全在自己的修行。一念正,妖魔鬼怪都成佛;一念邪,诸佛菩萨都变成妖魔鬼怪。实际上,外面境界是无佛亦无魔,这是向上一着给你讲真话。佛跟魔从何处现的?从自己心里现的。魔王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我们自己能改邪归正,魔也来护法,就像魔王波旬当年也是世尊的弟子,也护持佛法。这里面的业缘非常复杂,要想了解详细的状况,可以去读《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今天这个世界法弱魔强,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也就是佛法逐渐衰微了,讲经说法的人少了。在往年,学佛出家真正是修苦行,生活过得比一般人苦。如果保持这样的生活方式,现在没有人愿意出家,还愿意出家的是真有道心。现在寺院的生活太富裕,钱太多了,妖魔鬼怪一看有利可图,也都来出家。他出家不是来修道,而是来享福,他觉得寺庙赚钱容易,做这个行业,头可以仰得高高的,别人跪着把钱送来,真的比做任何行业都好,所以这些妖魔鬼怪就来了,这些都是没有道心的。魔如何能破坏佛法?佛门里不能坚持祖师大德的传统教诲,所以招惹这么多妖魔鬼怪进来。真正修苦行的人,谁愿意到我们这里来,请他在我们这里吃一餐饭,他都觉得难受,他会来吗?一定要懂得此理。

新加坡前任总统曾经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来参观,中午与我们一起吃饭。他说:‘你们十几、二十道菜,我每一餐才五道菜。’现在我们是多大的福报,超过释迦牟尼佛太多太多了。释迦牟尼佛当年托钵,只可以托七家,七家托不到要回去忏悔:‘今天为什么没有人供养?是自己修得不好。’从前出家人过的是什么生活,想想今天出家人过的是什么生活。从前出家人发的是什么心,现在出家人又是发的什么心。我们从此地仔细观察,魔来扰乱的原因就不难明了。

问:有人说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认为看破比放下容易,请开示。

答:‘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还是没看破。如果真看破,没有放不下的。凡是没有放下,决定是没有看破。说老实话,放下容易,看破难,岂有看破不能放下之理!

佛法,就如同孙中山先生讲的‘知难行易’。我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到底是知难还是行难?是知难行易。如果你能透彻了解,凡夫成佛就在一念之间,你就晓得多么容易!可是你要是看不破,那就太难太难了。

问:佛是常住于寂灭法忍的境界之中,当众生有感时,佛就有应,这是自性起用。请问当众生无感之时,佛所住的寂灭境界和阿罗汉的寂静涅槃有何不同?

答:这当然不同!众生的感应,不是我们想像‘人家有感,我们就有应’的想法,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佛的应连痕迹都找不到,所以说不可思议。如果有一点点痕迹存在,那是凡夫,不是圣人。不但是佛对一切众生的感应是不可思议,连菩萨、阿罗汉的感应也都不可思议。

感应,是从人的思想、理念来讲的,实实在在是没有办法形容的,所以才说个‘感应’,实际上连感应二字都无法形容。古人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才讲到了真实,也就是大乘经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是如何,我们永远无法想像,这是实在的。

问:请问佛为何要带惑润生,在如来果地上不能度众生吗?

答:因为佛在果地上没有形相,众生接触不到,所以佛在如来果地上不能度众生。因此,佛要度我们这些人,一定要示现在人间,变现人身跟我们在一起,才能教导我们;佛如果要度畜生,一定也要现畜生身。《楞严经》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是随心应量。《普门品》云‘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现身就无法教化众生,要教化众生,现身是一种手段。

问:请问如何能尽快见到实相,是否见到实相后才能真信佛?

答:你的话说得也有道理,见到实相之后的确是真信佛。什么人见到实相?《华严经》讲的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见实相,也称为‘发心住菩萨’,他真信。天台大师讲,四圣法界是相似位,六道凡夫是观行位。但是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同,善根特别深厚的,譬如谛闲老和尚的锅漏匠徒弟,那是顿超,他是从初发心一超就接近实相位。他学佛只不过三年多,就有如此殊胜的成就,这是善根、福德、因缘深厚。他没有妄想、杂念、疑惑,对老师有决定的信心,所以成就快速。

问:大陆的《禅门日诵》写着:‘收徒皈依有吉凶祸福之日’,请问是否正确?

答:《禅门日诵》写的这句话,在佛陀经论里面没有依据。佛经说:‘境随心转’,如果心地善良,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们要心转境界,而不是境界转心。若选择吉日良辰,我们的心就已经被境界转了。

问:请对‘法’开示。

答:六尘是六根起用的对象,眼所见的都称作‘色’;耳根起作用的对象都称作‘声’;意根,意是念头,念头所念的对象都称作‘法’。法尘与眼耳鼻舌身五尘所对的,有无关联?有,五尘落谢影子就称作‘法尘’,所以法尘的境界太广了。我们眼睛看到之后,心里落印象,你还在想,就称为‘法尘’。譬如你去看电影,离开电影场了,电影里面的那些画面还在你心里活动;你去听音乐,离开音乐厅了,你还想着那个韵律,这些都是法尘。除了我们眼耳鼻舌身所对的这五种对象之外,心里面所攀缘的也统统称为‘法尘’,如梦中与定中的境界,也全都是法尘。

何以称为‘尘’?尘是污染。譬如这张桌子,三天不擦就有灰尘,这些东西就跟灰尘一样染污了心性,所以称为‘尘’。我们六根对外面六种境界都能清楚而不被污染,就成功了。无量无边的法门,虽然方法不同,但是修清净不被污染的目标却完全相同。你能不被污染,这是定成就了;你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慧成就了,这就是定慧等学。若被污染了,定慧没有了,那是烦恼习气。

佛说‘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菩提是一不是二,心地清净,烦恼就转变成菩提;心地被污染,菩提就转变成烦恼。生死与涅槃也是一不是二,觉悟了,生死就变成涅槃;迷惑了,涅槃就变成生死。所以,世法与佛法,众生与佛,无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

问: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火宅原佛国’,下联是‘淤泥真见出莲花’,请开示。

答:‘火宅’跟‘淤泥’都是形容六道,是讲我们现前苦难的世界。‘火宅’是《华严经》讲的三界火宅,火宅原来是佛国。‘淤泥’是讲六道轮回。‘真见出莲花’,诸佛如来是莲花国土,莲花国土是西方极乐世界,它在何处?就在此地,原本就没有离开。何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火宅、淤泥?我们的心不清净,就像《华严经》讲的愚痴、染浊,贪嗔痴慢、自私自利达到了极处。如果每个人都能觉悟,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统统都断除,现在这个国土就是清凉世界,就是极乐佛国。众生与佛的差别是一念之间,如何将火宅、淤泥变为佛国土?只要你一念回头,觉悟了,就知道无佛无众生,无娑婆亦无极乐,它是平等真法界,你才能见到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

问:《金刚经》强调空,《无量寿经》强调有,请问如何不落两边而行中道?

答:空有是一,《无量寿经》与《金刚经》是一。若看成二法,惠能大师说:‘空有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想想这句话,二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是佛法,你若存在妄想、分别、执着,就不是佛法,是世间的学术。今天许多人将佛法当作世间学术来研究,因为他用的是二法。‘一’是什么?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着,才有分别、执着,就已经落入二、三了。

问:近代学者梁漱溟将地藏三经中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判为伪经,仅有《地藏菩萨十轮经》是真的。因为他们根据译者的出处,在大藏经中确实查不出译者曾经译此二部经的证据。请问这样判别对否?

答:这是学者们的判法。现在末法时期去佛时远,学佛人所依据的是大藏经。大藏经里面有的,我们可以学习;若大藏经里面没有的,就靠不住。因为经典能入大藏经,是要经过当代一些高僧大德的审查,他们认为这是真的,大家没有意见,才能入大藏经;如果他们认为有问题,这部经决定不会入大藏经。

从前入大藏经的手续很麻烦,要经过很多人的审定,若没有问题再呈送皇帝,皇帝批准才能入藏,所以大藏经是经过许多高僧大德的审查。今天我们依大藏经,至少要依《龙藏》以前的比较靠得住。现在人做的大藏经,是你跟我关系好,你写的几本书,我就编在大藏经里面。这样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就很难确定它是正是邪,是真是妄。

从前老师教导我们,要选经来读诵、研究或讲解,决定要选择大藏经里面有的;没有入藏的,顶多是做辅助参考。做为主要参考的注解,也都是大藏经里面有的。

对于世间学者,则另当别论,他有他的说法,我们不需去理会。如果你自己觉得有问题,不学这部经就好了。

问:请问唯识宗的创始人是谁?当代中有哪些高僧大德,又道场在何处?

答: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因为大小乘所有分派都是佛传下来的。唯识是很繁琐的学问,专门修学这个法门的人,在古时候的代表是弥勒菩萨。另外,无著菩萨、天亲菩萨也都是唯识宗的大德。近代我知道演培法师对唯识有相当的研究,演培法师之后,我就没有看到了,也没有专门修学的道场。

问:请问佛菩萨的无念是什么?

答:这个你无法了解,因为你到不了那个境界。凡夫修到无念,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果报在四禅的无想天。为什么?无明没有破。真正到无念,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通达。如果问你,你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堕在无明。所以,千万不要把无明当作无念。只要我们还有念头,肯定是凡夫。我们的无念其实还是有念,你还有个‘无念’在。菩萨境界里面,无念是‘有念’、‘无念’都没有,这才是性德现前。

问: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共同体变现出来的,诸佛如来实际也是一个佛性,请问这种体悟是否正确?

答:正确。一切诸佛如来就是自己自性变现的,所以佛法说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遍虚空法界,唯心净土也遍虚空法界,所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问:请问燃灯古佛与毗卢遮那佛的关系,以及卢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

答:你不要分别、执着这些,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名号,名号的建立是恒顺众生,就是看众生的需要而建立的。

诸佛菩萨的示现,也是因众生的机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实在讲,一切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是假名。譬如我们大家都是人,若有人说你是狗,你就不高兴了。你想想,假如我们的老祖宗当年把我们称为狗,现在叫狗不就很正常吗?因此,名是假名,不是真的,所以‘名可名,非常名’,不要执着在名号,执着名号是错误的。

《大乘起信论》教我们学佛,要用什么心态才能契入佛境界?有三个方法:第一、‘离言说相’,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经本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既然言语不能执着,文字也不能执着,你要是执着文字就跟执着言语一样是错了。这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藉着这个工具契入真实相。第二、‘离名字相’,名词术语、佛菩萨名号都是名字相,你要懂得意思,但不要执着,执着就错了。第三、‘离心缘相’。

‘毗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就是自性遍一切处。所以,毗卢遮那是法身佛的名号,法身遍一切处,也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没有来去,没有生灭,真的是‘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讲的‘八不’,这是法身,所有一切万物都是这里变化出来的,它是根本。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的法身是共同的,众生与佛也是同一个法身。

‘卢舍那’是报身佛,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报身是讲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证得法身,才能明了法身。没有智慧,迷惑颠倒,就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证得法身。

‘释迦牟尼’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相好。《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因此,一切众生与诸佛是一不是二。我们迷了,不知道是一体,分自分他,起无量无边的烦恼,嫉妒障碍。这就是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宗门讲迷失了自己本来面目。

‘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专门对现前社会讲的,这是教学的宗旨与目标。因为现在世间人对人没有慈悲心,没有爱心,而‘释迦’是仁慈,就是教导我们对待别人要仁慈;‘牟尼’是清净,就是对待自己要清净。所以,佛没有名号,是用教学的宗旨与目标作为名号。

在佛法讲,这完全是一个,‘毗卢遮那’是法身,‘卢舍那’是报身,‘释迦牟尼’是应化身,一体三身,三身一体。这个意思真懂得了,我们自己也是三身,与佛的三身也是一体。我们的法身与一切诸佛的法身一体,我们的报身与一切诸佛的报身一体,我们的应身与一切诸佛的应身也是一体。我们今天这个应身是业报的应身,佛菩萨是愿力的应身,不相同在此地,所以佛自在,我们不自在,因为我们受业力支配。

业力从何而来?自己变现出来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造出来的,是虚妄不实,本来没有的。所以,一念觉悟,业就变成智慧,众生与佛就是这一念的差别,众生一念觉就成佛了。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觉悟。

问:有言‘众生本来是佛’,何因缘故,复起一念无明,以致迷真起妄。所谓本来是佛,是指众生本具之佛性也,以合众生本已证得如来果地之佛果。又言‘众生本来成佛’,此言又更甚难明了,所谓本来成佛,其关键出于‘成’字,既已成佛,却又历经修证之功夫矣,又复起一念无明?《楞严经》之喻,所谓‘木已成灰,不复为木矣’。请问‘本来是佛’与‘本来成佛’该如何解释?

答:这个问题是富楼那尊者提出来的,释迦牟尼佛有详细的解答,在《楞严经》第四卷。我们今天难在哪里?我们没有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这件事情纵然辩论一千年,辩论无量劫,都辩不清楚,而且这些辩论全是多余,为什么?本来没有。

我们今天的问题产生在哪里?执着一个‘佛’、一个‘众生’。这问题怎么解决?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事实真相立刻现前。还是六祖这一句老话,‘佛与众生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要从这里入门。印宗法师是从这里大彻大悟的,印宗问六祖‘禅定与解脱’,六祖的答覆是:‘禅定与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众生、凡夫都是假名而已,这一关要是参不透,《楞严经》这一段经文,你也无法体会。佛说法四十九年,为什么要说他一个字都没有说,谁要是说佛说法,就是谤佛。那是真的谤佛,不是假的谤佛,因为佛确实没有说过一句法。为什么?本来没有法,本来没有佛,本来没有众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这几句话很值得参究。

言语是有限的,思惟是有限的,事实真相是无限的,所以最高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时真相全体现前。今天就是佛来当面跟我们讲,我们知道佛句句话都讲得很清楚,但是我们的疑惑不能断。原因何在?还是在我们自己有无明、见思、尘沙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断,麻烦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那一边。如果我们本身妄想、分别、执着淡一分,跟佛的教诲必定就接近一分;妄想、分别、执着完全断了,跟佛就完全融成一体,然后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希望大家在这当中参究。

问:‘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请问菩提指的是自性吗?这些花草在无明状况下,沾上恶习气的恶念,造的恶业,请问如何才能去除?

答:花草树木也有灵性,《华严经》讲树神、花神、草木都有灵,但是要晓得花草树木的神灵不是花草树木本身,花草树木成不了神,而是有神识附托在花草树木上。好像房子一样,房子不灵,什么人灵?住在房子里面的人灵。有些灵鬼没有地方住,于是依附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他居住的所在,所以我们就称他为树神、花神、草木神。灵性高的也有修行!佛法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身,只要他有心求解脱,佛菩萨就会化身。他是树神,佛菩萨也化成树神为他们讲经说法;他是花神,佛菩萨也能变成花神为他们讲经说法,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不可思议。

至于花草树木成佛,《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是如何成就的?有情众生证得无上菩提,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有情的菩萨成佛了,山河大地、草木砂石也跟着一起转变成一真法界,是这个意思。这是大乘经里面讲的深义,也可以说为密义,一般初学很不容易理解,这确实是事实真相。

问:佛入大涅槃,请问是否还能回来度化众生?观世音菩萨是久远成就的古佛,他是正法明如来,为什么还要倒驾慈航,不以佛的身分回来度化更广大的众生?

答: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深入经藏就会明白了。诸佛菩萨现身不是有心的,如果想‘我想现什么身’,他还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凡夫。佛菩萨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他凭什么现身?凭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因此,我们希望他用什么身来度我们,他就现什么身来度,是这个道理。

观世音菩萨何尝不现佛身?《普门品》云:‘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我们怎么见不到佛现身?佛常常现身,无时不现身,无处不现身,只要把心静下来,心与佛的教诲相应,就能体会到,也就是说心要静到相当的程度,就能见到佛菩萨现身。最明显的例子,过去有很多人入定,在定中见到佛菩萨的境界,也有人梦中见到佛菩萨的境界,但现在 越来越少了。定中是现量境界,梦中是意识变的境界,都能见到佛。所以,你有这些疑惑是对经论理解得太少了。

问:请问阿罗汉与菩萨的慈悲平等心有何分别?

答:阿罗汉与菩萨的慈悲平等心,有程度上的不同。我们从《金刚经》上可以得到证据,须陀洹已经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陀洹他证得了,他绝不以为我自己证得须陀洹果,如果自己以为证得须陀洹果,他着相了,他没有证得。须陀洹不着相,但是须陀洹的不着相与阿那含、阿罗汉的不着相有程度浅深不同,所以阿罗汉比不上菩萨。但是菩萨也有等级,我们讲大乘圆教,阿罗汉断证的功夫跟七信位的菩萨平等;换言之,他的清净心、平等心比不上八信菩萨,所以有程度上之不同。《华严经》讲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有这四十一个阶级,他们统统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只是程度上有浅深不同,是从这个地方分的。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课诵的问答
下一篇:关于经句的问答
 如何代父母念佛诵经消业障
 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号
 开光与供佛菩萨的意义
 念佛一辈子,却无法往生的悲剧
 真正觉悟的人
 我们要相信因果
 尽心尽力宣扬净土法门
 关于学讲经的问答
 生病要不要吃药
 极乐世界不退转的五个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在寂静处[栏目:达真堪布]
 禅非禅宗所独有的[栏目:演培法师]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九 第二十五章 生灭根结 安乐解脱 全由六根[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五章 护正知[栏目: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化烦恼为菩提[栏目:宽运法师]
 迎请佛陀回人间[栏目:超定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一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虚空最宽容[栏目:超然法师]
 梦中梦因果问答 109 什么因缘让我父亲患了结核病,但能用简单的方法...[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