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安(312~385)
 
{返回 汉传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4

Dao`an

道安(312~385)

东晋僧人。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18岁出家,因其形貌黑丑,未被重视,令作农务。但因他的博闻强记,数年后,其师改变态度,令其受具足戒,并准许出外参学。约24岁时,在后赵的邺都(今河北临潼),得到佛图澄嫡传,因而经常代澄讲说,并解答了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故有“漆道人,惊四邻”之誉。

佛图澄死后,后赵内乱,道安赴山西 译(今山西临汾),不久又去飞龙山(今河北汲鹿境)宣扬佛图澄的学说。东晋永和五年(349)应后赵主石遵之请返邺都。不久石遵被杀,道安又去山西和河南。后应东晋名士习凿齿之请,率弟子慧过错等400余人南下襄阳。前后15年间,穷览经典,钩深致远,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又为四方从学之士制定“僧尼轨范”,即行香定座止经上讲之法,六时行道饮食喝时之法以及布萨差使悔过之法。

东晋太元四年(379),前秦苻坚遣苻丕攻占襄阳,道安和习凿齿皆被胁挞入长安,道安住五重寺。在长安期间,他除主持几千人的大道场,经常讲说之外,最重要的是组织和参与译经。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指出,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五失本,即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胡经委悉,至于叹咏,丁宁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五失本也。三不易,即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截,三不易也。这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道安在戒、定、慧三个方在造诣颇深。在戒律方面,当时虽然戒本未备,但他认为戒律是可以“开缘”的。这与后来所传菩萨戒的精神相符,也与《般若经》的义理一致。在禅定方面,他认为修禅所达的境界,可以使修禅者忘我而造成世界的安乐,不是追求个人精神上的享受或所谓超自然力。他主张研究般若经典不能半日用“考文”、“察句”之法,而应透过繁复的文句,体会其精神实质,才不至于把虚豁的真如当作能生万有的第一因,也才能把第一义谛和世俗谛不一不异不即不离的义理表现在行动上。

据《高僧传》载:道安俗姓卫,因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道安认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才改姓释氏,并为后世僧徒所遵行。(巨赞)


{返回 汉传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生(?~434)
下一篇:大乘和尚(约8世纪)
 佛图澄(232~348)
 无言通(?~826)
 赞宁(919~1001)
 安世高(约2世纪)
 一行(683~727)
 玄奘(约600~664)
 昙无谶(Dharmaksema 385~433)
 惠能(638~713)
 真可(1543~1603)
 法藏(643~71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五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念佛圆通章》母子喻——念佛[栏目:大安法师]
 大乘不共法(了中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让心灵的静水映射出世界[栏目:雪漠]
 相应4经 新进者经[栏目:相应部 21.比丘相应]
 本来面目[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正分16 不舍愿菩提心(5)[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精进与慈悲[栏目:创古仁波切]
 佛舍利的流传(觉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