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8
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这种人生无不就是为了一个“贪”字。可知道,无明烦恼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积,所以每个人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守持简单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净,也是最健康。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佛典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一切唯心造。有人出门还随身携带被子、枕头,只因为“不习惯”,这也是执着己有与他有。试想:一个人躺卧能占多少空间?休息只不过为了调养生息、恢复体力,不必有过多的希求与欲念。
 
  曾有则新闻:一位独居洞中数十年的人,媒体称他为“野人”,但他也是普通人,只是住所完全没有现代文明的设备,进出住所仅靠一条铁链上下。洞中鼠虫悠哉来去,他觉得这很自然,人鼠也共处得很好,生活乐在其中。这就是常说的“知足常乐”。
 
  一般人常因虚荣心起,贪着执迷,物质再多也无法满足,心灵实苦;回归淡泊简单的生活,知足者虽贫而富。
 
  古时有个村落背山面海,村中男人都靠打猎捕鱼维持家计,妇女们则卑顺地照顾家庭、服侍丈夫。佛陀觉得他们这样的生活,不但造作恶业不自知,而且毫无生趣,于是便到村落说法。
 
  佛陀一走进村落,无论是卑顺的妇女或自大狂妄的男人,都被佛陀庄严柔和的气度所感化,静静地聆听佛陀演讲杀生的罪业与六道轮回。
 
  佛陀教示众生,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履仁行慈、博爱济众,福常随身,卧安觉安。天护仁爱,在所得利。
 
  意思是,培养内心仁德的第一步就是不杀生,平时说话要很谨慎,不要动辄粗言鄙语,心中要有爱,若能如此,生活就可以适心如意无烦恼。一切行动以仁德、慈悲、博爱为原则,爱护万物,尊重生命,能博爱济物,这分福永远都在身边,自然睡在何处、住在哪里都一样。上天总是保护具仁爱的人,无论如何,有仁爱的人终能得到利益。
 
  村民都心开意解而欢喜地接受佛陀的教法,弃渔猎而迁居农耕,一样生活安定,而且更加和睦。
 
  现代生活很便利,究竟还要希求多好?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这种人生无不就是为了一个“贪”字。可知道,无明烦恼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积,所以每个人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守持简单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净,也是最健康。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正的富有
下一篇:用心过日子
 欢喜自在一念心
 体会证悟
 自制爱人
 烦恼来自“小爱”的束缚
 习贤良断恶行
 自私与体谅
 大地万物皆有用
 富有的人生
 人我是非的判断
 无功不受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州开元寺修证观音菩萨法门捷法[栏目:本性法师]
 自己在家里可以受持八关斋戒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心愚)[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第三十则:舍利是人天福田[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31.快乐之道[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前行讲记 第五十六讲 普贤上师言教-暂生缘八无暇之三[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栏目: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原理 七、自觉觉他[栏目:隆波通禅师]
 相应26经 优波梵那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修心八颂》第六颂[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