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有三缘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3
慈有三缘(一)
--慧光法师--
 
    「慈」有三种:一种叫众生缘,一种叫法缘,一种叫无缘。
 
    众生缘也可以叫「缘苦」,缘众生苦,缘相,那个相苦。
    我们为什么会升起慈爱的心或者悲悯的心?因为缘众生的相,譬如说他是什么样的因缘、什么样的相貌,然后我们才会生起慈悲。
    譬如说你看到痛苦的人,他的相貌很值得人家同情他,那个悲心才起来,如果那个人不现苦相,那个悲心可能就生不起来,因为没有苦相、没有因缘。
    所以这个是众生缘。缘相生悲或缘相生慈,缘这个相。也叫众生缘。
 
    法缘呢?
    譬如说,我们观察众生皆是我父、众生皆是我母---这个是在讲缘起法,它观照某一些道理,所以它生起悲心或者慈悲心,它不是因为那个相才生起慈悲心,它是因为对某一些道理它觉得这是对的,它肯定这件事情,所以它生起慈悲心---众生皆是我父,所以那个人众生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就去。因为我认为这个都是跟我有缘的众生,都是我的亲属。不是因为苦相,不是,他当下没有在受苦阿,这就是法缘。
 
    再进一步就「无缘」。
    它连法缘这种要促动那个思维才能生起悲心,都不用。
    它直接的流入没有条件的,无有条件、无有因缘的。
 
    这样三个层次可以理解吗?
    一个是缘相,一个是缘法,一个是无缘。
 
慈有三缘(二)
--慧光法师--
 
    一般凡夫就是缘相生悲,凡夫大概都是这样子。缘相才生起慈悲,就着相嘛,众生就着相。
    所以才有缘相生悲,这是众生缘。
    修道人他也缘相,但是他会在更上一层楼,就是缘法生悲。
    缘法它透过,譬如说佛法的学习他慢慢懂了,众生跟我们都是有缘的,不是只有亲属才是你的亲属,其他众生也都跟你有一些关系的,不管多遥远。所以法的观照让我们的慈悲心能够生起来。
 
    再进一步就像大慈大悲。
    为什么叫「大」?
    「大」不是相对「小」讲喔!「大」是无有边际,没有对象问题,没有时间问题,没有空间问题。无有边际,所以叫无缘。那个「大」就是无缘,没有条件的、无限的、无尽的。
    我们现在生悲有两个条件,不是因为相的条件,就是因为法的条件,就因为这两个条件所以生起慈悲心。那修到没有的条件的生起慈悲心---就是「无缘大慈」。
    你看,无缘才能大慈啊、同体才能大悲啊,就是没有对象的问题、没有条件的问题了。
 
    论者言:「众生缘是有漏,无缘是无漏。」
    论者就过去的祖师大德,他们在辩论慈有三种缘,他们认为,众生缘这种心理状态是有漏的心,他在心里有一个对象,有一个苦相,所以是有漏心。
    无缘,它没有那个执着,它超越了对象,我的执着、法的执着......它没有这些执着,所以它随时都保持一颗柔软的心、慈悲的心。无缘大慈,所以是无漏的。
    那法缘呢?法缘或许是无漏的、或许是有漏的。那看这个人的修为是到什么层次。
 
    譬如说讲佛、阿罗汉,他们可能初果到四果他也有法缘的,甚至四果他也有法缘的,要到佛才真正的无缘,才是真正的无缘,你就是阿罗汉你可能还做不到无缘。
 
    「大慈大悲」这个名号不是哪个圣者都可以用的。只有佛才能够真正达到大慈大悲。
    有特殊的状况---观世音菩萨代表这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大慈大悲的菩萨。但是真正这个名词,应该是形容的是佛的境界,佛才具有这样子的功德。
 
慈有三缘(三)
--慧光法师--
 
    这个「无缘」,因为这个法本身没有自性,没有实体可得,所以连法那个存在等于不存在,没有真实,就是虚妄。
    破了它这个实体性,那这个就是叫无缘。
    也就是说佛的内心里面,祂那种慈悲的心性是自然流露的,祂不需要任何的相来引发,或者任何的东西来触动。
 
    但凡夫需要。或者还没有成就圆满的众生他是需要那个内心的慈悲心。
    因为有我执有法执,所以就会有障碍,它是障碍那个慈悲心自然的流露。
    打个比方说: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的。我们内心里面的那种慈悲心、关爱众生、爱护众生的心灵,本来是应该自然显现的,自然流露的,就像水向低处流。
    但是现在被障碍了,就像水在高原上筑了一个水坝,挡住了那个水,让它不能自然的流露。
    那个水坝就是我们的法执跟我执,就是有「我」、凡事有「我」。所以那样要去关怀众生就有一点障碍。
 
---------------------------------------------------------------------------
◎摘自慧光法师《大智度论讲义》(第二十卷)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钝根着事而迷
下一篇:应如是观
 见相非相
 吾有大患 为吾有身
 成佛的心要
 二谛无碍的中道
 善知识者,是汝眼目
 信心的种类
 乐阿兰若处 去有所得心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忍」是智慧的前行
 金刚般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H 1139经至1144经,内容基本上都与迦叶有关。[栏目:界定法师]
 修行者应规划好每一天的时间[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十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优婆塞戒经》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念圣贤书[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两种人!毁灭世界?拯救世界?[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青春为什么残酷?[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佛家的轮回是什么意思?[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第二十一章 佛事业[栏目:冈波巴大师]
 藏传佛教就是密宗吗?——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讨论之一[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