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比丘尼传 3 宋 景福寺法辩尼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2

景福寺法辩尼

  法辩,丹阳(今属安徽当涂)人。年幼时出家,是景福寺慧果尼的弟子。她天性诚实谨慎,操行清正无瑕,生活自来节俭,穿破衣,吃素食,不贪辛辣等五味。她高洁简朴的美名,早就传扬于京都。相州(河北临漳县境)刺史瑯琊王刘郁,对她素来很崇敬,优礼有加。后随道林寺外国僧徒畺良耶舍请教禅定之法的妙旨,并依法修行,精通其中的妙理。她每次参与众坐,总是状若入睡。
  有一次,禅堂斋罢,她仍未起身,寺中维那颇感惊异,便去摇动她。谁知法辩形如木石,纹丝不动。维那便跑去喊尼众,大家纷纷赶来围观。不久,她出定了,很快又言谈如故。大家对她叹服不已,倍加尊崇。孝武帝大明七年(公元四六三年)入灭,享年六十有余。
  她入灭前一天,上定林寺超辩法师,曾梦见一座宫城,十分庄严华丽,其中服用玩赏的都光洁生辉,不是俗世所能见到的。服饰鲜明的善男信女,布满宫城之内,只是见不到统领他们的人。超辩法师颇感惊异,便向他们询问缘由。他们答道:「有景福寺尼僧法辩,将来我处做首领,明天就应抵达。」
  到了圆寂那天,法辩直感到肌肉在颤动,便预感到化期将至,于是就派人昭告徒众,让她们统统前来。尼众集齐后,法辩说道:「有位神异之人已经来到我的身旁,他或显或隐,如影如云。」话刚说完,就坐着入灭了。
  其后又有道照、僧辩,也是以精进励节而闻名于世。其中道照,俗姓杨,北方徐县(今江苏北部)人。她食素诵经,被临贺王奉养至终。

原典
  法辩,丹阳人也。少出家,为景福寺慧果尼弟子。忠谨清慎,雅有素俭,弊衣蔬食,不甘五辛。高简之誉,早盛京邑。相州刺史瑯琊王郁,甚相敬礼。后从道林寺外国沙门畺良耶舍①谘禀禅观,如法修行,通极精解。每预②众席,恒如睡寐。
  尝在堂③斋散④不起,维那惊触,如木石焉。驰以相告,皆来就视。须臾出定⑤,言语寻常。众成叹服,倍加崇重。大明七年而卒,年六十余。
  先是一日,上定林寺⑥超辩⑦法师,梦一宫城,庄严显丽,服玩光赫,非世所有,男女装饰,充满其中,唯不见有主。即问其故,答景福寺尼法辩,当来生⑧此,明日应到。
  辩至其日,唯觉肉战。即遣告众,大小皆集。自云:「有异人来我左右,乍显乍晦,如影如云。」言讫坐绝。
  其后复有道照、僧辩,亦以精进知名。道照本姓杨,北地徐人也。饭蔬诵经,为临贺王之所供养。

注释
  ①畺良耶舍:活动于南朝宋齐时期的著名禅师,当时京都很多比丘尼从之学习禅法。《高僧传》有传。
  ②预:参与。
  ③堂:指斋堂,即食堂。
  ④斋散:犹斋退。禅林之语,时在午斋之后。
  ⑤出定:即从入定的寂静木然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⑥上定林寺:当时宋都蒋山有上、下二定林寺。据唐许嵩《建康实录》引昙宗《京师塔寺记》云:「元嘉元年,外国僧毘舍阇造又置下定林寺,东去县城十五里。」上定林寺,西南去县十八里, 元嘉十六年,禅师竺法秀造,在下定林寺之上。」
  ⑦超辩:宋齐时比丘,敦煌人,出家后居上定林寺,日诵《法华经》一遍,居此寺三十余年不出户,并应请开庭讲授《般若经》、《法华经》、《金光明经》等,永明十年(公元四九二年)圆寂,时年七十三。
  ⑧生:疑为主之误。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比丘尼传 3 宋 江陵三层寺道综尼
下一篇:比丘尼传 3 宋 东青园寺业首尼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二九九)
 略窥“真唯识量”
 总序
 第三 摄杂分别品
 观受
 西藏的辩经教学法
 藏传因明基础课(宝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八二)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四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概论 第十四章 德行的心素与实施原则[栏目:佛法概论]
 逆境不逃避,顺境无贪求[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戒律的结集与发展[栏目:戒律学研究]
 佛在心中,路在脚下(释普性)[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宗教立法之刍议[栏目:星云大师论文选]
 62 威德与折福[栏目:活得快乐]
 修准提法止小儿夜啼[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生活]
 要争气,不要生气[栏目:不急不急·星云大师]
 禅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2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栏目:铃木俊隆]
 胜乐教法的兴起及传承关系[栏目: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