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贪欲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83

戒贪欲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所贪欲,何忧何畏?

                             --《法句经》

一、贪欲的起因

贪是众生的通病,在欲界称为欲贪,其性不善,在色界、无色界称为有贪,其性有覆无记,能障圣道,二者共为六根本烦恼、十随眠、九结、五钝使之一。《瑜伽师地论》说贪是由取蕴、诸见、未得境界、已得境界、恶行、男女、亲友、资具、后有、无有等十事而生起十种的染着之心,依序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俱舍论》则依贪着的对境,将贪欲分为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等四种。总而言之,贪欲就是对于五欲六尘求之无厌,而生起染污心性的精神作用,换句话说,贪欲是起因于爱着。

二、贪欲的过患

然而,世间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如果一味地渴爱执着,却无法如愿得到的时候,就会心生忧恼,以致于魂牵梦系,食不下咽,苦不堪言,甚至瞋恚忿恨,怒不可遏,做出终身遗憾的事情,像因为情杀、窃盗、奸淫而入狱的犯人,不都是贪欲炽盛所产生的结果吗?

即使能够如愿以偿,贪欲心重的人依然常怀恐惧,因为他们害怕心爱的东西会失去,所以想尽办法保有占据,像朝野人士为了既得利益而争论不休,社会人士为了常保地位而互相倾轧,凡此都是由于恐惧心作祟而造下的恶业,一旦因缘成熟,引生恶果,更是备感痛苦。还有一些人耽着于逸乐,最后弄得自己身败名裂,悔不当初。

在经典里,往往以水、毒、狼、病、使、结、浊、缚等等来形容贪欲的可怖,《法句经》云:“贪欲生忧,贪欲生惧。”可说是言简义赅地举出贪欲的过患。

  三、对治贪欲

比起一些外道呵斥物质世界,赞扬苦修禁欲,佛教采取疏导的方式来对治贪欲,显然更能与时俱进,像小乘行人藉着不净观来断除对色身的执着,大乘行者藉着修习禅定观照万法空寂,了不可得,在作法上尤为积极彻底。

四、无所贪欲

“贪欲本无体,执境便成迷”,只要我们了达贪欲之虚妄不实,心无妄求,那么无论什么样的境界来临,我们都能以正智观察,行无颠倒,自然不会忧悔畏惧。因此《法句经》告诉我们:“无所贪欲,何忧何惧?”

 


{返回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杀得安隐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经证 端正的真义
 人间佛教的的经证 忏悔除罪
 人间佛教的经证 获好名声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端正的真义
 人间佛教的经证 戒闻利身
 人间佛教的经证 第一福田
 人间佛教的经证 利益和快乐
 人间佛教的经证 进德之道
 人间佛教的经证 真智者
 人间佛教的经证 说话的艺术
 人间佛教的经证 恶心自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60.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一无所求[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二节 应礼与不应礼[栏目:僧伽礼仪及塔像建造]
 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有果[栏目:净慧禅语]
 佛门出家的现代意义(明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柒柒 发长远心[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法海集四 第三部分:六十如理论 释正文[栏目:法海集]
 莫入邪见稠林[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相应16经 忆持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