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的般若思想
 
{返回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8
大乘的般若思想
 
 
般若意义
真实智慧
 
  般若,解作智慧,但它和一般的世俗智慧不同,这是透过观察『缘起性空』的道理,而获得的真实智慧。它可以彻底断除我们的无明和各种烦恼,而证得圆满的佛果。因此,从效用而言,它称为『般若波罗蜜多』,音译『智慧度』或『智慧到彼岸』,即凭借这种智慧,可以把我们从生死的苦海,运载至涅槃的彼岸。
 
 
思想概要
 
缘起无性
 
  般若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幻有性空』,而这个思想根据原始佛教的缘起观念而来的。
 
我法二空
 
  原始佛教仅论述到个体生命并没有独立自主的实体,称为『人无我』。而大乘的学者却进一步指出我们所经验到的一切,也是没有独立的实体,称为『法无我』。他们把『人无我』和『法无找』,统名为『无自性』或『性空』,即不论是个体生命,还是外在的世界,也是没有常、一、具主宰的实体。
  例如我们听到箫声,没有箫,固然不成;没有演奏者,也发不出声音来;没有知音的人,也体会不到箫声的悲凉。固此,箫声的出现,既不是某一种因素能单独决定的;也不是某些因素中含有箫声的全部成份;必须三者凑合在一起,因缘会合起来,才有箫声出现。它既然不是实有的,自然就不能用来去、生灭等观念来描述它。从它没有固定不变的相状来说,称为『无自性』;从它没有独立生灭的运动来说,称为『无生』。
  另一方面,众生和宇宙有虽然没有自性,但众缘所成的外貌和效用还是有的,称为『幻有性空』。我们如果连幻有也否定的话,那就成为错误的虚无主义了。
 
真俗二谛
 
  佛陀在《般若经》中指出,真理可以分为真谛和俗谛两个层面。真谛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谛,是出世间的真理,只有获得『般若』的圣贤才可以透彻了解;俗谛又称世谛或世俗谛,而且又变幻不定,但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和存在的法则,因此,我们便把它看作是真实的,并产生种种贪爱执着,因而不断生死轮回。
  然而,佛陀绝不是完全地否定世俗谛的价值,他巧妙地把二谛融会贯通起来。他运用我们所执着的世俗谛来因材施教,提出因缘果报、四谛、六度等教义,使我们逐步认识到自己所执着的,只是些假名,进而修习六种波罗蜜多,终会了悟真谛,达至解脱。
 
 
般若作用
 
六度之首
 
  因此,大乘佛教的理论和修习,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种波罗蜜多,就是为了获得般若作准备;离开了般若波罗蜜多,一切的修习都不彻底,只能获得人、天的福报吧了!
  所有修学大乘的人也需要藉着般若,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证得圆满的佛果。可见般若波罗蜜多实在是治疗一切痛苦的良药,因此,被尊称为『诸佛之母』。
 
 
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返回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
下一篇:大乘佛教的兴起
 奉行十善
 古代高僧事略
 始终心要
 《阿弥陀经》选
 《中论‧观有无品》
 世间的因果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业报与轮回
 圆融无碍的华严宗学说
 高僧事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和尚谈“艳照门”事件[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失去上帝 心灵空虚[栏目:传喜法师]
 大乘佛法的价值[栏目:法藏法师]
 备粮上路 禅七开示录(四)――第二日 晨诵[栏目:性广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栏目:信愿法师]
 第二章 江南的家 - 新年 扶乩[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改正缺点[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78.问曰:先已割肉,云何令得平满?[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五)~A 一、苦阴经(上)[栏目:界定法师]
 菩萨方便善巧法门[栏目:修行笔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