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学禅定不可轻视方便教授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85

修学禅定不可轻视方便教授
 
  禅定是便智双运之见解。便智双运可以分为不了义之便智双运和了义之便智双运。当你的见解圆满赤裸之时,不需要讲解前面的方便,因为一切都在智慧当中圆满。但在见解没有赤裸之前,我们的便智双运是不了义的,必须依靠方便去成办智慧,所以,还是需要起心动念。

  萨迦班智达曰:“以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则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也就是说,在修学禅定的过程中,如果把方便搁置一旁,仅仅依靠禅定的力量成办禅定的话,就已经变成小乘教法,堕入安住分。即便这个安住分的定力有多么强,若想迅速成办究竟解脱,还是不现实的。因为安住分若能成办解脱,色界和无色界天则成为最容易成办解脱之因,但实际却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在修学禅定之时,必须学会契合方便,绝不能轻视方便。

  有些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上师天天都在讲解方便的重要性,而不直接讲解禅定该怎么修学?见解是什么?等等”要知道,即便我们能将禅定的各种见解用语言描述出来,但你能做得到吗?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之间的差距可是非常大的!文字般若来源于书面教义,而实相般若则来源于内证的功德,完全是两种概念啊!就像一个乞丐知道富贵人家拥有多么多的财富,但是要让自己也变得如此富有,可不是想一下就会变成现实的,从贫穷到富裕,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但有些弟子不明白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之间的差距,仅仅从文字上了解一些道理,就认为自己已经懂得这些道理,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其实,了知与证悟天地悬隔。正如无垢光尊者曰:“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以及“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等,都是在讲解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在修学禅定之时不要高攀见解,也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阶段,而是要依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依教奉行,实实在在地修,不要轻视行道之中的任何一个方便。如此行持,你的禅定也决定会越来越增上。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表示传承与口耳传承
下一篇:共同外前行是对治懈怠、拖延的强大力量
 前行纲要——龙萨娘波尊者教言
 饮食简供的观修
 为什么说不能过早印证见解
 行为应随顺与当地
 谨慎观察和选择上师的必要性
 法不依正法而行,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应细致理解佛教的最高境界
 行持善法的功德标准
 什么是真正的佛
 修持金刚萨埵也需具有普遍之信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栏目:李向平教授]
 二十三祖 鹤勒那尊者[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烦恼是生命中的劫数[栏目:莲心慧语]
 论妙湛法师的僧教育思想(张云江)[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曲肱斋全集 第一册 目录 序言 前言[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有人说藏传佛教不重视佛典的研究,这话对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法】第六篇 四圣谛 第四、灭苦之道圣谛 (奢摩他) 八圣道 6.正精进[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转换自己身心成为无我的大悲世界[栏目:常福法师]
 学佛做什么[栏目:仁焕法师]
 诵大悲咒配合修善、清除顽疾[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