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众生众生者,非众生,是名众生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96
众生众生者,非众生,是名众生
--慧光法师--
 
    《金刚经》中: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这里佛陀的回答是:「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以佛的内心来观察,来看众生。佛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那个不是实有的众生,也不是没有众生。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众生众生者」,第一个「众生」是名,第二个「众生」是法。这个指的是名、概念,「众生」这个概念、这个想法。
    「众生者」,这个是法,名有所指,指向那个法,那个境界,众生不可得,名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那个法也不可得。
    为什么呢?这个名只是因缘生。起心动念说出这样子一个语言,所以说是因缘生,没有实体。
    所指的那个「众生」,它也是因缘生,五蕴和合---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也没有实体。
    所以,对于「众生众生者」,第一个众生指的是名、这个概念。像人这个概念,有所指,指向某一个人,比如说我,我就是人,人这个概念是名,指的是我的话,这个我是五蕴和合生。所以第一个名,是概念,因缘和合没有自性。那这个五蕴身、这个人呢?也是因缘和合生,没有真实体性。
    所以,「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非」,是否定句。「非」是破除执着。我们的心里面认为有真实、真实的众生。佛说没有真实的众生,「非众生」---没有真实的众生,那就没有众生了。没有众生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虚无、什么都没有。不是!
    所以后面说,「是名众生」---这个现象有,缘起有、缘起现象有,但是体性是空、没有真实。所以这叫做「是名众生」。
 
    要如实、要这样子来了解,这样子来认识一切法。这是佛怎么看众生。佛的心中没有一个真实的众生,因为真实不可得,真实是没有这件事的,这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没有真实的,但是众生认为有真实。这个是根本的颠倒、根本的烦恼。
    如果佛也这样子想的话,那佛也是烦恼的众生,那就不是佛了。
    佛体证实相,佛了解一切法没有真实。所以当他看众生的时候、观察众生的时候,他心中了悟众生者没有真实,所以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
◎摘自2007-01-07 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示》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取于相
下一篇:入世身命、出世慧命
 智慧非取相修得
 虚空普入一切而无边际
 生死苦海、三宝为舟
 勤修布施、勤积资粮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不加持烦恼
 忍辱是悲智圆满的前方便
 加则佑助众生 持则受其慈悲
 内观即安稳之道
 金刚般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把四念处跟四圣谛结合起来?如何实修呢?[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我为什么达不到「闻病重则喜」的境界?[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慧远及其因果报应说(周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二五七 哥玛尼阐陀农夫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0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回访病人与互动分享[栏目:仁焕法师]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慧如)[栏目:净土宗文集]
 谈谈大开圆解[栏目:月悟法师]
 相应13经 提婆西多经[栏目:相应部 7.婆罗门相应]
 法会有关要求[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