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百喻经 5 渴见水喻
 
{返回 百喻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0672

5渴见水喻

译文

过去有一个人,愚痴无智慧,渴极了须要饮水,见炎热时远处野地里腾升的水气,以为是水,即便追寻而去,直逐至印度河边。既已到了河边,却定定地看着不饮。傍人说道:「你这么渴,望着水气而奔逐,如今到了水边,为何不饮呢?」愚人答道:「倘若可以饮尽的话,我便饮了。而今这水极多,完全不可饮尽,所以就不饮了。」众人当时听了这话,都哄然地嗤笑他。

这就好比那些外道,执着于事理的某一端,认为自己不能完全受持佛法的戒律,于是便索性一戒也不受持了,致使将来毫无得道的缘分,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不得出离。就如那个愚人见了水,却不饮,为当时人所笑,道理正是一致的。

原典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①。既至河所,封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②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③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注释

①辛头河:即印度河,系俗语Simdhu的音译,玄奘《大唐西域记》作信度河,系梵文Sindhu的音译。

②「若」,《丽藏》作「君」,形似有误,今从宋、元、明三藏改。

③「于」,《丽藏》作「其」,今从宋、元、明三藏改。

源流

《中阿含经》卷三十二:譬如有人以渴入池而反渴还。(见《中华大藏经》第三十一册第六八四页)

解说

佛经中多有受持一戒而得道的记载。世间众生于浩瀚之法海,取其一瓢而饮,受持而行,也可祛除生死烦恼。《法句譬喻经》卷二载:有位大商贾,名叫波利,与五百估客入海求宝。当时海神掬着一捧水问波利道:「海水多呢,还是这一掬水多?」他答道:「这一掬水为多。海水虽多,无益于应急时用,不能救那饥渴之人:这一掬水虽少,恰碰上渴者,便可持用与他,以救性命。」(可参见《大正藏》第四册第五八五页)


{返回 百喻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百喻经 6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下一篇:百喻经 4 妇诈称死喻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六三)
 那先比丘经 第八问 什么是系念诸善事?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一)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四七)
 那先比丘经 第四十五问 通过何种方式学习可知道法?
 贤愚经白话 净居天请洗浴缘品第四十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九四)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一二二)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二四)
 比丘尼传 5 梁 东青园寺净贤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静坐实用手册 静坐开示[栏目:护法法师]
 坛经讲座 目录 序言[栏目:贾题韬居士]
 第一章 归依三宝 为什么要有戒律?[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内观禅修法 敬礼三宝[栏目:护法法师]
 德行天下[栏目:万行法师]
 犯了根本戒,请问是否可以再受戒?[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6)观业品(2)[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明智显悲 至善达德──佛陀教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栏目:宽运法师]
 闭关 On Retrea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